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即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为清代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全国七大书阁之一。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文澜阁建成。
文澜阁为三进院落,东西约35米,南北约90米,占地总面积约3150平方米;其整体建筑包括门厅、厢房、门厅前庭院、门厅后假山、御座坊、水池轩廊与长廊、趣亭、大御碑亭、光绪御碑亭和藏书楼主楼,总建筑面积约达1750平方米。主体建筑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形式,是重檐歇山式建筑,为结构六开间楼房,外观二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群,也有皇家建筑均衡对称、庄重严谨的特点。
2001年6月25日,文澜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 文澜阁,原为清康熙帝南巡时,在孤山兴建的行宫。
-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圣因寺。
- 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分圣因寺为二,复建行宫。
-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纂修《四库全书》,历时十年始成。
-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将圣因寺旁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之藏经阁改建文澜阁。
-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文澜阁建成。
- 清乾隆五十二年夏起,陆续将誊抄完成的《四库全书》运抵杭,交藏文澜阁。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下旬,太平军攻入杭州城时,文澜阁因无人管理,部分藏书散失。其时杭州乡贤丁申、丁丙兄弟合力抢救,收集散失之图书,绕道运至上海保存。
- 清光绪七年(1881年),文澜阁重建,原址筑阁三层复其旧观,增建二宫门、东西角门、左右边门、待漏房等,并添造假山一座,上有月台、趣亭。
- 清同治年间,文澜阁藏书运回杭州,继续回收散失之残书,同时进行补抄。先后七年,雇员百余人,耗资五万余元,方至3396种,34769册。
- 清宣统三年(1911年),文澜阁《四库全书》迁至浙江图书馆收藏。
- 辛亥革命后,浙江图书馆馆长钱恂和张宗祥又发起补抄,终于基本上恢复原貌。
- 民国十八年(1929年),文澜阁借给西湖博览会使用后,拨归浙江博物馆。
- 1952年,文澜阁进行过维修。
- 1974年8月13日,文澜阁附属建筑太乙分青室被烧毁,现存太乙分青室系1984年重建。
- 1981~1983年,文澜阁重建。
- 1993年,文澜阁大修。
- 2006年3月起,因文澜阁所处地理环境潮湿,建筑残损较为严重,浙江省博物馆负责对文澜阁进行修缮。
- 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专题调研浙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查看正在修缮的文澜阁。
- 2013年6月8日,文澜阁重新开放。
建筑格局
- 结构
- 文澜阁东邻浙江博物馆,西北接中山公园,南临西湖,背倚孤山,东西约35米,南北约90米,占地总面积约3150平方米;其整体建筑包括门厅、厢房、门厅前庭院、门厅后假山、御座坊、水池轩廊与长廊、趣亭、大御碑亭、光绪御碑亭和藏书楼主楼,总建筑面积约达1750平方米;主体建筑前凿池蓄水,水与西湖相通。在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为主阁、水池、御座坊、假山、垂花门,其东西又对称布置御碑亭、月台、游廊、趣亭。
- 文澜阁坐北朝南,第一进原为垂花门,二进门厅,入内即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其旁一泓清流沿山而过。山顶东、西各建小亭一座,山后为平厅,西侧有回廊,直达三进文澜阁。平厅与文澜阁之间有一方池,以假山围砌,花木点缀,池中独树一峰,名曰仙人峰,又称美女峰。池东有御碑亭,御碑为乾隆兴建江浙三阁之诏谕。亭后,文澜阁东又一御碑亭,亭内为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御碑一通。池西为游廊,四周围墙环绕,有垂花门可供出入。
- 文澜阁主体建筑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形式,是重檐歇山式建筑,为结构六开间楼房,外观二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顶层通作一间,取“天一生水”之意,底层六间,取“地六成之”之义。
- 文澜阁建于高56厘米的台基上,东西24.5米,南北13.80米,约826平方米。楼正中悬挂光绪御书“文澜阁”匾额。阁东为太乙分清室。阁之东另筑屋三楹,名太乙分青室,四周筑围墙。太乙分清室前有罗汉堂,原为圣因寺建筑。
- 特点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群,也有皇家建筑均衡对称、庄重严谨的特点。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把藏书楼营造成清出雅致的江南园林。
文物遗存
- 文澜阁文物遗存有光绪御碑。
- 光绪御碑位于文澜阁主楼的东侧小碑亭内,碑亭为四方攒尖顶。光绪御碑正面刻有光绪帝亲题“文澜阁”三个字。碑背面刻有清光绪五年(1879年)秋,谭钟麟调任浙江巡抚加兵部尚书衔时,奏请的匾额。此碑文由乾隆撰,谭钟麟正书。此碑文为清光绪时期拓本。
历史文化
- 四库全书
清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就下诏搜访遗书,并下令儒臣校勘《十三经》等经典。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正式批准大学士刘统勋等人议定的辑校《永乐大典》章程,并下令“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随后,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等三人被任命为总纂官,并从翰林中选了数人组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班子——四库馆。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第一部《四库全书》编撰并抄录完成。全书共收书3461种、79309卷、36381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北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南三阁”。
文物价值
文澜阁古建筑群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对于研究清代藏书文化和建筑历史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文物保护
- 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文澜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1年6月25日,文澜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文澜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25号,即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观众停止入场,16:50开始清场。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信息
杭州市乘坐公交Y10路、WE1314路至浙江博物馆站下即到。
1 自动引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