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1961年3月4日,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历史沿革
-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
- 清朝初期,园一度废为踹布坊,后相传重建于民法氏,但屡屡易主。
-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成府行宫(今苏州第十中学)。
-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
- 清嘉庆三年(1798年),经修建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
- 清道光三年(1823年),园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
-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苏州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乱后,园遂荒芜。
- 清同治十年(1871年),住宅部分售给予程氏。
-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
-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住宅部分改建成二程夫子祠(今留园大门东侧新售票房、生态停车场、办公楼等,即是在其遗址上折建成)。
- 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缮完工。
- 清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1888年—1891年),增辟东、西两面两园。
-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起,因园已归盛康之子盛宣怀,革命军将园没收,后经盛宣怀四方活动,于民国元年(1912年)底终于由袁世凯不令发还。
-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到苏州,第21师司令部一度驻在园内。
-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7日,园又被国民党政府以盛宣怀生前贪污、侵蚀国币之罪加以杳封,由吴县县政府派员管理,同年6月18日,园红修葺后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8淞沪抗战暴发,园亦随之关闭,其间曾为宁沪警备司令张治国的”高级教官室“,对外“野营办事处”。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1日,园经整理后,又行开放。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13日,经盛宣怀之子盛恩颐四处奔走,辗转反复,终于将留园义庄及其附属房屋田地区性,由吴县政府受命发回。
- 抗战时期,留园经日军蹂躏,“尤栋折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附,精美之家俱搬取一空”,园从此荒废。
- 抗战胜利后,园又成为国民党部队驻军养马之所,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的梁柱被马啃成了葫芦形,五峰仙馆地上马屎堆积有一尺余厚,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梁断柱,破壁颓垣,几乎一片瓦砾。
-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邀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 1954年,园林管理处成立,园由文管会移交给园林管理处,并于元旦对外开放,供人参观浏览。来游者日以万计,无不交口赞赏,遂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 1966年,留园易名为“红卫”公园。
- 1971年,恢复原名,仍称留园。
- 1991年,留园收复原盛家祠堂及部分住宅(收复前为医药公司仓库)。
- 1992年3月,动工整修,年底竣工,经整修后建筑其本保持了原先的模样。从此,留园集园林、祠堂、住宅为一体,更趋完整。
- 1998年7月,为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治理留园周边环境,动迁留园路86号(此地原先也是留园一处住宅)及附近民居23户,征地1045平方米。经反复论证,在2001年底破土动工,于2002年11月18日建成成苏州园林档案馆并开馆投入使用。
- 1998年8月,留园对又一村内盆景作业场地进行改造,动迁半边街77号住户,征地74平方米,使留园半边街的围墙作直,改造后病既改善了生产场地(今为清洁工人休息间),又扩大了园内盆景的开放面积。
- 1999年3月,留园对原北花房及周边15户民居进行动迁,征地1100平方米,收复北花房后并加以履行扩建。同时把园同内原有君子所履、射圃、缘溪行景点进行整修(整修前俗称枇杷园,作为园内菊花生产场地)。
- 2000年9月,恢复开放,通过整治转换,既治理了周边环境,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又增添了景观,扩大了开放面积。
- 2000年9月,留园对东侧五福弄(原留园东宅破败后拆建成为民居)进行环境整治,动迁居民42户,征地2988平方米,在此遗址上,重新规划建设。
- 2001年9月,建成留园配电房。
- 2002年2月,建成留园新的售票房、驾驶员休息间和小件寄存处,同年10月1日生态停车场竣工并投入使用。
- 2003年6月6日,留园管理处新办公大楼落成,乔迁办公。整个外环境的整治改造,为留园的保护利用开创了新的篇章。
建筑格局
-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厅堂庭院建筑取胜,北部陈列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一派田园风光。西部颇有山林野趣。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 中部是原来寒碧山庄的基址,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楼是留园的主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涵碧山房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山上遍植桂花,香气浮动。该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同景色尽收眼底。池中小蓬莱岛浮现于碧波之上。池东濠濮亭、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涧壑隐现,可亭立于山冈之上,有凌空欲飞之势。
- 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长廊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主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冠云峰高6.5米,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
-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
- 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建筑特色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合理,空间处理巧妙。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主要景点
- 绿荫
“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进入“绿荫”,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是掩映——透漏——敞开。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
- 济仙亭
济仙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 明瑟楼
明瑟楼两层半间,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有。
- 恰杭
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唐韵》与航同,《说文》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时已有。
- 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建筑,俗称荷花厅,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厅高大宽敞,陈设朴素,周围老树浓荫,风亭月榭,迤俪相属,楼台倒影,堪称图画。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 闻木樨香轩
闻木樨香轩为中部最高处,山高气爽,轩前有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
- 可亭
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花瓶倒扣(为1953年整修时应急之作)。整组建筑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刘氏时称“个中亭”,盛氏时称“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 古木交柯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 小蓬莱
《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
- 濠濮亭
《世说》:“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此处借以为名。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三米左右,南北长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
- 西楼
西楼在五峰仙馆之西,刘氏时曾名西爽,今俗称西楼。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和曲溪楼相通。
-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
- 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较为精美,为明代园林遗物。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绠。”《说苑》:“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绠,井索也。修绠,即长索。意思是,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线索,才能学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样。这里从前是书房。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山卷棚造。
- 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因盛康从文征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故名“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厅内装修精丽,陈设雅洁大方。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澂书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花墙)。刘氏时即有,盛氏时称此名。
-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 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待云庵。
- 待云庵
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1953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见留园1982年前所有说明书)。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1988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今已根据史料,恢复原名。
- 冠云峰
冠云峰高6.5米,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取名“冠云”、“瑞云”、“岫云”屏立左右,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其为留园的姐妹三峰。三峰下罗列小峰石笋,花草松竹点缀其间,大有林下水边,胜地之胜的林泉景色。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
-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 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 洞天一碧
洞天一碧建筑为小屋一间,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刘氏时此建筑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 静中观
唐刘禹锡诗“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语意超尘出世。建筑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颇为罕见。此名刘氏时就有。
- 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处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已恢复原名。
-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 小桃坞
此处多桃杏,故名。小桃坞建筑五开间,其前附有二个耳室,解放后修建留园时增设,原为草顶,后改瓦。现为外宾接待室。
- 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 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园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
- 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有。
- 八角亭
八角亭原在城内修仙巷,为宋氏园内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园时从宋宅内移入留园。因此亭为八柱八角,没有新的题名,故通常称为八角亭。地址在东园一角内。
- 南花房
南花房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产场地约三亩。盛氏时就有。
- 北花房
北花房在南花房北,解放后一直租给原园林职工居住。1999年留园为整治周边环境,动迁原北花房及周边民居,改造并扩建了北花房,改造后的北花房建在半边街一线上,沿街一排房舍为职工休息及存放农药、工具场所,房前朝南为花卉生产场地,原北花房位置则为盆景工作场地。
- 君子所履
君子,为德者之称;履,《说文》,足所依也。指此处为有德的君子涉足场所。建筑为盛氏时所建,后毁。2000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为方亭,单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 盛家祠堂
盛康在得留园后,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建立义庄,额为“龙溪盛氏义庄”,祠堂为义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座落在留园大门西侧。祠堂共分四进,前二进今辟为卖品部,后二进为楼,楼两侧建有烽火墙,楼下大厅今辟为留园展示馆,展示介绍留园历史和文化艺术。
- 住宅
留园住宅共有三处,一为留园路400号(原86号,今园林档案馆位置),盛康得园后购得,是老宅,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宅中主厅翻修,结构一新,取名“永善堂”。其地解放后为民居,宅地低于门前马路2—3尺,曾见宅中井台边半块残碑,已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迹模糊,内容为诰封某氏为一品夫人。二为东宅,即刘恕住宅,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售于程氏,旋改建为二程夫子祠,清末为盛氏所有,抗战时期,日寇强拆朱家庄一带民居,扩充兵营,导致大批难民涌入,至解放初,建筑已破坏殆尽,而宅中备弄变成通道,后称之为五福弄。2000年,留园整治周边环境,动迁所有民居,今售票处、停车场、办公大楼,就是在其遗址上所建。三为正宅,今盛家祠堂西侧有南北二座楼,即是其正宅,按香禅日记,其宅与祠堂都是在清光绪十四年(1876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园的三处住宅,如今独剩这处。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3年4月,留园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
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旅游指南
门票价格
旺季
门票价格:55元/人次
时间: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淡季
门票价格:45元/人次
时间: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优惠政策公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人凭军人证等有效证件、军队离退休干部凭离退休干部证免费入园。
2.残疾人员凭《残疾证》免费入园,重度残疾人员需要陪护的,可由一名陪护人员免费陪同入园。
3.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或《高龄证》免费入园。
4.身高1.4米(含1.4米)以下儿童,免费入园。
5.6周岁(含6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6.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凭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7.60周岁(含60周岁)~70周岁(不含70周岁)老人,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或《老年人优待证》实行半价优惠。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门票价格优惠政策。
自驾路线
1.上海方向→苏州留园,或南京→苏州留园
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苏州市区方向/“西环高架”/“金门路出口下”/左转到“金门路”/左转到“桐泾北路”/右转“留园路”
2.杭州方向→苏州留园
苏嘉杭高速/“苏州城区南出口”下/转“南环高架”/转“西环高架”/“干将路、金门路口”下/转“干将路或金门口” 往东/至“桐北路”,向北至“留园路”。
3.虎丘风景区(南)→苏州留园
虎丘路往南/至桐经北路/转入留园路
4.虎丘风景区(北)→苏州留园
312国道向东右转虎阜路/至虎丘路,往南/至桐经北路/转入留园路留园(停车场4000平方米,大小车位约100个)
公交路线
苏州方向→留园
游1 路 虎丘路→火车站 停留园路、停中医院步行至艺圃游
3 路 火车站→煤气厂 停西园永津桥步行至留园游
5 路 欧尚超市→欧尚超市 经汽车北站火车站,停西园步行至留园
6 路 汾湖路→华东电器城 经汽车北站火车站,停西园步行至留园
7 路 相城区医院→复兴桥 经汽车北站火车站,停留园路
22 路 华东电器城→越溪交管所 停留园路
33 路 火车站→新丰路 停中医院步行至艺圃
44 路 龙景花园→汽车北站 经火车站,停留园路
70 路 好得家商城→好得家商城 经汽车北站火车站,停留园路
85 路 汽车北站→望亭 经火车站,停留园路
88 路 汽车北站→大华调剂市场 经火车站,停中医院儿童医院步行至艺圃
91 路 火车站→石公山风景区 停中医院步行至艺圃
101 路 嘉宝花园→华东电器城 经汽车南站,观前街站转乘游1路
103 路 吴中汽车南→火车站 经汽车南站,观前街站转乘游1路
317 路 火车站→金山路 停西园站步行至留园
2 自动引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