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宫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宋代改名崇福宫,先后在此的大臣,名儒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30多人。崇福宫不仅是名儒去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教学者栖身传教之所。崇福宫区域面积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现存建筑和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单介绍

崇福宫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距市中心2公里,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6月20日公布嵩山崇福宫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建筑,是北宋皇室夏季避暑的离宫。位于嵩山脚下的崇福宫,是历史上嵩山著名景点之一,与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观星台齐名,许多著名文人在崇福宫会聚,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就与此有很大关系。宫院现存近万平方米,古建筑30余间,古树50余株,历代石刻10余品,比较重要的碑刻有《寇谦之传》碑,《元圣旨碑》等。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北宋的泛觞亭、流杯渠遗址等。司马光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撰《洞霄宫碑记》,除历述洞霄宫之兴革历史外,又别强调了它的重要地位,称它在宋时“与嵩山崇福宫独为天下宫观之首…… 其地望之重,殆与昭应、景灵、醴泉、万寿、太一、神霄宝箓为比,他莫敢望。”崇福宫不仅是名儒去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教学者栖身传教之所。

历史沿革

崇福宫原名万岁观,创建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10年,西汉武帝刘彻率群臣礼登崇高山,听到山谷中有三呼万岁之声,遂称此山峰为万岁峰,在山顶敕建万岁亭,在山下敕建万岁观。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中岳庙道长黄至杰说,“这是中国喊了2000多年的‘万岁’的源头,也是万岁峰得有此名之本。”
唐高宗时(公元650- 683年)“以天神贵者为太乙”,在万岁观内建太乙祠,因祈雨有验,改万岁观为太乙观。五代间废毁。宋真宗时(公元998-1022年)把观提升为宫,更名曰崇福宫,对宫院大加整修,并由宫廷管理,当时主管崇福宫的官员名儒先后有:范仲淹、韩维、司马光、程颢、程颐等百余名人。到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宫内建筑达一千余间,该宫不但是道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名儒著书认学之地,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说嵩》云:“(崇福)离宫掖东,殿阁千楹,累朝于兹避暑……真宗以方士符瑞,大兴土木……丁谓(宰相)为修宫使,役工日至三四万,辇四方难致之物,遣所在官取以给用。宫成,总二千六百一十区(单元)。崇福之修离宫殿阁,无不奢靡。”
金兵进入中原后,崇福宫被付之一炬,但南宋皇帝不能遗忘崇福宫,杨时、朱熹等名臣大儒仍继续提举、管勾崇福宫——尽管朱熹也许从未到过嵩山,更别提崇福宫了。
元朝建立后,崇福宫演化为纯正的道教场所,建有七真堂等,成为全真教道场。

文化价值

万岁峰下的山涧,淌出一股山泉,名曰太乙泉。将太乙泉导入泛觞亭、流杯渠,杯随波逐流,九曲环绕,曲水流觞的梦幻之境就出现在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李纲等先儒面前了。如今,太乙泉仍旧汩汩南下,只是不再导流泛觞亭、流杯渠了。这地方想想都让人心醉。
崇福宫是祝之所,就是真宗搞“万寿无疆”的地方。崇福宫乃参知政事丁谓主持修建,“役工日至三四万,辇四方难致之物,遣所在官取以给用。宫成,总两千六百一十区”。御制《西京崇福宫记》则曰:“崇高之奠洛邑,望之巍然,峻极于天,号称中岳。夏之兴也,祝融降焉。自三代以来,罔不祀事。……王畿之西,琳宫真馆,神圣所依,崇福为之冠……夙闻嵩岳多神异之纪……独崇福为第一……”
“嵩岳多神异之纪”,此为第一,渊源有自。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天神贵者太乙,使公孙卿候神太室,具太乙祠坛”;他登临嵩山,在这儿听到“山呼万岁”,峰赐万岁峰,峰下建万岁观。北魏新天师道天师寇谦之于此隐修,唐高宗将万岁观改名太乙观,真宗却将太乙观“更新改造”,更名崇福宫,成为供奉道家神仙,为己祈福的琳宫真馆。
崇福宫是道家神仙宫,管理者却是北宋大儒。“望而忤时者,悉投闲于此”,就是说德高望重的朝中大儒高官,不合时宜时,皇帝就给他个提举、勾当崇福宫的闲差,管理道士们给皇帝祈福的事儿,俸禄照拿。
宋代设有挂空衔的“提举”,南渡后仍然遥设这个官衔。福建人将乐杨时,邵武李纲,安徽人婺源朱熹(生长在福建),山东人任城李邴,浙江人归安倪思等都当过“提举”,其中李邴官至宰相,南渡后定居泉州,倪思于嘉泰元年任泉州太守,朱熹任同安主籍,都与泉州有密切的关系。
神宗以前,管勾宫观官有管勾某宫、某观事,管勾某宫副使事,管勾某观判官等名目,由宰辅或学士兼领,非祠禄官,除增重宫观外,寓有主管本宫修建或御容等事。神宗熙宁三年,诏增置在外宫观差遣,并依西京崇福宫、舒州灵仙观置管勾官或提举官。其后,内外祠管勾官为祠禄官。
工作清闲,还蛮有面子,在朝里干不下去的官员,开始还争着来,需要力请,皇帝才肯批准。当然,这也是严格控制闲差数量。王安石变法,当时硕儒名臣近乎都在反对,皇帝只好不请自派,将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像扔坏桃子一般,顺手成批掷到了崇福宫。
也许是阴错阳差,皇帝搞“万寿无疆”的道家宫观,竟然成全了新儒家的布道天下。
先儒们也许闲得无聊,崇福宫西边不到千米的嵩阳书院,就成为他们发泄学问乃至情绪的地方。
其实,真宗在忙活崇福宫时,也没忘书院建设。《说嵩》云“(真宗)于嵩山阳置书院(嵩阳书院此时还叫太室书院)处之(种放),赐田以赡生徒”。北宋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亦云:“景德中,种放赐号先生,暂还嵩山。真宗置资政殿饯放(种放)……皆相顾不敢坐,上乃亲定位次:翰林学士晁迥西向,资政殿学士王钦若东向……放(种放)北面对上(皇帝),特示客礼。酒半,上赋七言诗一章赐放(种放)和,侍臣皆赋。士大夫荣之。”“真宗优礼种放,近世少比。一日,登龙图阁,放从行,真宗垂手援放以上,顾近臣曰:‘昔明皇优李白,御手调羹;今朕以手援放登阁,厚贤之礼,无愧前代矣。’”——种放是洛阳人,陈抟的门徒,真宗意欲重用,他偏要归山嵩阳书院,聚众讲学,“大中祥符八年岁旦,山斋晓起,服道衣,聚诸生列饮,取平生文稿章疏,悉焚之。酒数行而逝”。
这次与种放喝酒的学生,不知有滕子京否?滕子京大概是这个时候在这儿求学的。
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到崇福宫后,这儿实际上已经成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精神大本营。天南海北对变法有疑问的学生、学者乃至官僚聚集于此,了解眼下,洞悉未来。就此,嵩阳书院成为程颢、程颐传播“洛学”乃至议论政治的思想摇篮。
当然,司马光、程颢、程颐等也很会娱乐自己。大儒云集,他们只好下“七国象棋”,每国17子,秦、楚、韩、齐、赵、魏、燕依次出师作战,负棋者献酒,称霸者遍饮——崇福宫流杯渠酒杯漂来荡去,霸者笑纳“六国”之酒,“饮中秦始皇”的感觉,肯定爽歪歪!
“投闲”诸儒崇福宫,倒投出个“二程”思想播撒天下!看似意外,却也必然。

建筑遗迹

宋真宗赵恒时,大兴土木,命丁谓修宫使,每天役工达三、四万人,运用四方珍奇之物充实殿庭。宫成,总计有二千六百一十区。所谓“崇福之修,离宫殿阁,无不侈靡。”清人见其柱础直径有八尺,方围三十二尺,宫殿之大可想而知。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1年),又在保祥殿北面为真宗建“御容殿”,宫旁建离宫殿阁千楹,累朝帝后夏季多来这里避暑。离宫内建有奕棋亭、樗蒲亭和泛觞亭,皆为游乐场所。另据《说嵩》记载:嵩福宫,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其间殿阁亭台相望,凿池为海,疏泉为湖,鹤庄鹿寨,文禽奇兽,孔翠诸棚,蹄尾动以数千;嘉木名花,类聚区别,怪石岩壑,宛若天成。……金兵进入中原,崇福宫所建之盛,付之一炬,化为灰烬。从上面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北宋王朝在中岳嵩山所修造的避暑宫殿规模之大、品位之高、设施之全、布局之巧、做工之精、耗费之巨,“珠宫琳馆,金碧交映,銮舆所至,草木生辉”,乃是历朝历代帝王所望尘莫及的。
崇福宫中的龙王殿前是泛殇亭遗址,当时文人在一方形青石板上刻的九曲石渠,并引来崇福宫北面的太乙泉水入渠,文人骚客围石渠而坐,置酒杯于水上顺曲流动,众人一边赏景,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画,古称“曲水流殇”盛会。

作者 蜘蛛指南

在 “崇福宫|河南”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