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榜单|中国旅游指南|旅游百科|中国5A级景区|特产大全|特产百科|地区特产|中国之最|旅游图谱

地区特产, 旅游常识

徐闻良姜

徐闻良姜缩略图

徐闻良姜,又名高良姜,别名小良姜,广东省徐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徐闻良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00厘米,丛生、直立,根茎横走,圆柱形,棕红色或紫红色;叶互生,为狭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线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叶两面光滑,叶鞘开放抱茎,叶舌长达3厘米,膜质,棕色;总状花序,花冠管呈漏斗状,蒴果球形,不开裂,成熟时橘红色,内有多数具钝棱角的棕色种子。以根茎入药。
徐闻县是中国良姜最主要的产地,所产良姜的比重占到中国产量的85%至90%。徐闻县气候、土壤等适宜良姜种植的自然条件,也让徐闻良姜内所含挥发油、桉叶素、丁香油酚等成份更高,其质量较其他区域也更胜一筹。
2006年08月1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徐闻良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2月17日,“徐闻良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产品特点

  • 品质特性

徐闻良姜别名小良姜、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叶二列,长披针状,无柄,叶鞘开放抱茎。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轴标红色,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浅红色。蒴果不开裂,球形,成熟时橘红色。种子具有干燥的假种皮。花期4—10月。喜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其性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阴。生长适温为15—30℃,越冬温度为5℃左右。在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长较好。

  •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收采加工: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6年的根茎,除去茎、叶、须根和鳞片,洗净,然后切成小段,晒干。碾磨成粉末者称为”良姜粉”。
使用部分: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致成霍乱吐泻者,不可轻用。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
2.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徐闻良姜含挥发油0.5%—1.5%,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荜澄茄烯及辛辣成分高良姜酚等。尚含黄酮类高良姜素、山柰素、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水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醚提物只有镇痛作用,二者均能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及蓖麻油引起的腹泻,还能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和氰化钾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煎剂灌胃能升高犬胃液总酸排出量,兴奋兔离体肠管运动,对抗因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肠抑制后的墨汁推进率。

产地环境

湛江市徐闻县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09°52’至110°35’,北纬20°13’至20°43’之间。东滨南海,南临琼州海峡,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濒北部湾,北与雷州市接壤。属低丘台地地形,主要是第四纪熔岩地貌和海成地貌,地势自北向东、西、南三面沿海倾斜,北部地势较高,海拔一般为100—150米。中部地区起伏平缓,海拔高程一般为20—80米。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辐射能丰富,年平均日照2078.7小时,年平均温度23.3℃,四季如春,四时常绿,冬春季多干旱,夏秋季炎热多雨。
良姜喜温暖,湿润,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广东省徐闻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6℃,年降雨量为1200—1893毫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红壤或砂壤土种植最佳。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良姜生长。种植期为每年的3—6月份,一般在3—4年后才收获。

高良姜原属野生,后来才进行人工种植,徐闻县龙塘镇良姜村就是由于率先人工引种野生良姜而得名的。高良姜大多生长于路边、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我们在龙塘镇深入了解到,高良姜的采制栽培品多在夏秋间挖取4~6年生的根茎,(此时收采可得干品30~40%), 洗净,除去地上茎及须根,剥去残留鳞片, 横切成长5~7cm的段节,晒干。野生的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历史渊源

  • 据《宋史》和《广东通志》、清《徐闻县志》所记载:徐闻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宫贡品。
  • 民国四年(1915年),徐闻良姜被广东巡按公署批为官府专卖品。
  • 徐闻良姜虽屡获各类殊荣,其品质也为国内外所认可,却未及发挥应有的效益,当地良姜产业深加工多年处于空白,未能成功引进良姜深加工企业落户,良姜并未形成产业链,销售多以药材、香料等初级产品的形式进行,其价格受药材市场、出口价格影响明显。由于土地租金上涨,种植周期较长等原因,徐闻良姜种植面积日益萎缩,影响力式微。
  • 20世纪80、90年代,徐闻曾尝试以加工手段,将良姜制成当时被称作“良姜三宝”的“神姜粉”、“神姜油”和“神姜王”,填补了良姜加工的空白。但受限于客观因素,当时的徐闻良姜加工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 2006年,徐闻良姜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后十余年来,一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徐闻良姜还没有生产标准,对整个良姜产业链有很大的制约。
  • 2011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开始系统研究徐闻良姜,对良姜的深加工出路进行科研和探索。
  • 2013年,徐闻县开始对良姜产业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并在政策优惠特别是项目用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成功引进2家重点企业。
  • 2015年,徐闻县农业局及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申请主体,负责落实良姜生产标准工作。

产品荣誉

  • 2006年08月1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徐闻良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2013年,徐闻良姜顺利入选“广东十件宝”评选。
  • 2019年12月17日,“徐闻良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徐闻良姜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函》(徐府函[200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前山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质量技术要求

(一)立地条件
保护范围内的砖红壤土,土质疏松肥沃,土层厚度8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2.5%以上,土壤pH在4.5至6.5之间。
(二)栽培管理
1.选种:在大田收获时选择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湿姜作种苗,用刀切成块,每块长15厘米,带4至5个芽,以牛姜品种为主。
2.植期:最佳植期为3至9月份。
3.种植:种植采用牛犁开沟条植,按株、行距30×60厘米开沟,沟深15厘米至20厘米,亩定植1600株至1800株。种植时,每亩沟施有机肥10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75千克。定苗后覆盖土层厚度为5厘米至7厘米,并淋足定苗水份。选择雨天种植,可减少淋定苗水。
4.追肥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种植全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施苗肥,植后45天左右出苗,次年春结合春雨追肥1次,采用牛犁沟施肥方法,每亩追施复合肥40千克至50千克,施后用锄头松土压实肥料。第二次生长肥,即在第二年春追施姜苗封行生长肥,采用撒施方法进行,每亩施复合肥30千克至35千克,钾肥25千克至30千克市斤,帮助良姜壮苗。第三次追施结姜肥,即在第三年春下雨时进行追施,每亩撒施钾肥40千克至50千克,帮助结姜,同时促进姜苗碳代谢旺盛,避免早衰,保持丰产。
5.除草灌溉:生长前期除草2至3次,封行后夏秋各除草1次。干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长平衡。
(三)采收与包装
种植后3至4周年收获,采收时先割除地上茎叶,然后用犁深翻或锄头深翻,把根状茎逐一收集。将收获的根茎除去泥土、须根及鳞片,用刀切成5厘米的小段晒干。在晒至六七成干时,堆在一起闷放2至3天,再晒至全干,皮皱肉凸,表皮红棕色,质量最佳。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观为圆柱形,粗壮结实,质地坚硬,纤维性明显,断面姜肉凸出,表此呈棕红色,气味芳香浓烈。
一等干品表面棕红色,质地坚硬,断面纤维性,中心有环纹,长度2.5厘米至4.0厘米,直径1.0厘米以上,气味芳香;二等干品表面灰棕色,质地坚硬,断面纤维性,中心有环纹,长度2.5厘米至4.0厘米,直径0.5厘米以上1.0厘米以下,气味芳香。
2.理化指标:含挥发油0.5%至1.5%,其中主要成份是1.8-桉叶素和桂皮酸甲脂,尚有丁香油酚、蒎烯,毕澄茄烯等。

  • 专用标志使用

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历史文化

据说,宋时苏东坡被贬海南途经徐闻时,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水土不服,终至体力不支而病倒了。当地的一户村民热情地收留了他,并为他请医煮药,但一连喝了几位医生的汤药都不见好转,整个人还是积滞难消,上吐下泻,昏沉沉茶饭不思,精神不振。他的家人甚是焦急,但却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位当地祖传的江湖游医正好经过,闻知之后就主动前来为他把脉看病。当确诊他所患疾病主要是因水土不服、积滞难消造成的症状,就从随身带来的行李袋里取出刚挖不久的良姜来,叫人帮忙洗净切片煮水给他服用。他服用之后,静躺了一会儿,顿觉得神气清爽。经过两天的调养,他的病也就好了起来。病好后,他非常感激当地村民对他的善待。
苏东坡是一位文人,对医学也颇有造诣。他也是一个有心人,当了解到当地人是用了一种名叫良姜的药用植物救了他的命时,就特意留在徐闻多待了几天,并亲自到盛产良姜的冠头岭良姜村一带去深入了解这种药用植物的有关情况,顺便也捎回了一些良姜薯随身备用。后来,他感恩于良姜,就留下了一段颂扬良姜的诗词:“秦时明月汉时关,冠头岭上高良姜;香飘四季闻海内,本草遗风此处扬。”

苏东坡被赦回朝,北归途经徐闻时,据说是从徐闻娘子湾牛郎港上岸,经过冠头岭时又购置了一些良姜薯随身带回。经过几个月的车马劳顿,他回到了京城。可这时,正逢皇上的爱妃病倒了,朝里的太医,多方救治都无能为力,因而出榜招贤:有能医好爱妃者,立可加官进爵;不愿入仕的可偿千金。这个榜一贴出,引起了全国轰动,对医学知识略懂一二的人都想方法前往应聘。京城里一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甚是热闹。可爱妃一连喝了几位医生的汤药之后还是不见好转,还是昏沉沉茶饭不思精神不振的样子。皇上随即迁怒于医者,大骂他们无能,一连杀了十几位招募而来的医生,导致一连几天都无人敢揭榜应聘。

苏东坡回朝报告却得不到皇上的接见,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皇上的爱妃病了。他到昔日的朋友同僚家里去走访,当了解到皇上是因爱妃的病了不治好才不上朝理政的,这才安下心里来。苏东坡是一位忠直无私的大臣。当他从同僚那里打听到皇上爱妃所染的疾病与自己当年被贬海南途过徐闻时所染的疾病症状大体相同时,就决心拿出在徐闻偶得的良药良姜前往皇宫冒胆叩见皇上说有良药献上。皇上闻知后大喜,立即传见他,让他为爱妃治病。他经过细心把脉之后,掏出良姜并亲自清洗切片煮水让人端给皇上的爱妃喝,皇上爱妃喝了之后过一会儿顿觉神清气爽,心里的郁闷一扫而光,马上就想起身下床走动,并要御厨弄饭给她吃。经过两天良姜汤药的调养,皇上爱妃所患的疾病终于好了。原来皇上的爱妃是由于天气炎热,吃东西不注意,导致出现积滞难消,上吐下泻的病状(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霍乱病”)。

皇上见是苏东坡治好了他爱妃的病,于是龙颜大悦,传旨让苏东坡官复原职,并赠千金。同时,又问苏东坡是如何求得良药的,苏东坡如实回答说是在远隔千里的雷州半岛徐闻得到的,并讲述自己在徐闻的际遇,称良姜确实是灵药,当地人们都用它治病或用作煮菜的佐料吃用。皇上听后,大感兴趣,立即把良姜命为朝廷贡品,并传旨让广东每年朝贡。这就是《宋史》记载良姜成为朝廷贡品的来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