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榜单|中国旅游指南|旅游百科|中国5A级景区|特产大全|特产百科|地区特产|中国之最|旅游图谱

旅游百科

圆明园(北京)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为了销毁证据而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国家5A级景区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而被迫停止。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终成一片废墟。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北京)插图

历史沿革

选址造园

17世纪中,满洲人建立了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过着渔猎和农耕生活,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干燥炎热的气候不适应,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过火灾后,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二百多年。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时,帝王就在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万历年间,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时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规模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盛世的到来,在其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并创造了“烫样”的模型方法。而却在咸丰年间被毁了。

建设时期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殿的门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这年正月,雍正帝奏准由内务府派员前往热河围场一带采伐林木。自此之后,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园营建所用木料,大部分来自围场。雍正三年(1725年)7月,内务府再委派商人于长生采办圆明园所需石料。雍正帝有朱批云:“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可以看出他建园的急迫心情。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中轴线向南延伸,在赐园的南面修建宫廷区,严格仿照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宫门,还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阁各府各衙门的值房,这里日后成为皇帝在圆明园主政的主要建筑群。第二部分,将原赐园向北、东、西三面拓展,构建曲水岛渚,增设亭榭楼阁,这部分构成了后来乾隆帝御题“四十景”的主体(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间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围配置的建筑组群。

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北京)插图1

鼎盛时期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二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在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下来。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在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长春园

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整体布置疏朗开朗,疏密得当。园门为长春园宫门,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门为澹怀堂,九楹,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亭西为长春桥,十孔。过桥向北,经山口,即为园内核心建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前设牌楼三座,两面为八字影壁。入门为五楹含经堂,是乾隆帝吟经之所。再北为淳化轩(圆明三园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阁帖》摹版),蕴真斋。出后门为“得胜盖”敞厅,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获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为纪念。此外还有涵光室、理心楼、味腴书屋。东墙外买卖街等建筑。含经堂建筑群规模富丽宏大,布局参考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计划退位后常居的住所。

含经堂西为思永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斋前建小有天园。思永斋北为海岳开襟,是湖面上建造的双层圆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层。海岳开襟之东隔水为仙人承露台,台南为茜园,以石取胜,建有茜园八景。乾隆帝自杭州运来的南宋德寿宫遗石“青莲朵”亦陈列于此。含经堂之东为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鉴园等景点,园东北角为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园北有法慧寺、多宝琉璃塔、宝相寺、泽兰堂等建筑。再北即为西洋楼景区。

长春园西洋楼景区

清朝皇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超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士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

遭遇浩劫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860年10月7日[1],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英法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

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不久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彻底毁灭

同治年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修复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土匪地痞们已不再满足于抢劫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16]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宣统末年,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1940年以后的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圆明园(北京)插图2

保护整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址虽然遭到过一些破坏,但它毕竟被保住了:整个圆明园的水系山形和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十几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颇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园林设施从无到有,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大幅增加,圆明园园史展览馆自1979年11月举办,其中十分之一为中小学生参观。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及圆明园学会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从而使遗址保护整修工作迈出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历时7个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这两期工程均以挖湖补山为主,并修建园路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整古建基址,进行绿化美化。两年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11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福海中心蓬岛瑶台东岛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岛庭院,绮春园的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欧式迷宫(万花阵),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样修复。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园内游人累计数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

由国家与园内农民联合建园这一形式,经数年过渡,全面开辟遗址公园的条件渐趋成熟。按照首都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步伐,于1990年和1993年分两批正式办理了遗址公园全部占地的征用手续,将园内原以土地谋生的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安置其劳动力从事园林建设。这就为在圆明三园范围内全面建设遗址公园、保护文物古迹创造了全新的条件。争取恢复原样。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正觉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由于地处绮春园墙外,才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幸免的古建筑。此次修缮的范围包括山门、文殊亭、东西五佛殿、东西配殿、西转角房等,修缮面积共计990平方米,2003年10月1日前完成。

考古发掘

自1996年开始,圆明园遗址公园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第三次发掘自2013年开始至2020年结束,为圆明园遗址史上最大规模的发掘项目。

圆明园考古队已经完成22处景区的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探明了这些景区的遗址保存状况和布局。先后对如园遗址、养雀笼遗址、海晏堂蓄水楼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总面积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达5万余件。

此次发掘分为三期,计划通过长期、持续的考古工作,明确绝大部分景区范围、布局和形制,完善整体保护体系,建立起可视、立体的考古成果展示平台,达到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展示服务的目标。

2017年9月21日,圆明园管理处发布消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对圆明园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确认第五园春熙院位于圆明园东北角、长春园的西洋楼遗址北侧,总面积约150亩。

圆明园(北京)插图3

开发工作

品牌建设

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重建工作

2020年11月,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国家文物局经商北京市政府答复称,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园林特色

占地面积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22-23]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水主题元素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建筑风格

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24]

乾隆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

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禊(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

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建筑形式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1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

宗教元素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圆明园(北京)插图4
  • 圆明园四十景点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九洲清晏
九洲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宫;道光十六年,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同时被火焚烧;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长春仙馆
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楠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九年(1744年)改名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主体建筑为纪恩堂。殿以楠木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旁为御兰芬。

碧桐书院
碧桐书院,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建筑外一弯溪流,四面环土山,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仿《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描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建,为临湖楼房,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院。

杏花春馆
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仿乡村景色而建,后进行大规模增建,景色更为精致。

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紧靠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此景位于后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筑小而矮以平坦见长,可将西山景色引入。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建于水中的建筑平面呈“卍”字形房屋,有33间。寓意天下太平之意。建筑基础筑在水底似孤悬水中,室内结构巧妙,冬暖夏凉,为雍正帝喜居之所。

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隔河为土山,平日是圆明园禁军练兵场所。有乾隆“土墙”诗碑。每年正月在此设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赏烟火表演。东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鸿慈永祜
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仿景山寿皇殿建造,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宫太庙,殿内曾陈列康熙、雍正、乾隆遗像。园内规格最高的建筑,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九楹,黄琉璃瓦。殿内中为康熙帝神像,东为雍正帝,西为乾隆帝。殿门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

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力土风扇,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最早的观水法。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西面隔河为小匡庐,后有龙王庙。东为含韵轩、一堂和气、自得轩、岚镜舫,北部花港观鱼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四宜书屋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南为采芳洲、无边风月之阁,西南为涵秋堂、远秀山房,北为烟月清真楼。有别于绮春园四宜书屋。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北远山村
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有兰野、绘雨精舍、水村图、稻凉楼、涉趣楼、湛虚书屋等建筑。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是一组宗教建筑,圆明园内最壮丽的建筑群。前为山字形月台,伸入水中,上有殿亭,仿大高玄殿习礼亭。亭后过桥为方壶胜境正殿,为二层楼宇,前后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为琼华楼,左右为配楼,之间有天桥相连。方壶胜境东为蕊珠宫。西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

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澹泊宁静
澹泊宁静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位于日天琳宇东南,东为曙光楼,北为翠扶楼,西门外为多稼轩,东为观稼轩、稻香亭,东北为溪山不尽和兰溪隐玉,西南为水精域、静香屋、招鹤磴、互妙楼。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正殿三楹,后为流水音,东北出山口为花屿兰皋、两峰插云、山水乐、君子轩、藏密楼。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是九州景区到福海景区的过渡区域。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孔大石桥。仿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色,主要建筑为九孔石桥(桥西牌楼题匾为金鳌,桥东牌楼题匾为玉蝀,故又名金鳌玉蝀桥),北有曲院。

洞天深处
洞天深处,位于勤政亲贤以东,有四座方形院落,为皇子读书居住之所。东北为皇家画馆如意馆。

茹古涵今
茹古涵今,书房。正殿五楹,后为韶景轩、茂育斋、竹香斋。

慈云普护
慈云普护,南面面向后湖,与九州清晏在同一轴线上隔湖相望,西面有一个矩形“凹”字形港湾,前殿临后湖,三楹,称“欢喜佛场”。北为楼宇三楹。楼上祭祀观音,楼下祭祀关帝。东为龙王殿。

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位于后湖东岸,南部凿池,北部住院,是欣赏后湖景色,远眺西山风光最佳之所。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楼、竹萿楼、五福堂、竹深荷静,在庭院东侧,西为静知春事佳,东为苏堤春晓。

月地云居
月地云居,佛寺,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楼七楹。东为法源楼,再东为静室,西北为刘猛将军庙。

武陵春色
武陵春色,在万方安和东北,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绾春轩、品诗堂。

濂溪乐处
濂溪乐处,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中心是被湖面环绕的岛,外围堆山环绕。正殿九楹,后为云香清胜,东为香雪廊、云霞舒卷,南为汇万总春之庙。园中心是一个被湖面和小溪所围绕的大岛,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湖四周被山环绕团团围住,山水连成一片。

汇芳书院
汇芳书院,在紫碧山房之南,平面为眉月形,内有抒藻轩、涵远楼、随安室,隔溪有“断桥残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日天琳宇
日天琳宇,在汇芳书院之南,为佛堂。有中前楼、中后楼、西前楼、西后楼,前后楼间有穿堂,各楼之间以天桥相连。中楼前有八角亭“楞严坛”,东有瑞应宫。

映水兰香
映水兰香位于澹泊宁静之西,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在映水兰香东北,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坐石临流
坐石临流仿绍兴兰亭,有“兰亭八柱”石刻。东有同乐园,为园中最大的娱乐场所,建有买卖街和清音阁大戏台,同乐园北有买卖街,每年正月十三在此举行宫市。街北为舍卫城,建有城垣、城门,内为多宝阁、仁慈殿、普福宫、最胜阁等佛寺,供奉金银铜玉珐琅檀木等佛像36万尊以上。

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在福海西南,正殿澄虚榭,三楹,南为含清晖,北为含妙识。西南为静香书馆。北渡河为望瀛洲、溪风松月、深柳读书堂。

涵虚朗鉴
涵虚朗鉴在福海东,正殿称雷峰夕照,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锦墅、万景天全。

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在福海东南岸,也称清秀村,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

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在福海南一座横跨水上的桥亭,取李白“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之诗意。东为南屏晚钟、西山入画、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

鱼跃鸢飞
鱼跃鸢飞为五楹方殿,四面有门。东为畅观轩,西南为铺翠环流,南有连绵土山,出山口为多子亭。

多稼如云
多稼如云在鱼跃鸢飞之西,正殿五楹,周围为稻田。

圆明园(北京)插图5
  • 其他景点

大宫门复原图
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同乐园
同乐园位于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舍卫城遗址
舍卫城位于水木明瑟东面,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城廓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四周筑有城墙,共辟4门。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用游廊相连接;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城前专门开设一条贯穿南北的买卖街,称苏州街,由宫中太监扮作商人开市叫卖,法国教士王致诚对买卖街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文源阁复原图
文源阁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称四达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宁波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改建,专门贮藏《四库全书》。

淳化轩
淳化轩位居长春园正中的主体建筑,建成时适逢《重刻淳化阁贴》竣工,遂将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轩并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阁贴》刻板144块,共10卷,汇集历代名家99人的真迹;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赐皇室宗亲、大臣以及直隶、山东、浙江各行宫和名胜地。淳化轩因此成为北京地区著名碑林。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建于水池中,台基为圆形,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台上建3层楼宇,下层为海岳开襟,南檐题“青瑶屿”3字;中层为得金阁,题“天心水面”4字;最上层题“乘六龙”3字;台的四面各设牌楼一座。在圆明园的所有楼阁中,这组建筑最为豪华。

新复位的狮子林虹桥残拱
狮子林位于长春园东北隅,乾隆皇帝游苏州后,仿建苏州狮子林,先建8景,后续8景,共16景,形成一组别致的小园景区。

如园
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宁(今南京市)后,仿照明代大将徐达的瞻园建置。

  • 西洋建筑群

谐奇趣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铜像,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的水池。池旁依势设置各种兽类,呈半圆形,表示兽战和林中逐鹿等游戏;喷水的管口安装有时钟,根据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用12种动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个时辰,每隔1时辰便有1兽的口中向池内喷射水。

线法山
线法山上观望威尼斯城西洋楼中的建筑游戏,1977年建立圆明园管理处,1984年建立遗址公园,已完成大宫门、福海景区、万寿园景区和长春园迷宫修复工程。
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线法墙
线法墙南北平行分列砖墙五道,悬挂油画布景,有谓西洋市街楼房,称为阿克苏十景。

方外观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之东,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为二层西式小楼,左右有环形石阶通二楼,是乾隆帝维吾尔族妃子——容妃(香妃)做礼拜的清真寺,“室内安放着两块伊斯兰教的碑文,在直径为四尺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有阿拉伯碑文。这两石碑已不复存在,但其碑文已被复制下来:‘奥斯曼爱上帝,上帝爱奥斯曼’,‘阿里爱上帝,上帝爱阿里’”。

黄花阵
黄花阵又称万花阵,是个花园迷宫,位于谐奇趣北面,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也称万花阵。盛时每当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皇帝就坐在圆亭中,命令宫女手拿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守候在四个门外,一声令下,宫女们寻径飞跑,看谁最先到达圆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赏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临下四望莲花灯东游西奔,引为乐事。

养雀笼
养雀笼位于谐奇趣东侧,实为通往东部西洋各景的入口处,西为中式牌楼,东为西洋宫门样式,东门和西门外的左右券窗下都设有小型喷水塔,约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南北侧室内笼展陈孔雀等鸟类,因而得名养雀笼,亦俗称雀鸟笼。现有西面中式牌楼基座遗存,东面西洋宫门遗存部分石件。

稀有动植物

盛时的圆明园,还堪称当时的皇家植物园和珍稀动物园。园内牡丹台、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坞、芰荷香、君子轩、松风萝月,以及深柳读书堂等多处景点,均以植物风景特色成名。全园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侧柏、国槐、枫树、海棠、山桃、文杏、玉兰、牡丹、月季、菊花、兰花、藤萝等百余种乡土花草树木之外,还引进培植了江南的梅花与芭蕉,塞北的敖汉荷花与乌沙尔器,五台山的金莲花,新疆的桑树,南亚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余种树木花卉。所谓“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竞放”,说的就是圆明园四时不尽的繁花、蓊郁葱茏的绿树,与层层冈阜、潺潺流水和鸟语禽鸣,交织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圆明园内的珍稀动物,则有白猿、麋鹿、朱鹮、仙鹤、孔雀、天鹅以及五色锦鲤。光是西洋楼养雀笼一处,常年笼养的各种鸟类,就有400多只。

圆明园(北京)插图6

典藏文物

古玩字画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而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中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三级文物)
规格:高110cm,宽50cm,厚28cm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原位于长春园如园内,为嘉庆时期“如园十景”之一。落款处钤有嘉庆皇帝两方印章。2019年4月19日,由民盟中央办公厅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录文:
数仞苍岩百尺松,清贞不改后凋容,
天涛谡谡延虚籁,摇漾檐前盖影重。

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三级文物)
规格:长108cm,宽23cm,高45cm
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原为长春园泽兰堂中一石室匾额。泽兰堂位于长春园北侧,与西洋楼毗邻,这里的假山叠石颇佳,今日泽兰堂南部遗址残存的叠石仍很壮观。泽兰堂翠交轩前,石室洞门上有“熙春洞”石匾额。石匾四周饰有莲瓣纹,中间刻有乾隆皇帝御笔“熙春洞”三个字,上方为皇帝印章。由于风化严重,“熙”、“春”二字及印章已模糊不清。
2019年4月19日,由民盟中央办公厅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

建筑构件XC175(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40cm,宽40cm,高91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左右两边雕有变形如意蝠纹,足部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将中西装饰纹饰相结合,颇具特色。

建筑构件XC174(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40cm,宽40cm,高91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左右两边雕有西式花瓶,分别插有花束,足部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象眼石XC149(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斜边长170cm,底长158cm,高69cm
来源:圆明园天然图画出土
象眼石又名菱角石,是在垂带踏跺两侧垂带石之下的三角形石件。此象眼石为整块石料雕刻而成,主体图案为大、小两只麒麟,配有祥云与海水江崖纹饰。纹饰雕刻精致,整体构图美观。

西洋式建筑构件XC140(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50cm,宽37.5cm,高87cm
来源:长春园西洋楼出土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以花卉为中心的西洋式装饰图案,顶部与足部有雕有工字纹。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建筑构件XC139(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80cm,宽57cm,高8cm
此建筑构件应为束莲栏板,青石质地,造型近长方形,中心饰有三个勾子莲,中央为整个,两旁为半个。栏板既有防护的实用功能,又有使建筑形体更为丰富的装饰作用,常用于建筑台基上或花坛、水池四周。

建筑构件XC133(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80cm,宽57cm,高13cm
此建筑构件应为束莲栏板,青石质地,造型为长方形,中心饰有三个勾子莲,中央为整个,两旁为半个。栏板既有防护的实用功能,又有使建筑形体更为丰富的装饰作用,常用于建筑台基上或花坛、水池四周。

建筑构件XC131(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70cm,宽67cm,高14cm
此建筑构件应为栏板,青石质地,造型为菱形,两面中心镂空,周围饰有变形夔龙纹,整体风格古朴大方。栏板既有防护的实用功能,又有使建筑形体更为丰富的装饰作用,常用于建筑台基上或花坛、水池四周。

建筑构件XC125(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110cm,宽70cm,高13cm
此建筑构件应为栏板,青石质地,造型为长方形。两面中心为花型镂空,周围饰有变形夔龙纹,整体风格古朴大方。栏板既有防护的实用功能,又有使建筑形体更为丰富的装饰作用,常用于建筑台基上或花坛、水池四周。

西洋形式建筑构件XC122(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49cm,宽48cm,高90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雕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两边雕有花瓶,饰有菊花纹饰,顶部饰一周圆珠形装饰。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西洋形式建筑构件XC082(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40cm,宽40cm,高91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左右两边雕有西式花瓶,分别插有茶花、百合花,足部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西洋形式建筑构件XC031(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59cm,宽38cm,高60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以花朵为中心的西洋式装饰图案,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西洋形式柱础XC026(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直径42cm,高25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柱础石,汉白玉质地。基础部分为四片相互叠加的大型叶片造型,由西式雕花装饰,上部与立柱接触部分亦雕有简单纹饰,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柱础石装饰风格差异较大。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西洋形式建筑构件XC025(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5cm,宽38cm,高60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整体呈贝壳形状,前后两面分别雕刻大型贝壳,顶端刻有瓜、莲蓬、柿子、苹果等吉祥寓意的水果,当中穿插荷叶、树叶等图案。虽然在形制上为西洋建筑构件,但在纹饰上却选择了中西结合的方式,颇具特点。

西洋形式柱头XC024(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50cm,宽50cm,高50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式建筑柱头,汉白玉质地,上部呈正方形,顶部有正方形凹槽,口沿处饰花纹,两侧各有沙漏式装饰,饰有同心圆,西式叶片型装饰,下部为圆柱形,饰有一周茛苕叶。柱头整体颇具西式建筑风格特点。

西洋形式柱头XC003、004(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对角长49cm,高81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较为独特,为扇面型。四面开光内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该构件现存有形制、图案一致的两个,推测原应为成对或成规模对称摆放的。

西洋形式柱头XC001(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40cm,宽40cm,高97cm
此石构件为西洋形式建筑构件,汉白玉质地,造型为长方体。正反两面均刻有西洋式装饰图案,左右两边雕有西式花瓶,足部有雕花。整体雕刻精细,构图美观。

西洋形式构件ZG020(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203cm,宽34cm,高87cm
该西洋式建筑构件原为观水法宝座后围栏,现园内仅存此一节。围栏为汉白玉质地,圆弧造型,雕刻有以贝壳纹、多曲线的主题,并配有花卉、卷草等装饰,具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特点。整体雕刻精致,构图呈对称样式,且体量较大。

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33cm,宽11cm,90cm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是该园最大的建筑风景群,四围山水环抱,建筑功能完备,淳化轩为其寝宫。淳化轩也因重刻《淳化阁帖》而得名,轩前回廊的内镶嵌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东、西回廊各12间,每间嵌石帖版6件,共计144件。1994年整修园内山形水系时,从西侧河池中挖出石刻残件。

假山石(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150cm,宽45cm,长95cm
该假山石原为谐奇趣南侧喷水池中装饰用景观石,为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在选石上虽未使用中式园林传统的自然成形的石料,但也秉承了石材体态玲珑通透、形状婀娜多姿、表面多弹子孔洞的特点。

圆明园(北京)插图7

道光御笔“烟岚”诗石刻(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65cm,宽30cm,长50cm
长春园狮子林一景仿苏州名园而建,建于乾隆时期,道光八年进行了局部添建改建,并命名新“狮子林十六景”,烟岚即为其中一景。
在此件石刻一平面上刻有道光御笔“烟岚”诗,诗曰:
烟霞无尽妙,雨霁添岚翠。
漠漠复濛濛,崎岖多秀异。
地僻问樵苏,是否秦人避。
烟岚 道光戊子季夏御笔
长春园狮子林曾以湖石、石刻著名,但经多次罹劫多已散失,此件
石刻出土时保存较为完好,字迹清晰可见。

“碧澜桥”桥栏板(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143cm,宽40cm,厚16cm
该桥栏板为汉白玉质地,上有乾隆御笔“碧澜桥”三字,钤有“乾隆御笔”印章。御笔字体挺拔,用笔圆转流畅。御笔桥栏板原位于桥梁正中位置,出土时已断裂。

“绮交”、“翠照”石匾额(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45cm,宽40cm
两块石匾额上分别有乾隆皇帝御笔“绮交”、“翠照”,钤“乾隆御笔”印章。御笔字体挺拔,用笔圆转流畅。石匾额造型特殊,呈椭圆形,在圆明园现存石刻中较为少见,保存较为完好。

“清澄秋爽”石匾额(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33cm,长99cm
匾额上为嘉庆皇帝御笔“清澄秋爽”四字,钤“嘉庆御笔”印章。御笔字体平稳扎实、刚劲内敛,整体重心下沉,追求稳重。石匾无其他装饰,简洁朴素,出土时有部分残损。

铜鎏金金刚佛像(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31.5cm,宽24cm,厚10.7cm
此尊佛像是胜乐金刚的四面十二臂造型像,通体鎏金,立于束腰仰覆莲座上。佛像前后左右各有一面,四面分别代表息灾、增益、敬爱、降服四德。头戴五颅冠,身着天衣,以虎皮为裙,颈部挂着用人头和人头骨串成的念珠。主臂二手,左持铃,右持杵,拥抱金刚亥母。主尊其余手臂伸向两侧,各持象皮、嘎巴拉碗、斧、钺刀、三股戟、金刚索及人头等法器。右腿直伸,足踏大自在天神;左腿微屈,脚踩大自在天妃。此像铸造工艺精湛,十分精美。

击鼓玉人(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11cm,宽5.5 cm,厚3cm
此件玉人为青玉质地,玉质细密有光泽。用圆雕的手法表现一位正在击鼓演奏的乐师的形象。她面部丰满圆润、体态婀娜灵动,宽衣长袖,右手持鼓在胸前,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击鼓。头偏向一边,肩部耸起,表情愉悦,好像陶醉在音乐中,又似随乐声翩翩起舞。玉人整体十分生动,具有强烈的代入感。

铜鎏金无量寿佛像(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19cm,宽10cm,厚7cm
此尊造像通体鎏金,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圆座上,施禅定印,头挽高髻,面相方圆丰润,双目微合,表情静穆高洁。上身袒露,饰璎珞、串珠,下身着裙,帔帛自肩部下垂缠绕着双臂。出土时手上器物已不存,帔帛及莲花座有残损。

“花甲联芳”玉扳指(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3cm,直径3cm
此件扳指质地为新疆和田白玉,玉色通透,质地滋润,透露高贵气质。扳指外部一周分别用阴刻线描绘了一丛荷花和篆书的“花甲联芳”四字,有赞扬圣洁无瑕、祝愿长寿之意。从尺寸上推断为女性佩带的扳指。

青金石狮子(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7.5cm,宽4cm,高4.5cm
狮子原不产在中国,在汉代晚期随着佛教的流行,有关狮子的形象也传播开来。狮子在中国古代是瑞兽的形象,能够辟除邪恶、祝福官运亨通和子嗣昌盛。此青金石狮子额头饱满,双眼圆睁,鼻宽口阔,卷毛披项颈,项圈饰有璎珞、铃铛,雕刻精致。狮子体态丰满,呈卧状头微抬,造型憨态可拘。

铜鎏金犀牛(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16cm,宽4.5cm,高6.7cm
此件铜鎏金质地的犀牛,表面部分鎏金脱落,露出铜胎。犀牛双目圆睁,双耳后背,口部大张,犀角挺立,尾巴回卷身体一侧。身体前高后低,背部肌肉发达,四肢粗壮有力,前腿微屈整体呈向前姿态。皮肤的褶皱和纹理刻画细致,身体装饰有阴刻花纹。

青玉童子镶嵌件(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8.8cm,宽3.5 cm,厚0.9cm
该青玉童子镶嵌件出土于圆明园,为青玉质地,玉质细腻、晶莹水润。童子面带笑容,双手前伸好象在捧着东西准备奉上。整体雕刻细致,栩栩如生。童子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各扎成一个发髻,古时这种发型称“总角”,一般用于8、9岁的小童。

青玉老人镶嵌件(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9cm,宽5.3cm,厚0.7 cm
该青玉老人镶嵌件出土于圆明园福海,为青玉质地,玉质细腻、晶莹水润。刻画的是一位正在回首的老者的形象,老人头盘高髻,长须垂于胸前,低头似看向某物,又似在对孩童谆谆教诲,面相慈祥和蔼。用阴刻线表现出人物的五官、须发和衣纹,线条分明、表情刻画生动、衣纹飘逸流畅。

青玉羊镶嵌件(三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16cm,宽4.5 cm,厚0.7 cm
该青玉羊镶嵌件出土于圆明园福海,为青玉质地,玉质温润、光泽柔和。玉羊整体呈跪卧状,额头饱满、眼神温和,双耳后背,嘴角微微向下,看起来十分乖巧。同时羊角、羊蹄、胡须等部分雕工精细。羊古时常取其谐音“祥”,有吉祥的寓意,多做装饰题材出现。

青玉老人山子(二级文物)
年代:明晚期
规格:高19cm,宽14 cm,厚7 cm
此件器物质地为青玉,采用立体圆雕的技法。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出嶙峋的奇石。两位长髯的老者并排端坐在山中,面带微笑,神态和蔼,宛如两位隐士在山林中静坐休憩,吟诗作赋。人物的神态生动,须发、衣纹雕刻得清晰流畅。此山子原应有底座,出土时已不存。

“柳浪闻莺”坊楣(二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270cm,宽20cm,高75.5 cm
柳浪闻莺石牌楼的汉白玉门楣,原位于圆明园汇芳书院,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校园内。此汉白玉坊楣两面分别刻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四季花卉,坊楣雀替处为缠枝花纹,雕花精细。楣之背面刻有乾隆癸未(二十八年)和月御笔“柳浪闻莺”诗。诗曰:
十景西湖名早传,御园柳浪亦称旃。
栗留叽啭无端听,讶似清波门那边。
该坊楣是1924年前后,被清室贝勒载涛运去朗润园的。1977年10月,由北京大学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

清夏斋流杯渠基座及导水槽(二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366cm,宽320cm,高32 cm
流杯亭原位于清夏斋的西南隅,为四角单檐攒尖顶亭子,额曰“寄情咸畅”。基座由九块凿有水槽的大理石拼接而成,组成一条蜿蜒流畅的“水渠”供水流经过。
1981年7月,在北京大学东南部的一个游泳池旁,发现此件流杯渠基座。北京大学将基座连同一个导水槽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目前,此基座的流杯渠形制保存基本完好。

石鱼(二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长125cm,宽85cm
两件石鱼应为一对,两两相望,为汉白玉质地。鱼身成向内卷曲状,鱼尾向上翻起与鱼身相连,两鳍向外翘起,好像在努力拍水,又似要随时高高跃起,造型十分生动、活灵活现。鱼身细部雕刻精致,嘴部饰有胡须,眼周纹饰似火焰一般炯炯有神,鳞片刻画凹凸有致层层相叠。鱼嘴圆张,与鱼身下部相连,作为喷水出口。2006年11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捐赠给圆明园,现于圆明园展览馆内进行展示。

任亮石碑(二级文物)
年代:清
规格:高1315cm,宽60cm,厚18cm
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时,“八品首领”技勇太监任亮等人经过一番激战后全部牺牲,为纪念其功绩,特建立碑文,记其名氏。碑文为:
“‘皇清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讳)亮(字)明亭任公之墓’。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明亭公在出入贤良门内遇敌人,接仗殉难,身故技勇三学公中之人,念其平生正直,当差谨慎,又遇此大节,实堪景慕,因建立碑文记其名氏以期永垂不朽,云‘勇哉明亭,念食厚禄,奋力直前,殉难身故,遇难不恐,必要作忠,寡弗敌众,忠勇可风’。咸丰辛酉四月河间王云祥撰并书。技勇三学。”
任亮石碑整体较为简单,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上刻有祥云、山崖纹饰,并有“万古流芳”四字。

圆明园(北京)插图8

图书典籍

圆明园内收藏有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现仅举几例。文源阁是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建的藏书楼,为著名的皇家北四阁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阁中收藏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收书3400余种,有近8万卷,36000余册。因《全书》篇帙浩瀚,当时又择其尤要者,编成《四库全书荟要》,计12000册。[29]

《荟要》共抄两部,一部贮在故宫摛藻堂,另一部收藏于长春园含经堂的东厢“味腴书室”。另外,含经堂还有一外著名文轩——淳化轩,是专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阁帖》摹版而建的。《阁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乃至苍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书法名迹。帖分十卷,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

乾隆年间,根据《阁帖》的北宋“初拓赐本”,经过精审更定之后,进行钩摹刻石。历时三载,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将所摹刻的144块帖版,镶嵌于淳化轩前的24间左右回廊之中。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阁帖》。不用说圆明园劫毁时,园内收藏的《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都未能幸免于难。这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者火烧圆明园,对人类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园林生态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的水景园林,占地面积5200余亩,历史上水域面积占全园面积的4/10,约123.4公顷。目前,圆明园现有水域面积约96万平米,其中绮春园20万平方米,福海31万平方米,长春园30万平方米,九州景区15万平方米。园内水面大小结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水系。

2007年开始,圆明园对部分河湖水体进行水生态修复,增强水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改善水质。目前,我园已规划了三分之一的水面,约30多万平米的水域进行水生态修复。水生态修复区水体清澈透明,生物多样性良好,水域生态环境及景观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圆明园水体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后来园实地参观考察,并给予肯定。

山地
成立管理处后,在原来普遍绿化时种植大量的油松、洋白蜡、刺槐、毛白杨等植物的基础上,从恢复历史的植物种类角度出发,新种植了白皮松、侧柏等常绿植物作为山地的基调树种。山体下部种植山桃、丁香、榆叶梅、连翘等植物,早春姹紫嫣红一片,春意盎然。部分山体下部及山地与平地交接处种植了紫薇,夏日繁华满树,点缀夏景。部分山体种植有秋色叶树种黄栌、五角枫、元宝枫等,红叶满山,秋意满园。少量山体散点种植了青桐、楸树、文冠果等历史植物,作为对历史的还原。此外许多山体还遗留下原来种植的很多经济作物如核桃、柿子等。

九州景区环境整修工程在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基础之上,保留了原来种植的刺槐、油松等植物,按照不同景区的历史植物景观意境,栽植了特色植物,如碧桐书院种植青桐,杏花春馆种植了大量山杏,镂月开云种植牡丹,慈云普护种植芍药等,并且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搭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

庭院
圆明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平地上,根据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相应的植物配置。现状除了在部分景点恢复了一些功能性建筑和服务性设施外,大部分景区建筑无存,以空地为主,因未进行考古发掘,种植位置和形式不容易确定,故没有种植任何植物,以自然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为主。

福海景区周围的建筑用砖砌的遗址台进行表现,在遗址台周围栽植了少量的乔灌木如油松、碧桃等植物,借以烘托遗址氛围。九州景区庭院范围经过考古勘测后,部分采用草花覆盖遗址区域,用以明确建筑的位置和形状,是园内一种新的遗址展示方法,但庭院中乔灌木则未进行种植;部分景区仍然采用的是砌出遗址台,上面栽植草坪的方法。

岸边
根据御制诗集的描述和皇家园林的一般配置手法,应为桃柳相间,旱柳为主,间或种植桃树。三园中主要游览路线的岸边均种植了垂柳,枝条拂水,比旱柳的景观效果更好。由于柳絮污染环境,近年来逐步嫁接了金丝垂柳,金色的枝条更添风韵。与颐和园西堤的桃红柳绿相间种植不同,本园根据地形在部分地段片植碧桃、迎春和连翘等花木,极大地丰富了临水的植物景观效果。

水中
历史上有记载植荷的湖面有30余处,如今在长春园和绮春园的各湖中均种植了总面积达50万㎡和40多个品种的荷花,形态各异的水体与娇艳美丽的荷花、野生的芦苇和香蒲等植物共同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圆明园山水荷花景观,古老的花卉在圆明园中大放异彩,每年的荷花节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前来观花。

古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圆明园古树以侧柏、桧柏为主,它们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主要分布于正觉寺内,共有27株。古树编号为11010802191至11010802217,古树树种包括:侧柏、桧柏、白皮松、国槐、黑枣。古树等级除编号为11010802198的桧柏为一级,其余均为二级古树。

牡丹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色花卉之一。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圆明园自2007年引种牡丹、芍药后,经过几年的养护和发展,含经堂景区牡丹品种达200余种,芍药品种100余种,面积2万多平方米,花开时节整体景观非常壮观。特别是栽植于九州清晏镂月开云牡丹台上的16株百年牡丹,更是圆明园牡丹中的瑰宝,这十余株牡丹,枝叶舒雅、花色明丽,彰显牡丹的大方富贵,是游客们最喜的驻足留影之处。

圆明园(北京)插图9

旅游信息

  • 公交

公交至圆明园东门:305路,320路,365路,375路,424路,432路,614路,664路,681路,982路至圆明园东门站下车即可到达

公交至圆明园南门:331路,424路,432路,438路,498路,508路,579路,594路,601路,664路,特19路,观光3线至圆明园南门站下车即可到达

公交至圆明园藻园门:333路,393路,437路,438路,476路,498路,534路,608路,636路,644路,686路,688路至骚子营站向南步行约600米红绿灯路口东侧即可到达

  • 地铁

地铁: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下车即可到达圆明园南门

电瓶车三条游览车线路
1.东部游览车:长春园宫门 ——三园交界——西洋楼遗址
收费标准:单程票价成人15元
儿童票价(1米——1.3米)10元
1米以下儿童免票
乘车卡当日有效
全年电瓶车售票时间:9:00——17:00
其中,西洋楼遗址电瓶车旺季售票时间:9:00——18:00(5月——9月)

2.环线游览车:线路为三园交界(售卡机)→洞天深处(售卡机)→勤政亲贤→正大光明→藻园(售卡机)→月地云居售卡机)→鸿慈永祜→汇芳书院→多稼如云(售卡机)→舍卫城→返回三园交界
收费标准:票价成人15元
儿童票价(1米——1.3米)10元
1米以下儿童免票
每张乘车卡中途可上下车一次,乘车卡当日有效
售票时间:9:00ー17:00

3.西部游览车:藻园——西洋楼遗址
收费标准:单程票价成人15元
儿童票价(1米ー1.3米)10元
1米以下儿童免票
乘车卡当日有效
售票时间:9:00ー17:00

圆明园脚踏车
脚踏车为微信扫码自助租赁
收费标准:押金450元 一小时起租,一小时后每半小时为计费单位
双人车费用每小时60元
四人车费用每小时80元
租车/还车地点是:三园交界,藻园门,西洋楼遗址
运营时间
淡季7:00ー17:00(9月——次年6月)
旺季7:00ー19:00(7月、8月)

游船

2021年3月30日,圆明园游船正式开航。为了确保游客乘船的安全,圆明园的游船每年开航前都对船舶和码头进行维修保养,并且经过海事部门的检查验收。另外,在风力大于4级的时段停止出船。
船舶种类:画舫船、手摇橹船、电瓶船、脚踏船
船舶数量:电瓶船60条、脚踏船20条、画舫船和手摇橹船35条
福海自驾船
福海码头:脚踏船和电瓶船
四人脚踏船:60元/时,押金300元(可微信支付)
六人脚踏船:80元/时,押金300元(可微信支付)
六人电瓶船:150元/时,押金500元(可微信支付)
四人电瓶船:100元/时,押金500元(可微信支付)
16座仿古画舫观光船(游览福海),10元/人
停租时间:当日下班前60分钟
交通船航线
管理处门口码头(南门)——方壶胜境码头(遗址西口),票价25元/人(单程)
观荷航线
海岳开襟南码头——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码头,票价15元/人(单程)
营业时间:
淡季8:00——17:00(3月、4月、9月、10月)
旺季8:00——18:00(5月、6月、7月、8月)

  • 开放时间

公园开放时间:
1月 1日—3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
售票时间:7:00—17:30 开闭园时间:7:00—19:30
3月16日—4月30日、 9月 1日—10月15日
售票时间:7:00—18:00 开闭园时间:7:00—20:00
5月 1日—8月31日
售票时间:7:00—19:00 开闭园时间:7:00—21:00
温馨提示:公园暂不提供行李寄存服务。

(遇自然灾害或恶劣天气以园区公告为准)

  • 票价

门票价格:25元人民币

自2016年5月1日起,圆明园门票支持市政交通一卡通(北京公交卡)刷卡支付,游客无需排队买票,直接刷卡入园。

售票处设在绮春园宫门(正常开放)、长春园东门(正常开放)、二宫门(正常开放)、藻园门(正常开放)。正觉寺门因马首展,仅开通线上售票渠道。
①大门门票:
成人门票:10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月票:每人15元/月[每月1日起办理当月月票,月票当月有效,持本人1寸照片及月票底版在售票处窗口办理];
年票:每人120元/年[每年1月1日开始办理,年票全年可办理,当年有效,持本人1寸照片在售票处窗口办理](年、月票办理后不退不换,丢失不补);
②西洋楼遗址景区(含大水法、迷宫,暂不包含展览馆)
成人门票:15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③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
成人门票:10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④通票(暂不包含室内场馆,如展览馆等)
成人通票:25元/人次;
半价通票:10元/人次;
⑤具体票价情况请参考下方《门票优惠减免规定》
1、6周岁(含6周岁)或1.3 米(含1.3米 )以下儿童免票;
2、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免票;
3、持革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的人员免票;
4、伤残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5、现役军人、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烈士家属凭有效证件免票;
6、残疾人持残疾证件免票;
7、见义勇为人员凭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免票;
8、省、部级以上劳模,凭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免票;
9、年月票仅限入园门票(不含园中园);
10、18周岁(含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不含研究生、短期培训学员、成人继续教育学生)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
11、北京市公园年票无效;

圆明园(北京)插图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