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位于富有“鱼米之乡”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境内,旅游区以江南山水文化为依托,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虞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因商周之际吴地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尚湖与虞山相依,因商末姜尚(姜太公)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湖内湿地遍布,鹭鸟翔飞,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湖泊。沙家浜以京剧《沙家浜》而闻名,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横泾老街、湿地公园等景点,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影视文化游享誉国内外。

2013年4月11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

历史文化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包括2个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省级以上文保单位1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高度重视休闲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创建国家5A级景区以来,严格按照5A级旅游区管理标准和要求,瞄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从自身建设与发展入手,推进景区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沙家浜 虞山尚湖旅游区围绕打造“山水文化之城、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以和谐生态为特色,以儒雅人文环境为个性,以高尚休闲功能为支撑,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先后获中国十大魅力生态休闲湖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湿地公园,江苏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殊荣,全面实现了旅游区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景观、文化要素配置、客源吸纳及承载能力的整体提升,并成功打响了“沙家浜旅游节”、“尚湖牡丹花会”、“尚湖啤酒节”、“虞山宝岩杨梅节”、“阿庆嫂民俗风情旅游节”等一系列旅游文化品牌。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2013年在第三届“中国休闲创新奖”颁奖典礼上荣获“景区管理创新奖”。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沙家浜旅游度假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1

主要景点

虞山风景区
虞山,古名乌目山、海隅山,又因山形如卧牛,亦称卧牛山,后因商末周太王次子仲雍(虞仲)与兄泰伯让国南来,死后葬于此而改称虞山。虞山峰峦连绵起伏,颇有大山之势,最高处为海拔261米。山南坡短而陡,以奇石高耸著称,“拂水晴岩”、“剑门奇石”等景多集中于此;山北坡长而缓,多幽深溪涧,并有维摩山庄、剑阁、藏海寺、报国院、宝岩寺、老石洞等景点和众多名人墓葬散布山间。兼具丰富吴文化历史遗存和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的十里虞山蜿蜒入城,与千年古城常熟交融形成江南水乡山城独特风貌。1987年列为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剑门景区
位于虞山锦峰之巅,海拔261米,以石景著称。相传吴王夫差在此试剑,将石一剑劈开,形成洞开一线的两扇石门。清康熙御题“烟岚高旷”和玉玺镌刻在剑门巨石上,剑门下并有明清时期的名人石刻群。景区内还有桂香园、拂水晴岩、瞿式耜墓、松风亭、藏海寺、报国院、长寿桥等景点。登临剑门山风开襟,视野广阔,湖泊纵横,阡陌交错,农舍处处,舟帆悠悠,尽收眼底。

宝岩景区
位于虞山南麓宝岩湾,临湖依山,空气清新,为天然氧吧。园内千年古刹宝岩禅寺,香烟缭绕,周边竹海环抱,杨梅茂盛。民俗“看杨梅、烧莳香”传承至今已达900多年。景区内尚有小云栖寺、石洞冷泉、连城石壁、帝师园、虞山印象和生态科普馆等展示虞山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新老景点多处。

虞山城墙景区
位于半入城之虞山东坡。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历代屡有修葺,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固建土城为砖城,腾山而筑,初具规模。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知县王鈇为拒倭寇入侵筹资重建,高二丈四尺,基宽八尺,雄伟秀丽,逶迤入城,蔚为壮观。故素有“江南小长城”之称。

景区由镇海台,虞山门城楼、西城楼阁、阜成门城楼等景点组成,全长约1400米。其中由古城西门侧傍山而建的地藏殿、五岳楼、大石山房结合山道构成的“西城楼阁”景观,明清时代就已列为 “虞山十八景”之一;而辛峰亭和虞山门城楼则组成了新虞山十八景之一的“辛峰城楼”。登楼极目四顾,青山绿水,古城巷陌,尽收眼底,不亦快哉。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2

剑门景区
霸王鞭

登虞山锦峰可由西门外“烧香浜”取南坡山道直达。山道陡而又窄,任你年轻健儿也要频频停下来喘息,号称有“七十二个透气站”,可见其道艰难。相传此道是西楚霸王项羽来虞山考察地形时挥鞭抽打而成的,故民间还称为“霸王鞭”。山道在密林怪石间穿行,有时蚱蜢飞溅,野兔出没,野趣十足。一路行来,可欣赏到许多石刻,大多为明清遗迹。“奇石”、“去思石”、“果然”、“观止”、“青云得路”等石刻都大气磅礴。各类题记、游记等记述性石刻作品亦可玩味。“烟岚高旷”为康熙帝书,楷体,刻有边框,边框内刻双龙图形,及“康熙御览之宝”印。据《康熙南巡录》所载,御书乃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南巡时,沈宗敬迎驾献画所得。

不知何年何月,“烟岚高旷”西有一巨石从崖上坠落时被三块相叠的长石托住,从此定格,成为险谲奇观,人称“三生石”。
见到三生石时,山道已和山脊平行。过剑门十余米,有支路缓缓下斜,这便是“小霸王鞭”了。走“小霸王鞭”,可进入更加幽深的境地。小道紧贴绝壁,逶迤曲折,仅容一人通过。此处,树高林密,古藤盘缠,深秀幽静;沉积岩岩相特点显著,岩层间生长着蕨类植物,青苍相迭,是山林的原始本相。忽闻水声淙淙,抬头见瀑如珠帘,知己身在拂水岩下。脚前事积水潭,人需从接脚石上小心通过。晴日,水珠在石上跌碎,飞溅成雾,凉意森森。雨天则飞流直下,瀑声訇然,需紧贴崖壁穿瀑而过。
由淙淙飞瀑、飒飒松风、关关鸟语、唧唧虫声构成的荒情野趣、自然天籁,充盈着质朴的美,粗犷的美,身临其境,人的感情之弦会与大自然丝丝相和。于此留连,直像裸体的婴孩扑进了母亲的怀抱,会领略到一种忘机出世、返归家园、重葆童真的美妙感受。

春秋石室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西北端山颠,据考证属春秋时期文化遗址。采用长条形石块叠成,并用大石块封顶后,堆以山泥。为何所用,说法不一,尚待考证。

拂水晴岩
拂水岩在锦峰之阳,是一面数丈高的陡峭山崖。山崖如壁,豁然中开,一股山泉临崖直泻。“长寿”和“香花”两桥呈丁字形飞架崖山之上。山崖正对尚湖广阔湖面,夏日,多西南风,瀑布倾泻时激起的水花被顺山坡上冲的劲风托起,回扑到豁口,使站在桥上的有人有细雨蒙面的感觉,故称“拂水晴岩”,为虞山十八景之一。若在午后,尚湖里蒸腾而起的水汽漫进山崖豁口,与瀑布溅起的水花相交融,在夕阳的照射下折射出一条七彩飞虹,更是美妙绝伦。这是拂水晴岩的独特魅力。

桂香园
桂香园是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近年新建的一座园中之园。该园位于山居湾,上接剑门景区,下连兴福禅寺,占地150亩,园内植千余株桂花树,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金秋季节,满园桂花竞放,十里虞山飘香。园内还遍植茶花、杜鹃花、玉兰花、紫薇、剑麻等各种观赏花木,与桂花林相映成趣。园内一尊总高8米的汉白玉雕“皆大欢喜”佛,造型生动完美。民间传说中的“仙人石”、“葡萄石”、“斗牛石”也是园中赏心悦目的景点。

清代石刻群
虞山东麓,从仲雍墓道“南国友恭”坊南侧“小三台”起,经石梅至雅集亭止,多正、草、隶、篆的题名石刻。小三台有“初平石”石刻。在原雅集亭遗址山壁镌刻有“石亭铭”:“两湖如镜、万树连云、文学仰止、遗爱唯殷”。在巫公祠后山坡六块巨石上, 分别镌刻“寿” 、“富”、“康”、“德”、“考”五个大篆及“味石主人题、东林土书”(即朱宪斌、王朝瑞)。稍前矗立一巨石,西向刻楷书“适可”两字,上镌小字行书“昨夜飞来”,系近代书法家、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所书。附近有石洞,洞口镌楷书“壁磊”两个字,边镌“乐乎”两小字。还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言汝泗楷书“山辉川媚”四字,行书“松风水月”四字;乾隆十一年(1746年)粮储道程光炬书“蒙泉”两字等。以上石刻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风亭
锦峰西之拂水岩,是虞山最西的峰峦了.松风亭居于峰巅岩顶吗,为四方石亭。亭额由著名画家朱屺瞻书。亭柱有著名书画家谢稚柳书写的楹联:巨阙奔云东走 晴岩拂水西回。此联形象地描述了于此看到的“拂水晴岩”奇景。
在松风亭上放眼远眺,但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横亘天际的是荡荡长江,依偎山脚的是泱泱尚湖。北望中的狼山和南望中的苏州诸山皆淡成袅袅青烟,忽焉似有,忽焉若无……感觉中,足下的虞山和尚湖便是江南的腹部了。回望虞山诸峰,但见层峦叠翠,于明秀中透出处子般的雄健。虞山不以海拔自拥,不事张扬,有的是一种自然朴茂、淡泊甘醇的风骨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深沉,弥漫着东方哲学的意蕴。虞山就这样朗润玲珑、文采飞扬而秀出东南。民族英雄瞿式耜墓距此百余米。一说松风亭由瞿墓石坊联:“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而得名。

剑门
虞山的雄奇之处便是处于最高峰(锦峰)的剑门.剑门以奇石险峻夺人.绝壁中开如门缝,窄处仅二尺许,顶端有巨石堵于“门缝”,凌空欲坠而不坠,若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生畏。明人沈周的“绝壁云扶将坠石”,说的就是此石。勇者可从门缝间攀援上下,身临幽谷绝境,体验蜀道之难,剑气豪情顿生。

虞山剑门当然和剑有关。《吴越春秋》说吴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师干将,受命为吴王阖闾铸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集于一炉,又候天伺地,待“阴阳同光,百神临欢,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之时”点火开炉。历经波折,终成阴阳二剑,阳名干将,阴名莫邪,是他和妻子的名字。干将把阴剑“莫邪”献给吴王复命,把阳剑“干将”藏了起来。藏剑的事泄露出来,阖闾大怒,一剑斩了干将。阖闾死后,其子夫差接位,听说干将献剑之前曾对儿子说过“雄剑藏处,松生石上”的话,便专挑“松生石上”之处寻找雄剑。找来找去就找到了虞山锦峰之巅。这一带危崖壁立,奇松攀石,不正是“松生石上”之处吗!夫差一到锦峰,就听得腰间所佩的莫邪剑在剑盒内隐隐作响,分明是阴阳二剑相应和的声响,猜想“干将”剑就在这一带了,便命手下人彻底搜寻。几百将士查找了三天三夜,就是找不到雄剑踪影,把个夫差气得七窍生烟,拔出莫邪剑奋力劈向危崖。
“莫邪”剑有神力相助,一时间电闪雷鸣,锦峰危崖訇然裂为两半……据说,这就是剑门的来历。有诗为证:
夫差极英勇,试剑虞山巅;
挥刃苍崖兮,石髓流如水。

奇剑分崖,当然只是传说。《藏海寺志》记载:“志所称剑门云,乃先侍御籍凿石而通之者,募夫捐资动以万计,亦一时豪举哉。其后又造一阁。”说的是邑人钱籍发起整修剑门一景的事。钱籍,明代常熟人,官至御史,罢官归乡后募夫捐资,整理剑门一带山崖,并造剑阁。剑阁成,钱籍亲撰一联曰:
无边风月供嘲弄
有主江山属剪裁
此联写出了开凿剑门的得意之情,却被人曲解为“有叛逆之心”——江山的主人当然是皇帝,皇帝的江山岂是容人剪裁的?钱籍做了善事却因此被捕入狱,百口莫辩,冤哉枉也。

现存剑阁所悬板是钱籍当年所撰的另外一联:
绝壁剑开,伊阙羊肠应让险
重湖镜列,洞庭彭蠡合争奇
阁中还有常熟籍大学者钱仲联自撰自书一联:
蜀阁称雄,佛掷陶家轮,剑北分来峰一角
尚湖绝代,人在水精域,镜中为照月千鬟
此联以剑门比于四川的剑阁,说剑门是有人施展佛法从四川分来的奇景,真是奇思忽发,附丽增光也。

吴王点将台
巫相岗西,有一墩耸峙,气势逼人,志载为旗墩。高墩南临一片石场,可坐数百人,相传为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吴王张士诚阅兵演武之处,人称“演武场”。那便是“吴王点将台”了。1984年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发现“点将台“并非自然石墩。2000年,展开科学发掘,发现墩内是一石室,结构有通道、过道及石室三部分,通长26米,高8米。经测定,石室建于公元前805年至公元前551年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间。大批高质量的原始青瓷的出土,推翻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技术成熟于东汉”的论断。

近20年来,学术界关于石室土墩的用途,本来就存在着房屋说、墓葬说、军事说、祭祀设施说等多种观点。吴王点将台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吴王点将台规模之大及所见青瓷几乎皆为酒器,而无随葬物的分析,似可认定为祭台或祭室。如此庞大的祭祀设施只有国家或王室可享用,且既世称吴王点将台,必有历史的影子在内,故所言“吴王”极可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吴王,而非元末的吴王张士诚。点将台地处虞山最西之峰峦,登临,可南望昆承湖,西望无锡和江阴诸山。极目北眺,但见天际有隐隐一带,便是长江。于此“雄视”,气象广阔,可壮胸中豪气也!

玉蟹泉
玉蟹泉在秦坡涧旁的石城峰上。因为水质醇甘清冽,被誉为“虞山第一名泉”。在距城约4千米处的虞山北坡。长百余米,呈层楼状,越上越陡,涧内怪石累累。雨后瀑布奔飞,湍流击石,声如风雷。明人倪钜《秦坡》诗咏其声势:“雨后秦坡水,势如天潢注。非风亦非雷,摇动山中树。”涧顶部石门、石城两峰相峙,涧底有春秋吴文化遗址“七星墩”,涧畔有常熟第一名泉“玉蟹泉”涧为虞山最深秀之境。该泉遇涝不溢,逢旱不竭。水质厚重,含有大量矿物质,试把铝币轻放水面,飘浮不沉。更为奇特的是,水底经常泛出水泡,如蟹吹沫。玉蟹泉既可饮用又是一处旅游景致。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3

宝岩景区
石洞冷泉

石洞冷泉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引水瀑布,也是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入口。景区上游是天然的石洞,名为老石洞,洞中原有冷泉流出。中下游是雨水常年冲刷形成的峡谷,两侧则被大片竹林包围。整个景区成汉字“吴”字形布局,有绿龟伏涧、竹海听涛、栖霞亭、石洞飞瀑、神牛戏水等景点。沿着步游道走去,这边两个洞口便是老石洞了,里面是相连通的,石洞壁上还刻有“冷泉”、“ 秉烛游”石刻。走在一池碧水上,周围青山环抱,脚下流水潺潺,任谁都会陶醉其中!

梅林
宝岩栽种杨梅的历史悠久,元重修《秦川志》已有记载。宝岩杨梅果实汁多,甜酸适度,素负盛名。杨梅有“大年”和“小年”之别,“大年”的产量是“小年”的几倍。初夏时节,老杆新枝都被累累坠坠的杨梅压弯,一时间飞红流翠。遇上大年,杨梅林主人格外大方,声明树上杨梅凭人畅吃,只是不可带走。园主不怕你胃口大。其实胃口大也没用,吃上十几颗,人和牙齿就有些“软”了,又舍不得难得的口福,还是买几斤回家慢慢享用的好。一买一卖之间,定是笑语连篇,乐不可支。梅林的野趣总会久久地留在人们记忆里。

杨梅树姿态挺秀,冠幅广阔,是集果、材与欣赏为一体的珍贵树种。除了大片心栽,宝岩梅林中尚有百龄老树上百棵。百龄老树绿叶如燃,红果累累,生机盎然,大年时每棵树出产80千克以上。老树高大,梅熟时节,几个人在树下协力拉开旧被单,让身轻的少年攀上树去摇动树枝,叫声“下雨喽!”杨梅便哗哗啦啦落在了被单上。这才是真正的梅雨呢!

生态科普列车
生态科普列车是一辆蒸汽式火车,这列蒸汽火车是上游1188机车,是唐山机车车辆厂制造的第1188辆机车,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唐山机车车辆厂恢复生产制造的第一批机车之一。该机车于1982年8月18日制造出厂后即由南京热电厂购进投入运行。该机车为SY型,构造速度为80km/h,机车功率为1500马力,牵引力为2000T,轮周牵引力为14944kg,行车曲线半径为最小125M,煤水车水箱容积为25立方米,煤装载量为11.5吨。作为南京热电厂自备机车,该机车自投入运行以来一直在该厂自备铁路线上运行,担负着南京热电厂电力用煤的运输重任。自1982年投入运行后,该车性能良好运行稳定,累计为南京热电厂运输煤炭3000余万吨,累计发电550亿千瓦时,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4年10月,1188机车在运行22年后被内燃机车取代正式退出运行。2006年4月,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将1188机车从南京热电厂运回常熟,进行了整修,放置在虞山宝岩生态观光园内,并将其命名为“宝岩号”,同时开始建设宝岩生态科普展览馆,馆内是有关科普知识的展览和一些动物标本。馆身采用唐山机车车辆厂制造的第1188辆上游型蒸汽列车。馆内陈列着孔雀、金钱豹、鳄鱼、蟒蛇等150多种保护动物标本,讲述了生命的起源、进化和生态恶化引起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更融入了科普内涵,给游人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启迪、警示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王石谷墓
位于尚湖北岸程家桥西堍,中山路下侧,坐北面湖。王石谷(1632—1717),名翚。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乌目山人等,虞山画派创始人。曾应康熙帝诏入朝主绘《康熙南巡图》,有“画圣”之誉。后人将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又合吴历、恽寿平,六人并称为“清初六家”。其墓初在虞山北麓,后迁至今址,其子处伯、孙邦宪附葬于侧。建国后多次修葺。今墓占地457平方米,封土直径3.1米,高1.2米,围以罗城并设有拜台、墓门等。冢前后各竖碑一通,后碑为清乾隆九年所立,上镌文“皇清徵士先祖考妣石谷府君例赠钱氏孺人合葬之兆”,前碑为宣统元年立,上镌翁同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所书“清画圣王石谷先生墓”字样。墓道长20余米,立有近年重建“清画圣王石谷先生墓道”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贤广场
虞山圣贤广场位于西三环虞山南路路口,占地2.3万平方米,由圣贤雕塑、浮雕墙和休闲广场三部分组成。其中圣贤雕塑高15米、宽30米,分别由仲雍、言子、巫咸三位虞山圣人的巨型头像和刻有“中国吴文化第一山——虞山”字样的底座构成,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巨型石雕,连为一体的石雕头像,肃穆中透着清和,似乎是先贤们在凝视着后人。石雕后面90米长、5米高的浮雕墙则反映了三位贤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对吴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杰出贡献:仲雍的孝父弃位、远赴荆蛮、传播文明,言子的北上求学、刻苦学习、礼乐教民,巫咸的学术成就、辅助国君等传诵久远的历史文化精粹,都在墙上一一展示。休闲广场则以虞山自然山体特别是大片竹林为背景,配以成片茶田及基本的休闲设施,充分展示了茶山竹海的优美意境。

小云栖寺
又名白云栖禅院,又名松泉寺。在虞山西麓。建于清康熙年间。寺内原有望湖楼。寺后有一山洞,深丈寺,左面有石崖覆盖如屋,右面泉从石坎中溢出,汇成池沼,碧水盈盈,清澈见底。泉水甘洌,故称洌泉,又名露珠泉,石壁上嵌有“天下名泉”、”露珠泉”两碑。洞顶出口处有百年怪树一株,横卧地面,形如醉汉跌石:又有古藤一技,为明代所植,围粗一抱,分成数枝,曲结盘缠,攀授数十丈,恫顶部为青藤覆盖,蔚为奇观)

虞山印象
观光车道上方的是虞山印象景点,这里原来是一片乱石丛生的山坡,并被杂灌木林遮盖。我们因地制宜在这规划了石间穿梭的旅游路线,并在沿路的石头上刻上常熟虞山印派代表林皋、赵古泥、庞裁和庞士龙等人的篆刻作品,游客在赏景的同时能体会到常熟虞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林皋:林皋(1658-1726)字鹤田,亦作鹤颠,福建莆田人,因官侨寓常熟。篆刻宗法文彭,复取法沈世和等。并能上溯秦汉,博宗宋元,兼取徽派雄浑厚重,苍劲古朴之风而自成一家。其精研篆刻之道,作品章法简繁相参,疏密处理周详;刀法稳健,挺拔遒劲而不事修饰;篆法多采用小篆、缪篆,古雅清丽,驰誉印坛。与沈龢、王瑾等形成颇具影响的虞山印派。作品有《宝砚斋印谱》,颇得当时书画家及收藏家所珍爱。

赵古泥:赵石(1874-933)字石农,号古泥,又号慧僧,别署泥道人,常熟人。“新虞山印派”的代表人物。赵古泥兼擅诗书画印,以印章造诣最深,曾投拜吴昌硕门下。他学古不泥古,从师承中蜕变,于印坛别树一帜,时人称为赵派。其女赵林为上海名家。弟子有邓散木、汪大铁、唐素铁、濮康安、王辛一、李溢中等。著有《拜缶庐印存》40卷、《泥道人诗草》2卷等。另有多家所辑的《赵古泥印存》数种传世。

庞氏双杰:庞裁(1871-1937)字君亮、絅量等,常熟人。精金石篆刻,能绘花卉,尤工牡丹。著有《兰石轩印存》。其子庞士龙(1899-1987)字云斋,别署海禺山民。精鉴别工篆刻,得其父亲授,深入丁黄心法,为虞山印派后起之秀。著有《常熟书画史汇传》、《常熟印人录》、《云斋旧藏善本印谱回忆录》、《宋元版本流传考》、《云斋知见善本印谱目》、《云斋印话》、《云斋自用印谱》、《海禺山民印存》。

斗蟋蟀:大人小孩一同斗蟋蟀的场景。常熟旧时就有斗蟋蟀的风俗,捕捉蟋蟀,观其争斗,以为乐事。每年白露初过,中秋节近时,斗蟋蟀最为盛行。在此期间常熟的少年儿童大多到处捕捉蟋蟀,欢聚一堂,争斗之声此起彼伏,胜者欢天喜地,博得满堂喝彩;败者有垂头丧气者,或有不服者,捕购更勇猛蟋蟀再邀争斗。城内茶馆往往成为斗蟋蟀场所。

茶文化:常熟旧时茶馆里一杯茶,大侃山海经的景象。虞山种茶始于明清,1958年建立虞山茶场(1960年为虞山林场)。剑门、维摩一带,地势高爽,土层深厚,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空气清新湿润,生态环境极其优越,是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绿茶的生产基地。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采摘嫩芽,加工成品质上乘的绿茶。尤以“剑毫”、“茗毫”、“针毫”为珍品,誉为“乌目三毫”。还有“剑门太白”、“虞山白茶”两种用白叶茶树新生叶片制作的珍品,冲泡后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连城石壁
虞山是常熟历史文化的“根”,三千多年的常熟历史文化积淀大部分都能在虞山寻根溯源。连城石壁广场就是撷取常熟特别是虞山文化的精华,通过人物、故事、事件等表现手法,利用雕塑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虞山诗派、虞山画派、虞山琴派和虞山印派以及藏书、书法、医药等七大文化亮点。这些文化场景以天然的虞山山体为背景,展现了虞山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间的有机结合。取名“连城石壁”就是巧妙地把这些文化瑰宝连城的价值以及青山连城的区位隐含其中。

宝岩福海
宝岩以水迎客。潭由涧水积成,名福海,作椭圆状,映山林翠色,青幽澄澈,如有沉璧。相传商末姜太公为躲避商纣王暴政来常熟时,曾住在附近的小石洞里。姜太公是位半人半神人物,发现小石洞正处于能影响星相和地脉的“风水灵点”,就在洞中不断地调遣水脉,终于让福海之水与长江之水在地下连成为一脉,使福海之水成为一塘永不枯竭的水域。这个故事不过是后人的附会,其实福海地处虞山第一湾,承接着虞山蕴藏的丰沛“天水(雨水)”和“地水(地下水)”,自然是长年不会枯竭的。

宝岩生态观光园
位于虞山南麓宝岩湾的苍山翠谷之中,占地200公顷,有280亩林木间作茶田、180亩观光竹海、杨梅品种园、果树精品园等森林植物生态区。园内290多种植物活体标本和陈列在蒸汽列车车厢内的150多种动物标本,更融入了科普的内涵,被列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虞山城墙景区
虞山门

虞山门在辛峰东侧,正处于望海墩(虞山最高峰)和城内方塔的连线之上,可见先人选址之用心。在民间传说中,古城与虞山的关系更为有趣——虞山(卧牛山)是下界神牛,辛峰是牛头,辛峰亭是牛角,方塔是栓牛之桩,腾山而起的城墙便是栓牛的缰绳了。神牛既留,瑞气永聚,常熟当然是年年丰收了。常熟城墙建于南宋建炎年间。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领常熟,把土城墙改为砖砌,以加固城防。明嘉靖年间,倭寇常通过长江潜入,劫掠常熟沿江村庄,渐有掠城之势。时任常熟知县王鈇发动民众捐款筑城,并改虞山门为镇山门,以振威武之气。现存的过山城墙修于1993年—2006年城高7.68米,宽5.44米。虞山门上建有重檐式城楼,古朴轩昂,威武俊明。“辛峰夕照”是“虞山十八景”之一。虞山门是观赏此景的最佳之处。每当傍晚时分,黄墙碧瓦的辛峰亭沐浴在夕照中,眉清目秀,雍容典雅,婉若一位大家闺秀,亭亭玉立,有荷之风采,梅之品质。面对这山水与城廓相依存、相吐纳的形势,不由得让人想起清代诗人孙原湘的名句——“七水流香穿廓过,半山飞绿进城来。”

西城楼阁、五岳楼、大石山房
西城楼阁景区占地1.8万平方米,是明嘉靖虞山城墙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楼阁原位于古城西门之内,与城垣和阜城门毗邻,为著名的“虞山十八景”之一,包括致道观、大石山房、东岳庙、严氏读书馆(逍遥游)地藏庵、阜城门、城堞、牌坊等,尤以建于南朝梁代致道双和建于南宋的东岳庙与明代腾山而建的城墙雉堞争相耸峙,蔚为壮观。明人蒋廷锡《城西秋望》诗写到“高阁三层烟树里,青山半角夕阳中。一行雁齿斜城界,万井鱼鳞碧瓦丛”。今楼阁已不存,为新建筑所代。

阜成门
阜成门是继常熟方塔公园、曾赵园、新虞山公园之后,虞城旅游的又一新亮点。阜成门俗称西门,明代嘉靖年间,倭寇侵犯,从海上入侵长江,骚扰常熟。嘉靖三十二年,为巩固城防,扩建城墙,从虞山辛峰亭背面而下,筑此城门。阜成门修复工程,包括阜成门和城墙延伸段,全长150米。新修复的阜成门设三座门洞,中门按二车道设计,主体面阔25.95米,进深19.04米,城门城楼高约20米。新修复的阜成门恢复了明代时期的历史原貌。

镇海台
常熟古城的北大门俗称旱北门,现已不复存在。向东弧形而去的马路就是在古城墙基上建筑的环城路。古代出这北门可到达长江岸边登船入海。海洋辽阔无垠,人们驾船入海都希望自己能征服海洋平安归来;海洋不仅给人们带来财富,台风大潮、江洋大盗也会给人们带来威胁;为祈求生活安宁平和,所以人们将这向北城门叫“镇海门”。这个城台也就得名“镇海台”。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4

虞山公园
映山湖

亮山新景是2004年常熟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并和原本的虞山公园连成一体,成为我市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景区塑造以山为主体空间景观,并运用传统造园中的“添水”的手法,开挖建造面积15000多平方米的映山湖,修建石拱桥、仿古式建筑,铺设10万平方米的草坪,使虞山东坡焕然一新,以“十里青山半入城”的风姿,凸显着江南城市的独特风韵。

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以映山湖水体为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光学、电学、电子学等高科技原理,从设计上充分融入了常熟特有的城市气质和个性,充分展示了常熟人民独特的精神风貌,经济实力和审美情趣。全景共采用14组基本水型,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音乐背景自由组合,是一座集音乐喷泉、激光、灯光、音响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水景景观,它的建成给靓丽的虞山景区又平添了一道风景线。2020年映山湖中音乐喷泉改造完成,音乐水幕喷泉最高可喷至38米,相当于一栋12层楼房高度,一共设有398只喷嘴,928盏彩灯…唯美的音乐喷泉,交替穿插了时尚的水幕电影,三段精彩的水幕画面。作为常熟最大的水幕音乐喷泉,一定是常熟人夜生活下一个打卡点。

挹秀园
虞山公园内有一庭院,称之为”挹秀园”,真是名符其实,里面除了参天的银杏,还有琳琅满目的盆景,其中不乏历经百年的盆栽之木。随处可见一丛丛修竹,一块块玲珑太湖石点缀其间,蜿蜒的曲廊把亭台楼阁联系起来,漫步其间,感觉时间也会随之放慢脚步.

王石谷亭
王石谷亭1973年迁建,在园中西部山腰间。亭作长方形,在松风亭上,拾级可登。邑人王石谷为清初名画家。此亭从北门大街50号原王石谷祠中迁来。亭内正壁上原嵌有《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为王石谷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离开清宫画苑时,宫廷画家扬州禹之鼎为表惜别之情绘赠,后裔孙镌于石置王石谷祠内。此一珍贵文物,已由市文管会取下保存。

沁雪石
沁雪石今在常熟虞山公园环翠小筑院内,宋吴兴赵皇亲家私人花园莲庄旧物。元代时,莲庄为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子昂所有。“沁雪石”植于该园鸥波亭前。明代流入常熟,几经波折才搬入虞山公园。“沁雪”石名由来,众说不同。一说:“沁雪质纯黑,遇雨润,则白色隐起如雪,故名”。另一说:“石质黑,而额上一方雪着即消”。

倚晴园
倚晴园座落在虞山公园的前部(栗里茶室旁),1979年建倚晴楼,1985年拆除前民众教育馆,建倚晴园。园前石狮为宋代遗物,这对石狮非常人性化,神情各异,正在玩嬉,是宋代南派石雕狮子的代表之一,雄抱球母抱狮。1931年修筑公园时,移至于此。

园以两层古建筑倚晴楼为主景,上海市同济大学建筑系司马铨教授设计,陈从周教授题额,市古建筑公司承建施工。雕梁画栋、精致纤巧,登楼南望引人注目的是红枫林。春秋佳日、枫枝展红、妖艳如醉。园中场路铺设与环境构建由董浜建筑站和常熟市园林管理处基建组实施。实际工程总价为10.21万元。建造了晚翠亭、归飞亭、倚晴楼,建曲廊94.36平方米,楼前凿小池、叠湖石,植桂花、修竹等,外面以青砖黛瓦打造有漏花窗的矮围墙102米。此园为一封闭庭院,结构精致,小巧优美,环境幽雅,景点荟萃,可称微型园林杰作,也是我市园林中独具特色的园中园。

倚晴园内有一古井——义井,上有曾之撰(曾朴之父)的题字。(曾之撰曾任清代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司法部副部长),其子曾朴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法国文学翻译家,其名著《孽海花》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卷云石
卷云石位于栗里茶室前。此石高3米,最宽处约1.5米,其状舒展如云,形态奇特,正中镌刻邑人、燕谷老人张鸿题书“卷云”两大字,旁镌“刳神胎,出灵氛,一舒一卷为天下云,丙子六月燕谷老人题”。其状舒展如云,形态奇特,好似一条神鱼,由神鱼联想到神龙,由神龙联想到“龙从云”,想象奇特,意境优美。卷云石灵秀轻盈、临风欲飞。此石系从辛峰巷燕园移来,原为明代钱谦益临顿里(东门大街)老宅“荣木楼”宅后花园中遗物。清雍正时析县,琴川河以东划入昭文县境,钱宅部分被改建为昭文县衙及城隍庙等。民国后,又在其地兴建虞阳小学,石即立于城隍庙后之学校操场一角。约30年初,因扩建监狱至操场,遂将其移至正筹建中之常熟公园。

忠王碑亭
忠王碑亭建国后建,位于环翠小筑东南,为太平天国时期据守常熟将领为忠王李秀成歌功颂德而立,名“报恩牌坊碑”。碑文长达四百九十多字,为太平天国时期所刻碑文字数最多、字体最佳的一种。此碑原在南门外天朝牌楼处,几经迁移。后建亭虞山公园之中,保存此碑。供人瞻仰。十年浩劫中,石碑移至市文管会保存,现藏碑刻博物馆。1986年初,该亭移至公园后山虞红亭南30米处。

虞山动物园
虞山公园动物园,建于1999年,位于近郊常熟市北门大街45号,是常熟唯一的动物园。现已成为本地小朋友们普及动物科学知识和游人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虞山公园
虞山公园位于虞山与古城交接处,地势开阔,林木葱茏,湖光潋滟,小径逶迤,尽展“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景观。
虞山公园分南北两部分,北区精雕细刻,景点密布;南区俊朗舒展,野趣盎然。

吴地先贤遗址
仲雍遗址

仲雍墓位于常熟市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老古墓,距今约有3000余年,1956年10月18日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仲雍,又名虞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南方(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殁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仲雍墓墓门在山麓下,为乾隆年间所建,刻“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其后为“清权祠”,专祀仲雍。第二道牌坊横额“南国友恭”,背刻“让国同心”。再上面的牌坊横额为“先贤虞仲墓”,背刻“至德齐光”,均建于乾隆年间。墓穴留有三块墓碑,居中者书“商逸民虞仲周公墓”,为明代遗物。

辛峰亭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大军压境,齐国的齐景公被迫将小女儿孟姜送到吴国作为人质。孟姜忧思家国,加上丈夫早亡,郁郁成病,临死请求葬于虞山,以望故土。孟姜死后,吴王按其意愿将她葬于虞山辛峰。“辛峰”得名于明代,其“辛”有“悲切”之义,或许就是其女的悲凉故事而来的吧。齐女墓荒枯树老”,是明代诗人的描写,而今,齐女墓已经湮没不可确指。南宋时,辛峰上建亭名“望湖亭”,而后屡有修葺,亭名也多次更改,曾称“极目亭”、“达观亭”,最后定名为“辛峰亭”。常熟地处湖泽水乡。古人迷信,恐有蛟龙出没造孽乡里,在河道两旁遍植干稞,以约束蛟龙行动。干稞的叶子如剑,蛟龙不敢轻触。造辛峰亭也是为的威震蛟患。亭内有碑,刻专剿孽蛟的许真君像。此碑至今尚在。

辛峰亭六角重檐两层,造型轻灵隽秀,端庄优雅,正合秀婉雅懿的悠悠吴韵,又和常熟人日常厮守,使人倍感亲切,成为虞山的标志性建筑。登亭俯瞰,常熟古城和新区尽在望中。由此南眺,则两湖在焉。昆承湖稍显缥缈,正式宋人徐次铎《极目亭》诗意:“几点归帆破暮烟,数行雁字落霞边。”尚湖近傍城山,一碧万顷,波光潋滟,正是黄公望画境。
仰观虞山,只见城垣之外诸峰积翠,归鸟投林,满耳皆是天籁之音。明代诗人王珙的名句“耳清尘不到,何必问桃源”,是在这里得到的吧?

言子墓
孔子弟子言子之墓。位于常熟虞山东麓。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勤奋好学,以文学见长,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尊为“南方夫子”。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乃有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墓门牌坊联为“旧庐墨井文孙守,高陇虞峰古树森”。第二道前后有乾隆书额:“道启东南”、“灵萃句吴”。第三道牌坊为雍正江苏布政使额书“南方夫子”。墓道还有石亭三座、有康熙御书横额“文开吴会”。坟圈内有明清墓碑各一,分别刻有“先贤子游言公墓”、“先贤言子墓”。1956年10月18日言子墓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桥
文学桥言子墓前,“道启东南”和“南方夫子”两座石牌坊中间,是从东坡上虞山的毕竟之路。

清权祠
清权祠占地面积4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5平方米,两进式,大堂正中设有仲雍塑像,上悬“让德高风”牌匾。左侧悬挂有自泰伯、仲雍以下二十世的“吴世系表”,右侧悬挂有自泰伯“创建勾吴”,至“夫差误国”止,“吴国疆域变迁图”,吴国从一个小小的梅里,到阖庐时,吴国的领土已扩张,疆域向北推进到齐鲁边境,占据了全部苏北地区;又向西推进,灭了楚国的几个附属国,与楚国直接接壤,占据了现在安徽的淮南、六安等地;向南推进,则占领了现在的浙北地区,展示了春秋后期吴国鼎盛时期的疆域。

三峰景区
三峰寺

三峰清凉寺因地处虞山第三峰,故名。三峰清凉禅寺始建于我国佛教鼎盛时期的南朝梁代。清代后期,在多位高僧的筹划下,明式寺舍屡获修葺增建,渐成江南明刹。因附近“万松林”多百年以上古墓,参天蔽日,蔚为壮观,吸引了诸多名人雅士到此寻访胜迹。两朝帝师翁同龢晚年即常来寺内“闻思阁”闭门读书。三峰清凉禅寺既是信徒进香祈祷的场所,更是高僧弘扬佛法培育僧才的地方。自明代以来,寺内名僧辈出,在佛教界影响巨大。

兴福景区
兴福寺

深山藏古寺。从虞山北麓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马路折入古墓葱郁、溪水潺潺的山涧小道,行一里许,便见绿荫深处有黄墙蜿蜒——原来是兴福寺到了!幽雅的环境,恢宏的屋宇,悠扬的钟声,缭绕的香火,使来访者一下子进入了“别有洞天”,顷刻少了几分浮躁。对自然恩泽的感激,对神灵敬畏的虔诚,不由人不放轻脚步,放低话语。此时此刻,唐代诗人常建那首脍炙人口的《破山寺后禅院》五律便会脱口而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的破山寺即是眼前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笔下,破山寺已是古寺,屈指算来,兴福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了。兴福寺的寺名有来历。据地方文献记载,早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南齐时代,曾任郴州刺史的倪德光,为了顺从母亲信佛心愿,“舍宅为寺”,将自家的花园捐赠并改建为寺院,初名大慈寺。又因此寺建于破山涧畔,故亦名破山寺。梁大同三年(537年),破山寺拓建时在大雄宝殿后殿挖出一突兀石块。高僧慧眼识宝,看出此石筋纹暗合“兴福”两字。从此此石成为镇寺之宝。兴福石名声远扬,众多善男信女和四方游客来寺拜谒,争相抚摸此石祈求事业兴与和合家幸福。大慈寺因此改名兴福寺。唐咸通元年(862年),唐懿宗特赐兴福寺大钟一口;九年,又赐额“破山兴福寺”。兴福寺声名日隆,成为江南名刹。

联珠洞
联珠洞,在兴福寺西北面的深崖陡壁间。洞高三米,宽十米,深十五米。洞顶有孔,直径半米,山泉从孔中滴洒而下,好象无数珍珠联贯坠落,储在洞内石潭间。洞门有近代书法家李根源题“联珠洞”三字。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5

维摩景区
维摩山庄(维摩绿茶)
维摩山庄原为佛家胜地,名维摩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后屡废屡复。1983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为恢复虞山十八景之“维摩旭日”,在维摩寺遗址上建成维摩山庄。山庄大门东向,以迎旭日。进门,乃百步方圆的宽敞院落,植桂成林,名“百桂园”。每年金风起时,园内金银满枝,芳香染衣。有碑立于桂林深处,镌“沁香甜醉,侨老归心”,原来桂树是美籍华裔张兆明夫妇斥资栽植,是名副其实的“流芳美事”。穿过百桂园,但见堂轩高敞,回廊逶迤,亭榭错落,全是明清形制。亲朋三五,找个清幽处坐了,又点一壶虞山绿茶来品,便是一等惬意之事了。细听林间鸟鸣,恍如人语,或者叫“滴滴水儿”,或者唤“你想一想”端的有趣。别问鸟名,它们叫的词儿,就是它们的名了。

到维摩山庄一定要上望海楼。木楼梯在脚下嘎嘎作响,别介意,如果听不出个中的沧桑意味,正好说明你还年轻。这楼是很老了,建于乾隆三十年。登楼远眺,天际有隐隐一线,乃长江。默观良久,内心油生苍茫之感慨,想起来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千古绝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明清间常熟才女柳如是也为望海楼撰过联,云:日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也是英气冲天,感慨万端。可见大江、青山、落日这些伟大而永恒的东西是最能激起慷慨豪情的。

报国院
虞山五大寺院中的报国院,是唯一的道教场所。它与藏海寺仅一墙之隔,自清代乾隆年间,即已寺院合并,统一管理。这种来自西域之佛和出自本土之神的和谐相处、佛道合一的局面,为我国众多寺院所少见。报国院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称真武庙。庙内供奉的真武帝君,又称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大神,与主东的青龙、主南的白虎、主西的朱雀,同为道教中的四方之神。真武帝君,民间亦称真武祖师。爱神及山,真武庙所在的山头,也被民间称为“祖师山”,一直流传至今。

藏海寺
藏海寺在虞山最高峰——锦峰。此处悬崖峭立,巉岩巍峨,气势雄伟。寺既在山之巅,何称“藏海”?若非佛门中人,恐怕大多不甚了解。连《虞山藏海寺志》也未有说明。幸好寺内存有国学大师钱仲联撰《重建藏海寺碑记》,可释疑:“藏海者,莲花藏庄严世界海,最上风轮名胜藏,持一切香水海,彼香水海中,有大莲华,名香憧光明庄严,持此莲华藏庄严世界海”。也缘于此说,所以藏海寺大殿称“普光明殿”,而不称“大雄宝殿”。佛学深奥,未有潜心修行,深入经藏,方能智慧如海,了悟世界人生。

始建于宋代的藏海寺,初名觉海庵。明代则因庵处拂水岩之东,称拂水东庵。在以后漫长而多变的历史岁月中,庵舍屡经兴废。它的名闻江南,并成为至今仍长盛不衰的朝山进香“报娘恩”民间宗教活动的开始,则起源于清代一位高僧葬母于庵内的一片孝心。清初,被信奉佛教并一度出家为僧的顺治皇帝尊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的高僧通琇,由京返乡(江阴)途中来游虞山,深为拂水东庵内外的“人杰地灵”所吸引,遂应请主持庵务。后其母大慈老人亡故,通琇和尚经皇帝恩准并施金,将母葬于庵内大悲殿之后,建报恩草堂大慈大人墓塔,又由吏部尚书金之俊为题谒勒石。

通琇和尚善待老母始终的事迹,为时人敬仰,树为楷模。清末,两朝帝师翁同龢拜谒墓塔后,写下了“野鹤孤云大慈塔,幽篁乔木古东庵”的题联。通琇和尚主持后,改“拂水东庵”为“藏海禅院“。后经数载呕心沥血的整修拓建,昔日破败寺宇,焕然一新。而时人更深被通琇和尚还山葬母的孝心和维护佛殿的诚心所感动,自发在民间相传为真武(供奉在毗邻报国院内)神诞的上巳之日(三月初三),相约结伴成群结队朝山进香报娘恩。进香者少则七八人、多则数十人组成队形,在旗伞幡带前导下,敲击乐器,手持经卷唱诵偈语,时而缓步行进,时而匍匐叩首,从虞山西麓羊肠小道“霸王鞭”。直抵拂水岩上,然后入寺设坛斋戒,诵经礼佛,场面蔚为壮观。

帝师园
穿过观光车道便是帝师园的入口,这里是一片原始的枫香林,下车步行在林间木栈道上,就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恬静之美,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为了纪念清末两代帝师翁同龢先生,把枫香林命名为帝师园。同时用艺术雕塑、碑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翁同龢传奇的一生及其恢宏的书法艺术。东侧林中的便是翁氏家族墓地——翁氏新阡,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700平方米,翁同龢墓为翁氏家族墓地中最西侧一冢。

远处遥遥相对的粉墙黛瓦的建筑便是翁同龢晚年隐居的瓶隐庐。翁同龢为常熟人,做过清朝同治和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官至尚书。他支持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就是经他引见给光绪皇帝的。后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一道懿旨革职还乡,就住在我们虞山宝岩湾西麓。后来在他的学生——南通近代实业家张骞等人的帮助下修建了这所宅子,晚年隐居于此。翁先生将这所宅子取名为“瓶隐庐”,意思是从此守口如瓶,不谈朝政。

瓶隐园
瓶隐园是一片原始的枫香林,下车步行在林间木栈道上,就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恬静之美,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为了纪念清末两代帝师翁同龢先生,把枫香林命名为瓶隐园。同时用艺术雕塑、碑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翁同龢传奇的一生及其恢宏的书法艺术。

远处遥遥相对的粉墙黛瓦的建筑便是翁同龢晚年隐居的瓶隐庐。翁同龢为常熟人,做过清朝同治和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官至尚书。他支持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就是经他引见给光绪皇帝的。后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一道懿旨革职还乡,就住在我们虞山宝岩湾西麓。后来在他的学生——南通近代实业家张骞等人的帮助下修建了这所宅子,晚年隐居于此。翁先生将这所宅子取名为“瓶隐庐”,意思是从此守口如瓶,不谈朝政。

翁同龢: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瓶庐、松禅。常熟人。清咸丰六年时状元。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三十年。历任内阁学士,刑部、户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入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为官廉正。他请罢修圆明园、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究心经史、延揽人才、中法战争主战、中日甲午战争反对求和、支持并推动戊戌变法。因支持变法被开缺回籍,后又被革职。在虞山瓶隐庐隐居,表面上寄情于山水之间,但心底里仍关注时局,心系国事民生,牵挂思念幽禁在瀛台的光绪帝,困顿七年后病故,宣统元年诏追谥“文恭”。他学问雅博,诗、文、词兼擅,长于读史作诗,精研书画,收藏亦富,其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

状元及第:翁同龢中状元后准备进京,乡邻们争相送别。翁同龢自小聪明好学,刻苦勤奋,6岁入私塾时“四书”、“五经”朗朗成诵。15岁考中秀才,19岁参加礼部举行的贡试,朝考“列一等第五名”,“复试擢第一”,一时“誉满京华”。22岁参加由顺天府组织的乡试,考中举人,主考官称他为“当今不可多得之士”。26岁参加清政府规定的会试,通过了中试、复试、殿试,最后以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步入政坛并一步步被擢为要员。

两朝帝师:翁同龢教授小皇帝光绪。同治四年(1865年),翁同龢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师傅,前后教读九年。同治病逝后,光绪继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庆宫,为光绪师傅。从光绪启蒙识字到翁同龢因支持维新变法削籍归里,师生相处达24年。在学习上,翁同龢是光绪的师傅;在生活上,是光绪的监护人;在政治上,他又是光绪最宠信的大臣。因此,翁同龢对光绪帝的思想影响最大,彼此之间的私人感情也最深。

杨白冤案:杨白冤案平反后,杨乃武跪谢翁同龢。同治十二年(1873年),浙江余杭县杨乃武案发生,县令刘锡彤严刑逼供,捏供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谋杀葛品连。此案经杭州知府、浙江巡抚、刑部侍郎三审具结,草率奏报。恰值翁同龢擢升刑部右侍郎,他细阅案卷,发现供词与诉状的疑点和漏洞甚多,又询阅了杨乃武姊姊的京控呈词和浙江绅士的联名呈词,走访了浙江籍的京官,听取了刑部经办人员的各种意见。于是翁同龢对此案提出了驳议,并决定对案件复查,最后全案得到平反。

戊戌变法:在翁同龢的辅佐下,光绪草拟《定国是诏》。为救国强国,1898年(戊戌年)翁同龢支持并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他向光绪密荐康有为,援引维新派,支持成立强学会。6月11日,他辅佐草拟变法谕旨,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正式宣布变法。6月15日,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官僚为阻止变法,强令光绪帝将翁同龢开缺回籍。9月23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翁同龢被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至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写春联:过年时翁同龢挥笔书写春联。翁同龢在从政的数十年中,每当政余之暇,大多寄情书画,研究诗文碑帖,他的颜体书法浑厚沉毅;所作文人画,清卓典雅,为时所重。开缺回籍后,时间充裕,习书不辍。山居期间,他自署松禅老人,又号瓶庐居士。每日习书研画、作诗,“日临汉碑帖数十字”,寒暑无间,书法进步很快,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当逢年过节,凡有邻里乡亲前来求题、求书春联的,他一概有求必应,欣然题送。

悠然自得:翁同龢与邻里乡亲对弈。翁同龢被开缺回籍山居期间,他经常以虞山为中心,有时漫步田埂,远眺平芜秋色,观朝阳、落日或满山秋林红叶;或扶笻山中,访问僧农与摩挲无字断碣;有时扁舟湖上,遥看星斗,测闻渔歌;有时驾舟到福山观潮,

黄公望纪念馆
位于虞山西麓小石洞景区。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本名陆坚。常熟人,元代画家、书法家。画法继承董源、巨然,晚年自成一家。其水墨画苍茫简远,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并独创“浅绛山水”一派。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而以黄居首。存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尤以《富春山居图》名闻中外。著有《写山水诀》画论。黄公望晚年活动于江浙一带,死后归葬于虞山小石洞西南侧。

黄公望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庐旁建有黄公望祠。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分为前厅和后厅两部分,中间有一庭院,两侧由长廊相连。馆内展览内容经常熟文史、美术专家反复探讨确定,并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设计布置。前厅进门处正中树立一屏风,上面介绍纪念馆的概况:两侧墙壁设立斜向展板,介绍黄公望生平和历代对他的评价;后厅正壁摆放黄公望塑像,两侧墙壁展出其经典作品的复制品。通过这样的布展,可以让参观者在详细了解其艺术成就的同时,瞻仰、怀念先贤。

尚湖风景区
尚湖因商末姜尚(姜子牙)在此隐居垂钓而得名,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城市湿地公园、中国十大魅力之最佳生态休闲湖泊。主体水面800公顷,烟波浩渺,水质清澈,与十里虞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自然山水画。湖内湿地遍布,荷香洲、钓鱼渚、鸣禽洲、桃花岛等七个洲岛镶嵌其中,呈岛中有湖、湖中有岛的独特景观。岛上树木苍翠,鸥鹭翔飞,风景怡人,设有太公岛、拂水山庄、船模馆、江南牡丹馆等一批人文景观和欢乐岛、水上游船等游乐项目。景区四季活动丰富,其中春季的牡丹花会已成为江南地区最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景区入口的太公岛以彰显姜尚文化为主题,通过“太公文化馆”、祈福台、子牙亭、太公钓台等景观,让游客了解姜尚与尚湖的历史渊源,感受姜尚文化的独特魅力。

拂水山庄是明末清初东南文宗钱谦益的私家别业,见证钱谦益和一代才女柳如是白发红颜传奇的爱情之园。耦耕堂、花信楼、燕楼、秋水阁等拂水八景,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意趣盎然,堪称明清私家园林建筑中的精品。荷香洲因洲内诸池遍植荷花、夏季荷香四溢而得名,是观山湖胜景之绝佳处。洲内绿树成荫,胜景处处:有相传黄公望在此饮酒作画的湖桥串月,有品茶赏荷的流香馆、四景园,百鸟云集的水上森林,更有精品荟萃、名闻江南的中华牡丹园。徜徉其间,自然之美尽在眼底。

如今的尚湖拥有中华牡丹园、国际牡丹园、百年牡丹园等牡丹文化精品展示区,拥有9大色系300多个品种50000多株的牡丹,规模品种均为江南之最。“江南看牡丹,相约常熟来”,每年春季举办的牡丹花会盛况空前,远近闻名。近年来,景区与中国牡丹传统产地洛阳、菏泽、彭州联手成功打造了“中国牡丹行”这一国字号旅游品牌。尚湖水街集餐饮娱乐与一体,位于尚湖景区出口。水街建筑风格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形成一个具有传统风貌和现代感生活文化的都市旅游景点,将古老虞山尚湖的神韵与粉墙黛瓦融为一体。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6

太公岛
是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2010年向游客奉上的一道文化大餐。太公岛集中展示姜尚文化的景观区,分四个区域:一区设“太公阁”,用以展示姜尚与常熟尚湖相关的典籍史料;二区选取“太公家训”中的相关格言,镌刻成碑,以示游人;三区将建设“钓鱼台”、“子牙亭”和“八卦戏水池”,全面展现太公当年的生活场景;四区为观景游览活动和休憩区。通过这种人文与生态交融、历史与时代荟萃、视听与参与性结合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姜尚文化的丰富内涵。

拂水山庄
是明末清初东南文宗钱谦益的私家别业,见证钱谦益和一代才女柳如是白发红颜传奇的爱情之园。耦耕堂、花信楼、燕楼、秋水阁等拂水八景,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意趣盎然,堪称明清私家园林建筑中的精品。钱谦益之拂水山庄,是延请明末叠山大家张南垣擘画,建于虞山拂水岩下的郊园。园倚拂水崖、尚湖之胜,绿柳长堤,斜桥曲水,曲房邃宇,清旷幽寂。柳如是曾绘《月堤杨柳图》和山水尺页及题联“远近青山画里看,浅深流水琴中听”,庄景宛然见之。拂水山庄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记述甚多,据《常昭合志》记载:在虞山西麓拂水岩下,临尚湖,原是明代常熟人瞿纯仁读书结社的地方,名为拂水山房,后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钱谦益的别业。钱谦益青壮年时期与挚友程嘉燧在此唱酬论文,雅集为乐。民族英雄瞿式耜在此从钱氏读书,崇祯三年(1631),钱氏自京都归里后移家居此,陆续建“耦耕堂”、“明发堂”、“朝阳榭”、“秋水阁”、“小苏堤”诸胜,山庄依山面湖,庄内山泉穿流,梅竹遍布,亭楼馆榭、长廊小桥、石涧岸堤散步其间,风景俨然如画。

良渚遗踪 、七桥
良渚遗踪建有全木结构的亭子,形状如远古时期木柱草屋,古朴自然。亭子下面嵌入式摆放着六十年代在尚湖东北岸围湖造田时,挖掘出土的历史文物器件,经考证,属良渚文化晚期遗址,距今已有4500余年历史,有玉器、石制器皿,石铲、石刀等,这说明当时这里的人类已经能大规模种植谷类,有较高的生产力。山水文化园中有七座桥,七桥有七巧之寓。七桥分别称为浮碧、来青、饶景、拾诗、观荷、渡芳和曲桥,七座桥呈现不同的风格,浮碧为木拱桥;来青的木花架桥;两桥取意明代诗人孙楼的诗句“浮碧三千倾,来青十二峰”。饶景为单孔石拱桥,拾诗桥为竹廊桥,两桥取意清代著名女诗人席佩兰的诗句“篷窗饶暮景,收拾到诗情”。拾诗桥两端有两首名诗句,分别是明代沈周的“鸬鹚群栖竹叶暗,蜻蜓特立荷花秋”。明代杨仪的“箬笠多情能恋我,钓丝遗兴不须归”。观荷桥为三孔石拱桥。桥上观小荷尖尖,荷叶田田,荷花映日,位置颇佳,故名观荷桥,渡芳桥把荷香洲的牡丹园与文化园连在一起,花香随桥飘来,故名渡芳桥。

照壁、诗柱、弦歌台
文化园入口内广场3500平方米区域,浓缩了尚湖文化内涵。照壁由底座、壁身、台帽构成长24米高2.5米,呈圆弧形,是华东各大景点中最大的照壁。正面贴白色花岗岩大理石,刻《尚湖赋》全文,背面贴雨点青石。《尚湖赋》全文共890余字,由明代进士丁奉所作,文中介绍了尚湖的历史由来,描写了尚湖不同季节、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景色。其所谓“阐胜弥繁,描幽罔鞠”。详细介绍了尚湖鱼类、鸟类、多种植物,还说明了尚湖交通、地理等。

作者描写景观或比喻或夸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尚湖的炽爱,抒情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则知滹沱之所以克济乎王霸,而江湖之所以见忧于范公”,说尚湖“盖不特供骚人之啸弄,而实以济百千万之苍生”。作者虽然被贬,仍心系苍生,不忘黎民。诗柱呈圆柱形,用大理石加工打磨而成,十二只石柱,刻有于右任、翁同和、康有为、黄公望等人游尚湖的诗句。(诗词另附)弦歌台面积450平方米,圆形亲水平台,可为文艺表演的舞台,南面设看台。湖山堂亲水平台,卵石滩、双亭也可观赏。与演员步道构成酷似乐器阮的形状,本已是凝固的音乐。平时游客至此远可观山,近可嬉水,左有古朴的湖上堂,右有植物造景彩虹坡,与太公石、卵石滩隔水相望,云崖飞瀑、跌水、小桥、双亭、渔家橹船尽收眼底。

天岩飞瀑、卵石滩、石刻
天岩是一座粗犷的黄石假山,用一万二千多吨黄石垒积而成,是江南第一大黄石假山,被誉为“江南第一山”。整个假山构思匠新、手法独特,在远处观赏山体走势自然流畅,纹理清晰,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主峰、侧峰、拖脚、余脉气势雄伟、有力。近视迂回曲折,山路上下一贯通,真可谓移步换景、动感丰富,山脚下是瀑布深潭、与自然水系相连,山体掩映于绿树花草之间,倒映在湖水之中,是一幅唯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正面瀑布自上一泻而下,水落深潭、与矶石相碰,发出轰鸣声与飞雾。声色俱美、撼人心魄,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在假山飞瀑之间开合石洞,使洞中之人亦可观瀑、嬉瀑,别有情趣。山上、山下、洞中皆有路,置与山中又是别有一番意味。如果外观写成意,那么内外就是写真了。山沟、山谷、山涧、水矶、水岫、涉水汀步,跌水、树池,水平台、水滩石、石桥、石凳、石桌、石柱、石钟应有尽有。所有元素以石洞串连,不臃肿、不做作,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垒石不用一根钢筋,匠人采用“无法皆为法”的手法,被誉为第三代黄石假山的代表作。观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得其然,可谓“心中山水篇,只在百步间”。

天岩飞瀑下游是将近1600平方米的卵石滩,浅滩卵石星罗棋布,滩涂池杉相间、水草相连,银鱼穿梭,卵石一直延伸至岸边翁翁郁郁的树林,灌木之中,晨雾袭来,若隐若现,尚父巨石巍然中立,欲演一场坐坛封神的好戏。坐在卵石上细细品位,石上刻有当代政要、名人游尚湖的书法,墨迹(内容另附),有李强的“风光这边好、尚湖赛西湖”,周太炎的“山青水秀荷香”,言恭边的“琴韵”,周文在的“梅雨初晴、山色翠柳、波微漾鸟衔红”等。

虞山印派代表做也篆刻卵石上,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虞山印派主要师承吴门派,吸取微派之长,形成了苍老古朴而又不失清新秀丽,稳沉凝重而又不失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从而堪与海内外渚派争雄,到了晚清,虞山派传人中最有成就的数赵古泥,他师从印坛北斗吴昌硕,他的作品古朴茁茂,恢宏宕落,寓奇于正,能自出心意,表现出浑穆从容,博大奇情,神采飞动的面貌。卵石滩刻赵古泥的“烟村”,林皋的“杏花春雨江南”,吴伟的“近市澄湖似掌平”。当年于右任听说赵古泥书法神似翁同和,篆刻颉颉吴昌硕,长与已酷似,爱才曲驾,两人握手相对大笑,同游尚湖留下首屈一指的诗篇,“尚父湖波荡夕阳,征诛渔钓两难忘”。

蓝调江南
蓝调江南地处尚湖穿湖大堤南侧,建筑原名为拂水小筑,是一所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观景式建筑。雨露、清风、鸟鸣、夕阳,在实景的演绎下无需多余的言语,就是发呆也是一段故事。这里主要给客人提供正宗的虞山剑门绿茶及意式咖啡系列,再加上精致的点心及果汁系列,如同虞山尚湖一样把古典与现代进行到底。

牡丹园
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尚湖牡丹园占地10000多平方米,拥有来自我国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江苏盐城、安徽宁国和本市杨园的洛阳红、曹州红、姚黄、魏紫、赵粉、赛雪塔、昆山、毛绿、枯枝牡丹等,有红、黄、蓝、黑、紫、绿、粉、白八大色系150多个品种,1999年从日本引进50个新品种,共计牡丹、勺药近万株,每年四月上中旬为盛花期。 尚湖牡丹园的牡丹品种数量之多,种植面积之广都成为江南之最,因此被《中国花卉报》誉为“江南最大牡丹园”。牡丹原产于北方,为不失北方特色,牡丹园种植红叶树、针叶树,如红枫、黑松等。“近水尤具国色娇”,牡丹移植江南水乡更显其娇贵尊容。牡丹园四面皆有水,乘舟绕园观牡丹是一大特色。舟移景异,花在眼前飘,香自岸上来。牡丹亭高立园中,牡丹仙子翩翩起舞,瘦石嶙峋,芳草依依,极富诗意。

荷香洲
紫藤长廊、唐寅系舟处

紫藤长廊实木搭建而成,春夏绿荫遮日,清新凉爽,微风阵阵,鸟语花香,远眺青山近观荷,顿感远离尘世,人与自然融会,身心得以净化,秋冬残阳稀照,湖面波光粼粼,长廊变成了社区,谈天说地,自然祥和。

唐寅见虞山尚湖山水秀丽,顿时画兴大发,特地乘一小船边欣赏边泼墨,唐寅每画毕一幅,总觉似象又不象,于是再画一幅;再对虞山,仍觉得不够象,一共画了几十幅,统统被其团成纸团弃在舱内,傍晚小船绕虞山一周回城,唐寅付钱后弃舟欲离,船主问“舱内之画可要?”唐寅说:“此乃灶内引火之物,可付之一炬”。船主待唐寅离舟后,忙从舱内取出几个纸团,摊开抹平观之,件件是精品,一清点,共有七十一幅,次日,船主拿到市场出售,很快被人抢购一空,发了一笔大财。后人为纪念这一典故,故在此处设“唐寅系舟”。

水上森林(湿地迷宫)
尚湖有近千亩湿地,水上森林遍布池杉,芦苇、莆草、荷花给景区的生态提供了无限生机,岸边水杉、柳树、玉兰香樟、枫树组成人工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绝迹多年的鸟禽纷纷回归,据专家测定,目前湖中鸟禽已达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有中华秋沙鸭、白鹳、黑鹳,有二类保护的天鹅、鸳鸯等,更有成千上万的红嘴鸥,白鹭盘旋于湖洲上空,所有泛舟湖上,往往能见到“鹰击长空、鸟翔浅底”,“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美景。

烧烤区
虞山尚湖青山绿水的自然背景,是天然的露天烧烤区。虞山尚湖物产丰富、湖鲜众多,约三五好友,垂钓、品茗、烧烤,不失为惬意的选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踏青游玩。

欢乐岛
岛内有“水上步行球”、“海上冲浪”、“丛林飞鼠”等游乐项目,在山水间,尽情娱乐,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四景园
四景园,顾名思义,以四面皆有景而得名。北有山色涛声,南有映日风荷,西有夕阳晚照,东有塔亭双影。此处为观赏虞山尚湖云蒸霞蔚的最佳点。山色清而风浪不绝,可谓气势磅礴的山色涛声之景;东面的方塔古迹与虞山上的辛峰亭,各居一点,独领风骚,可谓双影美景;而每当秋日,夕阳晚照之时,枫林尽染,艳如灿霞,四景园的临水平台给人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而南面的满池荷花在夏日的映衬下给人丝丝凉意,游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湖桥串月
湖桥串月虞山十八景之一,尚湖西北有一座石桥,名湖桥,桥有三拱门。此桥构造特殊,系由两桥合成,湖底亦同样倒建一桥。桥洞适成正园形,月圆时候,桥身方向和月亮运行轨道相垂直,当月亮升至一定的高度,拱桥和月影相套合,投影湖中别有奇观。相传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有如书法史上王羲之地位的元大画家黄公望远离仕途,隐居虞山脚下,湖桥之畔。他常孤舟行至湖桥孔下,吟诗独酌,饮罢将酒瓶投掷水中,日积月累湖桥洞孔下堆满了酒瓶。他晚年力作《富春山居图》在我国画坛的地位可与书法史上《兰亭序》相媲美。

博雅堂、流香馆
博雅堂 地处荷香洲公园西侧,原是常熟城区县后街场的一座清代建筑,解放前曾是常熟药业工会,解放后改为卫生院。1988年移建于此,仍保持原貌,建筑风格典雅端秀,粉墙黛瓦,红柱花窗,四周绿水环绕,三面廊栏相拥。可依栏观莲,抱竹而歇。博雅堂取自明代常熟藏书家孙楼的藏书楼名。

流香馆 座落在荷香洲公园的内湖岛上,原系张桥乡卫浜卫氏家祠,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1987年按原貌移建于此。流香馆四面环湖,曲桥流水。馆前是水上平台,对面是湖桥串月,馆后是丛丛竹篁,雀鸟栖息,莺歌燕舞,与远处大湖面上的交飞鸥鹭遥相呼应。

钓鱼诸
鸟语林

数千株池杉,吸引了白鹭、夜鹭等鸟类来此成群栖息。其间游人至此或可聆听天籁之声,或可与鸟类近距离接触,鸟语林由此得名。而路畔水中菱塘遍布,城市湿地景观悦然眼前。

常熟宝钢度假村
度假村恬然优美的环境,四周水杉环绕,草丛中不时闪现梅花鹿机敏的身影。河水中跳跃的鱼儿在召唤你,展开双屏的孔雀在欢迎你。放养的家禽草鸡闲步其间,仿佛置身于现代田园画卷之中。

常熟古城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素以“鱼米之乡”闻名于世。尚湖水质清洌,水产品品种繁多,但限量捕捞。尚湖野生水产系自然繁殖生长,富含天然养分,无污染,使用尚湖野生水产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加上其鲜美可口的质感,更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向往的佳肴美食。为此度假村引进了数十种野生水产品。如:野生甲鱼、野生黄鳝、野生桂鱼、野生芝麻浪鲫、野生小龙鱼、野生黑鱼、野生鳊鱼、巴肺鱼、野生鲫鱼、鲈鱼、野生昂子鱼、野生塘里鱼、野生河虾、白米虾、尚湖青壳螺丝等,加上精英秘制汁水,更加突出湖鲜的鲜香滑嫩的口感。

高尔夫会所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高尚的体育休闲运动。经过500多年的历史发展,现代高尔夫已经成为了一项全球性的体育产业。尚湖高尔夫以水上高尔夫为独特主题,整个球场占地25万平米,具有18洞迷你球场,标准球道5洞及高尔夫会所配套设施等等。会所面山临湖,能让人感受到高雅运动的魔力所在!

尚湖水街
秀水坊

秀水坊,以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简洁的装饰风格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宾客。饭店主要经营尚湖湖鲜系列、常熟本帮菜系列、乡村农家菜系列,是商务用餐、家庭聚会、旅游聚餐及各类喜庆活动的理想场所。

水街咖啡
水街咖啡,位于常熟尚湖风景区,有咖啡西餐厅、铁板烧、木の兰日本料理等多个餐饮品牌,为白领消费者提供极其便利的全国连琐商务休闲沟通网络平台。咖啡厅以全新的咖啡概念和设计模式,将现代休闲与异域文化理念融入咖啡之中,配合各大节庆活动,及时推出店内活动,给恬静的尚湖水街注入现代气息。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插图7

沙家浜风景区
沙家浜旅游度假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

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江苏省自驾游基地,2009年刷新了自驾游基尼斯纪录。

景区追求大自然生态和野趣,营造水乡“森林公园”,各个不同的地块,形成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以及万竹岛,同时追求“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意境,绿化与芦苇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大自然生态景观,春是桃红柳绿,夏是荷藕飘香,秋是杏林尽染,冬是雪融芦花,四季如诗如画。碧波之上,橹声咿呀、渔歌阵阵;万绿丛中,鸟儿婉啼、苇香扑鼻,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水乡特色。此外,独具特色的端午龙舟赛、民俗风情展、风筝表演、江南吴歌会等活动,也体现了沙家浜深化的文化内涵。

景区推出的探访《沙家浜》故事,追寻阿庆嫂、郭建光踪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红色教育游 ”;忘却都市喧嚣,呼吸新鲜绿色空气之“绿色生态游”;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享受“持螯赏菊、对酒当歌”意境之“金色美食游”;漫步沙家浜古镇,品味浪漫与怀旧的“影视文化游”,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旅游市场。

主要景点有:入口处照壁、东进桥、常熟市法制教育中心暨廉政教育中心暨禁毒教育观、瞻仰广场、沙家浜革命历史教育馆、红石民俗文化村、游船码头、芦苇迷宫、迷宫百菜园、横泾老街影视基地、芦花村、文脉流、国防教育园。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492平方米,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主要展示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新四军在这里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后方医院伤病员养伤的情况、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历程和沙家浜部队的发展历史等情况.

横泾老街影视基地
2004年底,为配合好30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的拍摄,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沙家浜水乡影视基地。恢复了横泾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一批红色遗迹,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承载能力,增强红色景点的可看性和教育性。同时,还被多家影视剧组确定为拍摄基地,其中有已拍摄完成的由陈道明和许晴主演的《沙家浜》、《金粉世家》的姐妹篇《金色年华》、数字电影《三言两拍》、《茉莉花》、《谭震林》、《陆小凤》、《精武飞鸿》、《大明王朝》等。

沙家浜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漫步、泛舟其间,鸟儿婉啼,凉风习习,苇香扑鼻,野趣横生。

红石民俗文化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展现了沙家浜独特的民俗风情。春来茶馆再现了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竹林嬉戏、听戏品茗,尽享农家生活乐趣,与芦苇迷宫相得益彰。良好的大自然生态,是追求回归自然“绿色旅游”的极佳选择。横泾老街影视基地保存了农村建筑旧貌,吸纳江南小镇精华,重现了上世纪三、四年代的江南乡间风貌和文化特征。

芦荡湿地公园
芦荡湿地公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占地1000亩,其中湿地面积超过75%,已成为华东地区综合性的旅游度假胜地。总投资共一亿元,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将芦荡湿地的三分之二作为湿地保育区,用以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另外三分之一则进行有效开发,规划建设湿地精品园、湿地示范园和芦荡人家三大功能区域,重点突出芦苇湿地景观,最大限度地维持原始自然风貌。湿地精品园内主要种植各类湿地典型植物,全面展示湿地植被形态景象,园内的植物种类多达百种,组成复杂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湿地示范园主要由浅根植物区、观鸟区、浅水栈道等组成,强调科普性与游客互动性的融合,园内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芦荡人家主体建筑由6所农舍及相关配套设施组成,大多为恬淡朴素的江南水乡民居,接待中心、水吧、住宿标房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带给游客“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

据初步调查统计,沙家浜湿地公园有植物种类约300种,其中水生植物、沼生植物约37科59属93种。有湿地鸟类68种,其中国家级、省级保护种类9种,水禽资源较丰富,种群密度大,冬季水禽数量达三万只。景区东扩工程占地1200亩,以追求大自然生态,打开水域,视觉上营造浩浩荡荡感觉为设计理念,巧妙地利用原有水域,打开水面,形成烟波浩淼一泓清水,所有陆地,依据当时江南水乡自然地形复原,缓坡接水,移步土动。沿着生动的岸线和水中浅滩,芦苇丛生,从各个不同视角都有浩浩荡荡的感觉冲击力。

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
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位于度假区核心位置。牌坊上“天开波镜”的横额,以点睛之笔传神地勾勒出这两个功能区以水为主的特点。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

村内设有根雕馆、婚俗馆等,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倚窗落座,边品茗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段和舞龙、舞狮等民俗风情表演,另有一番情趣。与之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水榭、栈桥把游客引向水生植物丛中而流连忘返。碧波之上,万绿丛中,垂钓俱乐部“双莲轩”和300米的垂钓岸线静卧其间,远是芦苇,近是粉莲,怡然品茗,悠然垂钓,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芦苇活动区
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漫步、泛舟其间,鸟儿婉啼,凉风习习,苇香扑鼻,野趣横生。其中,第一代“春来茶馆”再现出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

沙家浜国防教育园
沙家浜国防教育园位于景区北面,是沙家浜旅游度假区为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普及国防知识,增强游客可参与性,而建设的一个活动景点。国防教育园占地130亩,共有五个部分组成。
一是兵器展示,这里有歼5、歼6战斗机和歼6教练机共三架飞机;63式和63A式水陆两栖坦克二辆;105加浓榴弹炮两门,37毫米单管高射炮四门。
二是水上战舰游乐场,共有20艘水上战舰。
三是由汽步枪射击馆、彩弹射击运动场以及露天射击场组成的沙家浜射击运动中心。
四是儿童娱乐和成人拓展训练区,其中的成人拓展训练由吊环桥、海河桥、跨栏桥、秋千桥、索道桥、悬索桥即六座趣味桥和勇攀珠峰、三组爬山涉水、携手并进、齐心合力、轮胎荡桥、徒手营救、礼让通行、步调一致、钻电网等项目组成。
五是户外野营帐篷区,是专门为野营旅游者提供的一个户外营地。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瞻仰广场北侧,最初创于1971年,当时称“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2001年迁建到沙家浜景区,更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随着馆藏资料、革命文物的不断丰富,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展示方式,景区于2006年投资3000多万扩建了新馆。新馆占地6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492平方米,布馆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平面展示区1800平方米,声光电展示区600平方米。

新馆建成后,布局更趋合理,展示手段更为先进,馆藏资料更为详尽,是一个更具红色文化气息的现代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将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运用半景画和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做到移步易景,同时融入娱乐的手法,寓教于乐,生动和丰富整个体验过程,把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体验相结合,构建一个互动体验式的新模式,让人置身抗日江南水乡地场景,深入了解沙家浜革命的背景和特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展示功能,将沙家浜历史人文、市双拥馆、展览厅和会议接待厅等有机结合。真正把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国内同类馆中设施一流、富有特色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瞻仰广场
瞻仰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两组锻铜浮雕以细腻、生动的构图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演绎深化鱼水情深主题。

旅游指南

景区间交通
公交117路(尚湖北线)
客运北站06:00发车,间隔10-20分钟。

公交5路新区医院(起)——-沙家浜景区(讫)线路
5路新区医院(起)——-沙家浜景区(讫)线路方向:
黄河路—-虞山北路—-北门大街—-书院街—-元和路—-招商西路—-招商南路—-安定街—-苏常路—-昆承景区—-昆承湖东路—-沙南路—-S227复线—-锡太路—-沙家浜景区沿途停靠:新区医院、润欣花园(黄河路)、国际贸易中心(黄河路)、名都花苑、泰慈花园(客运站)、实验小学(黄河路)、雷允上、欧尚黄河店、明日星城、夏普(黄河路)、国际饭店(黄河路)、兴福、甬江路、梅园宾馆、肝病防治中心、桃源涧、虞山公园、安信证券(言子墓)、博物馆(常熟百盛商场)、书院街、第一人民医院、甸桥新村、党校、尚湖中央花园、仁和医院、招商南路、五号桥、安定、农贸市场、盛豪公司、湖滨商业广场、状元提、昆承湖西岛、海星岛乐园、昆承公园、昆承湖东路、沙家浜镇(沙南路)、沙家浜景区新区医院 6:00—–17:30 沙家浜景区 6:35—-17:00

沙家浜游览线路
游览线路1:入口—照壁—东进桥—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廉政教育馆—瞻仰广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石民俗文化村—第三代春来茶馆—红石村游船码头—双莲轩茶馆—劳模林—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湿地公园—芦花村—国防教育园—江南小渔村—万竹岛—儿童乐园—红石总站—出口

游览线路2: 入口—照壁—东进桥—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廉政教育馆—瞻仰广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石总站—儿童乐园—万竹岛—江南小渔村—国防教育园—芦花村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湿地公园—劳模林—双莲轩茶馆—红石村游船码头—第三代春来茶馆—红石民俗文化村—出口

游览线路3: 入口—照壁—东进桥—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廉政教育馆—瞻仰广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石民俗文化村—第三代春来茶馆—红石村游船码头—儿童乐园—万竹岛—江南小渔村—国防教育园—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湿地公园—劳模林—南区芦苇迷宫—第一代春来茶馆—卧波桥—阳澄湖大酒店—美食一条街—出口

作者 蜘蛛指南

在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江苏)”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