入夜时分,上海市杨浦区江湾五角场创智天地大学路上灯光闪烁;遐迩闻名的“人生一串”烧烤店内,慕名而来的“粉丝”在此“撸串儿”;贴着喜庆门头的裕莲楼中式糖水店内,打扮时尚的青年男女在这里探究“国潮”……这番不夜城的街景,正是日前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杨浦区五角场地区的一张“截图”。

上海杨浦五角场:这里文旅消费的霓虹灯特别绚丽插图

夜色中的“人生一串”B站官方体验店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科学顶层设计,集聚动能造“市”

杨浦区是国家创新型城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辖区内的五角场地区面积2.2平方公里,拥有五角场商圈、大学路、在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和江湾历史风貌区,是以文化休闲、创意设计、时尚消费、知识经济为特色的申城新兴综合城市功能区。

“我们充分利用五角场地理交通特点和产业分布特色,精心规划形成‘一圈、一园、一街’相互交织的动线分布,即五角场商圈、大创智园区和大学路街区,打造一个巨大的新兴文化和旅游的业态磁场。”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功打造五角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关键在于各方在顶层设计上的高度共鸣。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尤其注重挖掘、发挥、整合区域资源和特色,在“一圈、一园、一街”的动线基础上,集聚文化和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产品、服务和供给,逐步形成了以大学路为主的创意文化集聚区,以江湾体育场、大创智园区为主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以五角场商圈为主的潮流时尚消费区。三大区域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形成五角场日夜联动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板块。

上海杨浦五角场:这里文旅消费的霓虹灯特别绚丽插图1

流金溢彩的五角场彩蛋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目前,五角场地区分布着1374家商户,其中文化类商户766家,占比56%;总营业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类商户约14万平方米,占比58%,文化和旅游类商户全部进行夜间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超150亿元,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经蔚然成市。”五角场地区相关负责人提供了一张“数字说话”的“消费”地图。

以生态营造氛围,以氛围促进消费 

“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少不了叫得响、有影响的区域文化品牌,离不开活跃有力、多元共融的产业生态。我们以生态营造氛围、以氛围促进消费,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分管负责人於卫群介绍。

据了解,在集聚区打造过程中,五角场注重以活动造势,强化辐射影响聚人气,充分发挥大学路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效应。全年社区校园文化节、陆上划船器挑战赛等各种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轮番上演,营造了独具特色的五角场区域文化氛围。同时,围绕上海旅游节和上海购物节进行“商旅文”统筹联动,做好地标、流量、联动三篇文章,成功举办“五角场之夜”“五五购物节”“六六生活节”促消费活动。

这些热闹非凡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夜间消费,也收获了荣誉和知名度:“五角场—大学路地区”获评首批“上海地标夜生活聚集区”,成为全市夜间经济的发展高地之一,主要夜间消费指标位于全市前列;上海一年一度的“五五购物节”消费玩乐大数据中,五角场排在“上海Top5新兴玩乐消费地标”的第一位;通过“艺术商圈”打造、“艺术天空”展演、“街头艺人”试点等,大力推动文化消费,区域内影城观影人次和票房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全市首个深夜书店大隐书局落户大学路后,1500平方米的书店日接待读者2600人次,最高可达6800人次……

上海杨浦五角场:这里文旅消费的霓虹灯特别绚丽插图2

大学路街头夜景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以公共服务支撑,提升夜市环境软实力

近年来,杨浦区政府在打造“夜经济”上持续投入,完成五角场彩蛋等14栋楼宇与五角场绿地、地铁出入口、中环高架区域景观照明提升工程,举办“光影上海”灯光艺术节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创造更适宜的夜景步行街区,诠释“星动杨浦,创耀未来”的光影主题。

“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政府的公共服务支撑必不可少。我们主动争取市级审批项目下放试点,通过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空间布局、扶持补贴和营商服务,积极服务区域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努力成为孕育新兴文化最活跃、文创原创动力最持久、文化创新创业最容易成功的地方。”於卫群介绍道。

“传统商圈的‘五只角’与年轻的大学路,在文化和旅游生态及夜间消费中实现双向流动,得益于杨浦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积极落实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牢牢抓住关键环节,实现便民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种种突破,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腾飞。”一份总结报告这样勾勒出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在夜市实践中,杨浦探索完善“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管、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五位一体”文旅市场管理模式,努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新机制,构筑全方位市场监管新格局。五角场街道办事处作为属地管理方,在全市首创成立楼宇委员会,按照“一位书记+五大员”的模式,充分运用“一网统管”等信息化、智能化楼宇管理服务系统,及时回应企业诉求,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闭环管理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搭建对话平台,成立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制定《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章程》,平衡各方诉求,帮助有困难的企业找到调整的方式,让大学路的商业经营与本地居民的生活融合共生,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成功入选首届上海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佳项目”。

打造夜经济,政府公共服务从不缺位。区域内市场监管所对消费者夜间投诉及时响应,深化“快速分流、快速调查、快速处理、快速反馈”机制,将投诉举报处理在萌芽中,近三年来为消费者挽回损失年均超百万元。

作者 蜘蛛指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