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榜单|中国旅游指南|旅游百科|中国5A级景区|特产大全|特产百科|地区特产|中国之最|旅游图谱

地区特产, 旅游常识

萧县葡萄

萧县葡萄缩略图

萧县葡萄,安徽省萧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萧县葡萄种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萧县葡萄品种繁多,尤以“玫瑰香”葡萄为最佳。
萧县葡萄品种繁多,主要有维多利亚、夏黑、醉金香、巨玫瑰、金皇后、龙眼、黑罕、佳利酿、北醇等100多个品种。其中“玫瑰香”葡萄果实圆满,紫里透红,宛如珊瑚玛瑙,并有穗大、粒饱、肉肥、多汁、甘甜、透明、清香、食后生津等特点。“白羽”葡萄亦别具风味,犹如水晶白玉,晶莹透明,果粒严实,皮薄汁多,既酸又甜,香郁爽口。
2018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萧县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萧县葡萄果穗完整、松紧适度、穗形美观、果粒均匀、果肉细腻、糖酸比协调、酸甜适口,具有品种特有风味。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可滴定酸含量0.3%至0.7%。萧县葡萄一般含糖18%-25%,含有维生素A1、B1、B2及胡萝卜素和10多种氨基酸,具有药用价值。

历史渊源

萧县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萧县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编《萧县志·物产篇》中就有记载。
1950年-1960年,萧县创建了葡萄国有相关产业,带动了葡萄种植业发展。
2008年9月,萧县已形成了以北部黄河故道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产基地、东南山区为主的早熟鲜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酿酒葡萄生产的三大葡萄生产基地。

产地环境

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西南平原区面积约1179平方千米,地面高程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介于39-33米之间,地面坡降约为七千分之一;古黄河高地面积约为194平方千米,地面高程介于42-39米之间;东南山区面积约为512平方千米,属低山残丘,最高海拔为395米。平原区由淤土、沙土及沙淤两和土,以沙质土壤为主;古黄河高地有沙土和淤土;东南山区主要为山淤土和山红土等土壤结构。
萧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7℃,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57%,年均无霜期200-220天,年均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葡萄生长。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萧县葡萄种植面积约10万亩,年产葡萄12万吨。是全国四大葡萄基地之一,形成了以北部黄河故道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产基地、东南山区为主的早熟鲜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酿酒葡萄生产的三大葡萄生产基地。萧县有国家级标准葡萄园1家、省级标准葡萄园1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家庭农场2家、3个设施大棚葡萄栽培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高标准避雨设施葡萄栽培示范园、1个万亩优质葡萄栽培基地、8个无公害优质葡萄生产基地。

产品荣誉

2013、2015、2017年,萧县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2018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萧县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9月,萧县白土镇张村现代农业葡萄示范园选送的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在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鲜食葡萄评比大赛中获得银奖。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萧县葡萄产地范围为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现辖行政区域。

  •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玫瑰香系列(玫瑰香、巨玫瑰、阳光玫瑰等)。
巨峰系列(巨峰、夏黑、醉金香等)。

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山红土,中性偏碱,PH值7.0至8.0,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

栽培管理
苗木繁育:采用扦插或嫁接育苗方法。嫁接育苗选用扦插易生根的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作砧木,如SO4、山葡萄、5BB等。
栽培方式:采用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
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棚架定植密度≤560株/公顷,篱架定植密度≤1660株/公顷。
产量控制:每公顷产量≤20000千米。
肥水:每年每667平方米(亩)施用腐熟有机肥基肥≥3000千米。采收前10天停止灌水。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采收
6月下旬至9月下旬,依据品种特性,适时采收。

  • 专用标志使用

萧县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萧县葡萄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