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榜单|中国旅游指南|旅游百科|中国5A级景区|特产大全|特产百科|地区特产|中国之最|旅游图谱

旅游常识, 旅游百科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为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从2004年起,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五批26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批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三批共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相关资料

总体建设情况
近年来,国家级园区、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已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以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领航者、先行者和探索者。

规模水平不断提高。据测算,2010年国家级园区、基地总收入为2500亿元,总利润为365.2亿元。国家级园区、基地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国家级园区、基地不仅具有了相当规模,而且发展十分迅速。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以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各领域龙头,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企业的领航者。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俏佳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已经成为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排头兵。2010年示范园区、集聚类基地已经拥有上市公司100家左右,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孵化功能全面显现。2010年示范(试验)园区、集聚类基地分别投入13.71、6.37亿元用于初创文化企业的孵化,分别孵化文化企业1218家、1750家。“十一五”期间,园区和集聚类基地投入的孵化资金从2005年的7.38亿增加到2010年的22.38亿,增长3倍;完成孵化的文化企业数从2005年的697家增加到2010年的8960家,增长近13倍。园区(基地)不断孵化出行业发展的生力军,培育壮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微观基础。

文化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示范基地创作的文化精品不断,如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作的《印象·刘三姐》,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超过6亿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联合有关企业引进的世界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市场反响强烈,首季总票房近8000万,创造国内音乐剧票房纪录。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渠道,园区基地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出显著的社会效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示范(试验)园区、集聚类、单体类基地研发总投入143.55亿元,其中动漫业和文化娱乐业基地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元。2010年,示范(试验)园区、集聚类、单体类基地合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16626项。“十一五”期间,园区基地研发总投入增长了2.52倍,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增长了2.33倍。文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例如动漫业中的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游戏业中的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

建设情况

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化部自2007年以来,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共命名了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旨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带动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强化管理,引导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服务,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大幅提升,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聚集效应凸显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聚集和培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截止2011年底,15家国家级园区聚集各类文化企业近800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和超过40万人。2011年,园区内文化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实现总利润168亿元,实现总税收90亿元,逐步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二、园区品牌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文化资源等要素,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机构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专业展览、制作宣传网站及手册等方式,加强园区品牌建设,使园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如华侨城创意文化产业园、西安曲江新区、上海张江文化产业园、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河北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等,均已成为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品牌,在招商引资、聚集人才、壮大产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

三、企业孵化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链不断完善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努力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园区孵化功能,成为聚集和培育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初创型文化企业的重要载体。2011年,前三批命名的十家园区累计投入各类孵化资金17亿元,孵化各类文化企业1800余家,成为活跃文化市场、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河北曲阳雕塑产业园,通过专业指导和政策鼓励,已培育销售上亿元企业8家,其中宏州石业集团正积极筹备上市,可能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雕塑企业。同时,园区通过引进创意策划、人才培训、行业中介、投融资机构、传统制造业等相关机构,逐步完善文化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引领带动和相互促进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四、人才聚集和培育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对于专业人才的汇聚作用日益突出。到2011年,十六个园区汇聚各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余万人,吸引了创意策划、经营管理以及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一大批高端人才逐步向园区聚集,同时,园区通过建设培训学校、引入专业培训机构等方式加强后备人才和专业人员的培训,为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如张江文化园区通过实施以人才公寓、产业孵化器专项补贴等内容的“张江聚才计划”引进了大批优秀创新人才,成为园区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

五、园区扩大文化消费,促进经济转型
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园区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创新开发,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力度,不断扩大文化消费,以种类更多、内涵更丰富、质量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随着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进一步聚集,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就业和劳动人口转移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即是资源型城市通过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开展案例。

变动情况

  • 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共有273家,截止2014年1月,共有8家基地被撤销资格,所以共有26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1、2011年6月至12月,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文化部开展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巡检工作。通过巡检,也发现了极少数示范基地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已不再发挥示范基地所应具备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经调查核实,北京中录同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北省民间艺术团、湖北三峡非博园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潮州关键宇航鼠动漫影视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广东宇航鼠动漫有限公司)4家单位已不具备作为示范基地的基本条件。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第21条的规定,经研究,撤销上述4家单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命名。—2012年3月31日
  • 2、2009年的巡检中,曾有3家单位被撤销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命名。
  • 3、2013年,文化部开展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考核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工作。并于2014年1月,撤销了广东省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辽宁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