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榜单|中国旅游指南|旅游百科|中国5A级景区|特产大全|特产百科|地区特产|中国之最|旅游图谱

地区特产, 旅游常识

集安板栗

集安板栗缩略图

集安板栗吉林省集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集安板栗果肉浅黄色,致密细质、味香甜,2008年3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集安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

集安板栗果肉浅黄色,致密细质、味香甜,坚果圆形,饱满,红褐色,油亮,涩皮薄易剥离,耐贮藏。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可制成糕点、糖果等。

  • 理化指标

集安板栗经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验,其理化指标为:
鲜果含水量41.0~45.0%,总糖≥12.6%,蛋白质≥3.90%,脂肪≥1.19%,淀粉29.0~33.0%。

产地环境

  • 土壤环境

集安市属山地灰棕壤土区。山地为灰棕壤、准灰棕壤和石灰岩土;沿江低山缓坡为暗棕壤;山麓台地为棕壤和白浆土。全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3.97%,全氮含量为0.156%,全磷含量为0.1025%。土壤PH值在5.5~6.7之间,土壤中还含有作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铜、铁、锰、钙、镁、锌、硅等,保证了板栗生长的各种养分需求。集安特定的土壤条件,是集安板栗独特品质形成的先决条件。

  • 气候条件

集安市境内由于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形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横贯全市,抵御北来寒风,使温暖湿润的海洋气流沿鸭绿江溯源而来,造就了集安岭南岭北两个小气候区。板栗种植区的岭南具有明显的半大陆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风早度,秋霜晚至的特点。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8.2小时,农作物生长期5~9月,日照时数为988.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150天,最长无霜期为169天,年平均气温为7.5℃。农作物生长季节(≥10℃)有效积温为3208℃,年平均降水量为881.5毫米,5~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689.7毫米。7月中旬~8月上旬,气温最高,降雨量最多,有利于板栗枝条抽伸、幼果发育。9月气温转凉,雨量相应减少,日暖夜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板栗干物质的积累,造就了集安板栗优秀的食味感观性能。

  • 水资源

集安市境内江河纵横,水源丰富,有鸭绿江、浑江、通沟河等11条江河,地表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占水资源总量80%以上,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7.65亿立方米,地下水为2.54亿立方米。全市现有各种拦河坝233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机电井139眼。水利工程配套设施齐全,蓄排灌控制能力较强,板栗生产用水具有保障。

历史渊源

据《集安市志》记载,集安板栗已有170余年栽培历史。以大路镇大阳岔村小古马岭栽培最早,栗种来源于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引入集安后,就地繁殖,逐渐发展起来。

产品荣誉

2008年3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集安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吉林省集安市青石镇、太王镇、麻线乡、榆林镇、凉水朝鲜族乡、大路镇、通胜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近和、银叶、方座。
(二)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4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不低于4.5℃,10℃以上的年积温不少于2700℃,无霜期不短于125天,土壤pH值5.5至6.7,土质为砂质土、砾质土、壤土。
(三)栽培管理

苗木繁育:选用抗寒、抗病板栗实生苗为砧木,嫁接繁育。
苗木栽植:栽植时间为春季4月中下旬或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植密度为每公顷≤830株。
施肥管理: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使用无机肥料,每株成龄板栗树每年施有机肥≥25千克。
整形修剪:树形采用主干形或开心形。通过修剪保证树冠通风透光。
采收:全树有1/3球果开裂即可采收。人工采摘或地上拾取。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采后处理:选择通风凉爽场所将苞果堆放7至10天,堆放厚度≤70厘米。
贮藏:在保湿低温(0℃至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不超过90天。
(四)质量特色
感官特征:饱满,红褐色,果肉浅黄色,细腻,涩皮薄易剥离。

理化指标:

品 种项 目
单粒重g含水量%总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近和≥941.0~45.0≥13.5≥4.7≥1.30≥31.6
银叶≥941.0~45.0≥13.5≥4.1≥1.35≥32.0
方座≥841.0~45.0≥14.6≥6.5≥1.50≥32.0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 专用标志使用

集安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省集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