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绿豆,辽宁省朝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朝阳绿豆粒大、均匀,颗粒饱满,豆色浓绿、色泽明亮、无杂色。理化指标:蛋白质,克/100克≥22.00;粗淀粉,克/100克≥51.00;水份,克/100克≤13.50;脂肪,克/100克≤1.40;脂肪,克/100克≤1.40;粗纤维,克/100克≥3.50。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朝阳绿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朝阳绿豆粒大、均匀,颗粒饱满,豆色浓绿、色泽明亮、无杂色。理化指标:蛋白质,克/100克≥22.00;粗淀粉,克/100克≥51.00;水份,克/100克≤13.50;脂肪,克/100克≤1.40;脂肪,克/100克≤1.40;粗纤维,克/100克≥3.50。
产地环境
朝阳绿豆产自辽宁省朝阳县,朝阳县地形多样,丘陵分布广泛,平原面积较小,只有延河冲积的平洼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而向东南倾斜。朝阳县山脉纵贯、河流冲积形成既有连绵起伏的中低山,又有沟壑纵横的丘陵和沿深缓平的冲积平原。山区与丘陵相对高差300~600米,其地貌区划属于冀北辽西侵蚀中低山区。大凌河流域为狭长冲积平原,地势较平。
朝阳县地处中纬段,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部受蒙古高原高压影响较大,气候大陆性特性特征显著。东南部距渤海虽不足百公里,但由于受燕山山脉阻隔,南来暖湿气流不能流入境内,所以形成半干旱半湿润的易旱地区。境内四季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朝阳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861.7小时,日照率65%,适宜种植绿豆。
历史渊源
朝阳绿豆,已有2000多年悠久的栽培历史;
20世纪90年代初,朝阳县农民靠肩扛或驴车拉,开始跨地区兜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逐渐带动起一批杂粮经销业户;
1999年始,朝阳县党委政府调整地块,并负责提供种子,协调企业同种粮户签订单;
2006年,朝阳县建成杂粮批发市场和杂粮交易中心。
产品荣誉
2015年06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朝阳绿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朝阳绿豆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朝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辽绿28号、大鹦哥绿522号等适宜本地种植的绿豆品种。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300至1000米,土壤类型为棕壤、褐土,耕层厚度≥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0.8%,pH值7.2至8.4。
栽培管理
土地要求:不得重茬,轮作3年以上。
播种:
(1)播种时间:5月中旬播种。
(2)种植密度:留苗株数≤20万株/公顷。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施腐熟有机肥≥20.0立方米/公顷。
收获:全部荚果的三分之二变成黑褐色时在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时收割。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加工
绿豆原粮→去皮→机械筛选(绿豆经过机械筛选,杂质≤0.5%。纯粮率≥97%。)→手工精选→等级分类→定量→包装→检验→入库。
贮藏
绿豆安全贮藏的水分应控制在13.5%以下,常温下密闭保存不超过12个月。
- 专用标志使用
朝阳绿豆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辽宁省朝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朝阳绿豆的检测机构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1 自动引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