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缩略图

永春佛手,福建省永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福建省永春县地处闽南山区,种植永春佛手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闽、粤、港澳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侨胞中负有盛名。2008年,永春佛手茶被国家确认为“中国著名品牌”,并被授予 “中国申奥第一”荣誉称号。
永春佛手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为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其中以红芽佛手为佳。茶树树冠高大,鲜叶大如掌,呈椭圆形,尖端较钝,主脉弯曲,叶面扭曲不平,叶肉肥厚,质地柔软,叶色黄绿油光,叶缘锯齿稀疏。
佛手茶成品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200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春佛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

  • 品质特性

佛手又名香橼,与安溪铁观音一样同属乌龙茶,是乌龙茶中的名贵品种之一。据国内外专家鉴定,佛手茶是乌龙茶中最为古老的茶种,其叶大如掌、形似香橼柑,始种于佛寺,故称佛手。在民间俗语,“茶佛一味”,盖始于佛手茶。
永春县以种植红芽佛手为主。佛手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其外形条索肥壮、卷曲较重实或圆结重实,色泽乌润砂绿或乌绿润,稍带光泽,内质香气浓郁或馥郁幽长。优质佛手有似雪梨香或奶糖香,上品有似香椽香,滋味醇厚回甘;耐冲泡,汤色橙黄或浅金黄、明亮、清澈;叶底肥厚、匀整、软亮、红边显,饮之入口生津,落喉甘润。
永春佛手毛茶梗皮淡黄或稍红;不论毛净或精茶均条索肥壮、圆结、沉重(似海蛎干)、颗粒大,色泽砂绿油润,俗称“香蕉色”(翠黄绿)。毛茶或精茶均香气浓郁幽长、并带有似香橼果散发的自然果香或花香,俗称“佛手韵”,汤色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鲜有回甘,叶底肥厚软亮,边鲜红。

  • 药用价值

福建省中医学院研究发现永春佛手茶对胃炎、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常饮佛手茶,可醒、止渴、消暑、防癌、减肥、健胃、助消化、降血脂、除痰,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火去腻。
经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对10个乌龙茶品种69个样品检测,佛手茶水中浸出物46%,单宁21%,粗蛋白25%,茶素2.4%,黄酮类物质15—17毫克/克,锌57微克/克,黄酮类物质和锌为所有乌龙茶中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1.00毫克/克—12.00毫克/克。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锌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健康、延缓衰老。德国医学专家也发现,黄酮类物质能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等有显著疗效。

  • 品种分类

以春芽颜色区分,佛手品种分为红芽佛手和绿芽佛手两种,红芽佛手树姿较披张,嫩芽紫红色;绿芽佛手树姿稍直立,嫩芽淡绿色。以红芽为佳。

产地环境

永春佛手发源地是永春狮峰岩。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
福建省永春县地处戴云山南麓,境内群峰起伏,山地资源丰富,又是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21℃,日夜温差大,平均相对湿度77%。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植茶。永春绝大部分茶园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正应了“高山出好茶”这一茶谚。

历史渊源

  • 相传,闽南骑虎岩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发奇想:佛手柑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香椽)的香味多好哇!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的培植,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佛手”。
  • 清康熙年间,佛手茶传入永春,附近茶农竞相引种得以普及,有文字记载:“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佛手茶因此而得名。永春县山清水秀,朝雾夕岚,泉甘土赤,所生产的佛手茶质量历来为本类茶叶之极品,为别于其他地区的佛手茶,故称“永春佛手”。
  • 清光绪年间,永春县城桃东开设的峰圃茶庄销售永春佛手,随即闻名遐迩。
  • 民国二十年(1931年),永春佛手制成铁盒包装,通过厦门茶栈源源转销到港澳及东南亚各埠。但当时总量尚少。至20世纪40年代末,每年销往海外只有几十担。
  • 现代,永春佛手迅猛发展,佛手茶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居中国第一。
  •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消费者的需求日渐多样化。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武夷大红袍、祁门红茶、西湖龙井等茶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一些茶农便砍掉佛手茶树,种上铁观音,留下少量佛手茶树没人管理,有的把佛手茶用于铁观音茶叶的拼配工序中,这些都导致市场上正宗的佛手茶越来越少,佛手茶也渐渐失去了传统本色。
  • 2015年,永春县委托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实验室、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对佛手茶进行深入研究。以清香型佛手、浓香型佛手、佛手老茶为研究对象,在采用现代化先进仪器分析检测佛手茶的品质成分、功能成分和卫生学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了永春佛手茶的抗衰老、降血脂、调理肠胃、降血糖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永春佛手茶具有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抵御辐射对脑细胞的损伤,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显著;常饮佛手茶,还可有效调控人体糖脂代谢,起到降脂减肥、降血糖的显著效果;此外,佛手老茶具有显著的改善肠道功能、调理肠胃的作用。

产品荣誉

  • 1985年、1989年,永春佛手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
  • 1987年,永春佛手获 “全国华侨茶叶基金会”授予的“佛手奖”。
  • 1995年,永春佛手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 1999年以来,永春佛手在福建省名优茶评选中获得“省名茶”和“省优质茶”称号。以斗八一茶场为代表的永春佛手茶叶基地及产品都获得“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及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申请认证。
  • 2007年6月,永春佛手在北京举行的“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暨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中, 被正式授予”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茶类特许供应商”,“中国申奥第一茶”荣誉称号。
  • 2008年,永春佛手在泉州市召开的生态茶园现场会上,被国家确认为“中国著名品牌”。第29届北京北京奥运会上,不仅新闻中心上万名中外记者在喝“永春佛手”,而且作为重要的外事礼品赠送给各国嘉宾。
  • 2008年,永春佛手被全国农运会指定为礼品茶。

地理标志

  • 地域保护范围

永春佛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永春佛手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06]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红芽佛手茶和绿芽佛手茶。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域内海拔400米至800米,坡度小于25度,土壤为pH4.5至6.0的红壤。
(三)栽培管理
1.种苗繁育:选生长健壮、半木质化、腋芽饱满的佛手茶枝条进行扦插育苗。夏插在4月底至5月中旬或6月中旬至6月下旬,秋插8月下旬至9月中旬,冬插11月至12月,以春插为好。
2.科学建园:坡地砌筑水平梯田;合理密植,株距30厘米,行距80厘米至100厘米,定植密度≤6万株/公顷。
3.土壤管理:施足有机肥,幼龄树氮、磷、钾比例为2:1:1,成年树比例为3:1:1。
4.树冠管理:合理应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剪和台刈,保持树体旺盛生机,使茶园群体和个体通风透光,投产茶园树冠高度一般控制在80cm左右。
5.采摘。采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3至5分成熟)驻芽2至4叶嫩梢及对夹叶,春秋茶采“中开面”,夏暑茶采“小开面”。采摘时应根据新梢成熟度、芽叶大小、生长部位分批多次采摘,采下成熟度较一致的芽叶。大面积茶园可适当提前嫩采,分2至3批次采摘;新梢大的和小的应分开采摘,以便分开制作。
(四)加工工艺
1.初制工艺:工艺流程是晒青→摇青→摊凉→杀青→包揉→初烘→复包揉→定型→足火。操作时应用灵活的“看青做青”技术,形成“绿叶红镶边”和带有特殊“佛手韵”及天然果香等“色、香、味”内质。
(1)做青:晒青掌握失水率4%至10%,摇青、凉青多次交替进行。摇青要根据季节、气候、茶青质量等因素灵活掌握先轻后重,采取或“轻筛勤摇”或“慢筛重摇”,摇青一般3至4次,历时8h至16h,减重率为茶青重的6%至14%。
(2)炒青:先利用高温迅速杀死叶内酶的活性,后在热的作用下,蒸发部分水分和青气味,使叶子变软,减重率为做青叶重量的18%至22%。
(3)揉烘:包括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六道工序,初烘温度70℃至80℃,足火用50℃至60℃的火温慢焙直至足干。
2.精制工艺:主要包括投料、筛分、风选、拣剔、烘焙、匀堆、摊凉、拼配包装等工序。
(五)质量特色
1.保护等级:
(1)毛茶:保护级别为一级至三级,对应的保护等次为一至六等,并分别在二、四、六等设立标准样。
(2)精茶:保护级别为特级至三级,即:特、一、二、三级。
2.感官指标:

(1)毛茶:具有佛手茶品种特征,无非茶类夹杂物,无异味,无霉变。

等次二等四等六等
外形条索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肥壮、紧结、匀整卷曲结实、稍匀整
色泽砂绿油润砂绿尚油润乌绿稍带褐红
内质香气浓郁幽长,品种特征明显清高、品种特征明显清纯,品种特征尚显
汤色金黄清澈明亮橙黄清澈橙黄尚清澈
滋味醇厚甘爽,品种特征明显尚醇厚甘爽,品种特征尚明显醇和、品种特征略显
叶底肥厚、软亮、匀整、边鲜红尚肥厚、稍软亮、匀整、红边明黄绿有红边、尚软、尚匀整

(2)精茶:具有佛手茶品种特征,无非茶类夹杂物,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

级别项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外形条索壮结重实较壮结尚壮结稍粗松
色泽乌油润尚油润稍带褐色褐色
整碎匀整匀整尚匀整欠匀整
净度匀净匀净尚匀净带细梗轻片
内质香气浓郁幽长,品种特征极显清高,品种特征明显清醇,有品种特征纯正
滋味醇厚甘爽,品种特征极显醇厚,品种特征明显尚醇厚,品种特征尚显纯和
汤色金黄、清澈明亮金黄、清澈尚金黄清澈橙黄
叶底肥厚软亮,匀整,红边明显肥厚软亮,匀整,红边明显尚软亮稍花杂粗硬

3.理化指标:(1)毛茶:

项目水分茶梗粉末总灰分
春秋茶夏暑茶
指标,%,≤7.010.012.01.36.5

(2)精茶:

项目水分碎茶粉末总灰分
指标,%,≤6.012.01.36.5 

  • 专用标志使用

永春佛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永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历史文化

  • 民间传说

凤山公(名一瑶,字以熔,生于明朝嘉靖辛酉年,卒于崇祯丙子年),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采集青草药,在小溪边发现一棵树型婆娑,叶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采下叶子一闻,芬香沁入心脾,在嘴里一嚼,顿感清香爽口,韵味悠长,精神陡长。凤山公觉得这是一味良药,就把它采集回家。乡人凡有病痛,用过这味药后,百病立除,非常神验,人们称之为瑞草。凤山公把这味药的枝条剪下,栽到百草园中,居然成活,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药。有一次县令的母亲腹泻不止,不知请过多少医生用过多少药,就是不见效。看见老夫人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身如槁木,骨瘦如柴,生还无望,县令非常着急,就出悬赏榜文,寻求神医良药。只要医好老夫人的病,就赏银千两。有人告诉县令,听说玉斗以熔先生医术精湛,近得一味良药,能药到病除,不妨请以熔先生前来就诊治病,或许有效。县令听说,喜出望外,马上派人用轿子把凤山公抬到县衙给他的母亲看病。凤山公把脉诊断后说:老夫人是吃食不慎,导致胃肠损伤,加上年老气虚才会病入膏肓。如不用良药医治,恐怕性命难保。县令马上请凤山公行医用药,凤山公就以新发现的这味药为主药配方给老夫人治病。老夫人用药后,腹泻立止,县令非常高兴,问凤山公用什么神药,能使老夫人药到病除。凤山公拿出这味药介绍了发现这味药的经过,当地人称之为瑞草。县令拿着这味药仔细端详,觉得这味药叶大如掌,芬香扑鼻,宛如佛手,能让人妙手回春。因此,他就说,以后就叫这味药为“佛手”吧。从此以后,这味药就叫佛手,县令要赏给凤山公千两银子,凤山公坚辞不受。从那以后,不但凤山公种植佛手,还教导乡人大量种植佛手,并把这佛手药制成干品,当茶饮用。饮用这种汤药不但能解除病痛,预防肠胃病,而且能清凉解暑,延年益寿,慢慢的,人们称这种药叫“佛手茶”。这就是佛手茶的来历。此后,外乡人纷纷到玉斗求取佛手茶种,玉斗人也慷慨赠与,佛手茶也就逐步传播开来。

作者 蜘蛛指南

在 “永春佛手”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