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现有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西递村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发展历史
1986年,皖南古村落主要代表之一西递村于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皖南古村落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示范窗口。
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
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首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皖南古村落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3年10月8日,皖南古村落被批准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3年,皖南古村落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文物维修保护样板示范工程之一。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皖南古村落分布在中国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
西递村位于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的西递镇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
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黟县县城东北11公里处,现为宏村镇的驻地。整个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黄山的余脉雷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栈河流淌而过,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全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偏低,云雾多,湿度大,夏洪秋旱,对农业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15.5——16.4゜C,降水量在1395——1702毫米之间。
地貌
皖南古村落地域处在黄山山脉及其南北两坡上,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具有明显的皖南山区特点。
皖南古村落地貌的发育形态,是在地壳变动和外力作用下发展演化的结果。约在距今八亿五千万年左右,经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系地层全面褶皱,构成了黄山山脉的基本地貌轮廓,以后大部处于上升时期。约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至四亿一千万年间,加里东期表现为大幅度的上升运动。大约到了距今一亿九千五百万年至二亿八千万年的时期,印支运动形成北东向的线性褶皱,构成北东向延伸的山体,从此,皖南古村落地貌形态趋于基本定型。
主要景点
宏村
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村落面积19.17公顷,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取名“弘村”,清乾隆年间避帝讳改为“宏村”,取宏广发达之意,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
2000年11月30日,第24界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国际古遗迹理事会专家大河直躬博士评价宏村为:“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屡次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多少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非常注重水系的安排。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完整。村内街巷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南湖
南湖——“牛肚”,牛形村的水都流到这里,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傍砌石立岸”。南湖呈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石板铺地,下层沿湖栽柳植杨。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大家看一湖碧水,半湖绿荷,湖畔柳枝婀娜,湖中画桥,横跨南北,将湖水分隔东西,湖周进出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及远处的群山倒映水中,雅致、清新。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图画,清代诗人汪彤雯曾写道:“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水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南湖书院是清嘉庆年间(1814年),宏村名绅汪以文、汪授甲出资在南湖北畔建造的,供孩子们上学启蒙。族人以首倡者汪以文之名,题曰“以文家塾”,又取以文会友之意,一语双关。“以文家塾”的匾额是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因书院坐落在南湖边,也叫“南湖书院”。1998年南湖书院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书院
是一座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面积十余亩,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志道堂”是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文人阅鉴四书五经、吟诗作赋;“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地;祗园则为内苑。书院前临一湖碧水,后依连栋楼舍,粉墙黛瓦、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大厅巍峨壮观,门楼保存完好,西侧有“望湖阁”,卷棚式屋顶,楼窗面临南湖,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乐彼园
占地面积3400多平方米。有乐彼堂、凝雪斋、片玉一枝廊、傍云楼、椿和堂、豫和堂等组成。院内有百年香樟和200年树龄的龙柏木各一株。清末,由于年久失修和太平天国的战乱,乐彼园内的建筑几乎不存在,2011年2月20日正式动工修建,目前已投入资金4千多万,一期工程乐彼园已基本完工,正进入精装修阶段。其园内建筑均按徽州清中、晚期的园林设计,其型制、结构、材料、工艺均保持传统。建筑所选木料均为马来西亚进口山樟木。结构为框架结构。
水圳
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总长有1200多米,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被称为“牛肠”。宏村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游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这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富有灵气,有多处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局部气温,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
敬德堂
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它位于宏村牛肠水圳下游转弯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1646年),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我们主要参观西侧这前后厅堂。“敬德堂”的“敬”与积累的“积”读音相近,正反映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主人喜好种植花草盆景,所以在正屋前留有充裕的地方。在院子左边是一个木制小房,相当于现在的温室,冬季主人把盆景放在房内。
大门之上的门楼,砖雕精美,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主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下面又是一幅喜鹊登梅,取喜上眉梢之意。再往下看,就可以看到东鹿、西马图,“鹿”是福寿禄“禄”的谐音,主人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马”则反映能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之意。紧接着是吉祥水兽图,门楼的最下层左右两下角,雕刻着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鲫鱼在艰难的跃出水面,鲫鱼跳龙门,主人希望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屋内正厅东西两侧各有六扇莲花门,中间拦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称之为“五蝠奉寿、万福万行”之意。东西厢房是主人休息的卧房,厢房窗子上楼空雕刻铜钱图案,窗下栏板上雕刻的万字图案,意为多财多福。
月沼
老百姓称月塘,位于村中心,这是所谓“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为半月形,取“花开则落,月圆则亏”之意,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你看那些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微风柔波。
乐叙堂
为汪氏宗祠。座落于村中“月沼”北侧最突出位置,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祠堂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享堂等组成。乐叙堂门楼厅保存完整,建筑风格仍保留明代特点,月梁上的莲花托、雕刻线条朴素大方。中门高大,显示出家族的显赫地位。进入前院,可见四柱三间五分贴墙门楼(又称五凤楼),气势恢宏,门楼正中写有“恩荣”二字,有家庭繁荣之意,四周都是精美砖雕,有双龙戏珠,独占鳌头,狮子戏球等吉祥图案。
进门宽大的就是议事厅,是宗族举行重大活动和议事之所。门口屏风写有《思齐公乐叙堂记略》,记录了宏村76世祖汪思齐邀好友县尹黄彪为汪氏宗祠取名的全过程。“乐叙堂”,有秩叙敦伦、承履和乐之意。屏风两侧木雕刻划出宏村一年中最热闹的节庆民俗活动,有斗鸟、击鼓卖货、天官迎福、打食桃、祭祖、凤舞等等。议事厅正前方供奉着汪氏家族的始祖(宋始迁雷岗弘村66世祖彦济公),远祖(一世祖周鲁颖川汪侯),显祖(44世祖,越国公汪华)。祠堂最为罕见的是正厅上首竟然挂着一位女性的画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是严禁进入祠堂的,即便是有身份地位的女性也只能结婚下轿或死后收殓才能进入宗祠。乐叙堂中供奉的女性祖先,是宏村水系设计施工的总筹划——胡重娘。
她是宏村76世祖,汪氏宗族族长汪辛的妻子,丈夫任山西粮运主簿,长年在外为官,宗族中的事物全部委托贤能的妻子打理。在古代,女子再有才能是不可搞风水,说村中无男丢人,于是渗透宏村风水的胡重娘力邀她父亲生前好友休宁万安风水大师何可达来宏村勘察,幕后策划,出谋划策,历时十个寒暑,引来西溪之水,最终完成宏村人工水系工程,设计完成“牛形村落”,为宏村六百年持续建设,创造了最佳的自然供水系统和村庄水景。汪氏后人一代一代感受到胡重娘为他们带来的福址,认为胡重娘的贡献远大于同辈宗族的男人,于是将胡重的画像与“巾帼丈夫”的匾额一同悬挂在祠堂中。让宗族后人永远不忘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祠堂后进称“享堂”,享受子孙烟火之所,是宗族内摆放祖先牌位的地方。整座祠堂建在村子中心地带,位置突出,景色优美,祠堂空间的序列设计和背山面水的环境,给人增添了一份灵气与神秘,让人有庄重、肃穆和敬畏之感。
敬修堂
坐落在月沼北侧西首,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它占地面积286㎡,建筑面积452㎡,屋基高出“月沼”近1米,整个房子坐北朝南,正厅前为庭院。与其它民居不同是院门外留有10㎡的空地,俗称厅坦,是夏日纳凉、冬天晒太阳及小憩聚会之处。院内西侧有二株百年牡丹。
正厅为前后二单元、三间二楼结构,厅内两侧莲花门雕饰端庄别致,左右对称,雕刻的有“福在眼前”、“平安富贵”、“福寿双全”、“草龙托寿”等图案。整个厅堂基本保持原貌,从八仙桌、八仙椅、茶几以及楹联、字画等摆设中可看出主人的文化素质和经济实力。厅堂摆设有花梨木古桌,坚硬沉重,乌黑明亮,造型独特,保存完好,实属民间罕见。
整个厅堂处处雕有寓意很深的吉祥图案,厅堂挂彩灯的灯钩木托上面镂空雕刻着“双龙戏珠”、“福禄寿喜”。天井的四周是用锡雕刻出来的图版,正中央还雕刻一块“寿”字图版,寓意高寿齐天。此外,天井的水枧原来都是用锡铸成的。左右两边保存着用锡雕刻成的两只花篮。
承志堂
(1)概况
“承志堂”,承志堂位于村中上水圳,建成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是清末宏村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整幢建筑精雕细刻、朱柱金梁,有“民间故宫”之称。
承志堂的建筑特色是整体结构非常协调,三雕精美,“尊卑位序”特征明显,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承志堂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有136根柱,60道门,60扇窗,寓意六六大顺。承志堂有9个天井,7座楼阁,前后两进,占地面积2100㎡,建筑面积3000多㎡,整幢大院不走雨路可四通八达,据说建房共用去黄金100两,白银60万两,光是堂屋里的描金对联就用去金粉5斤,全屋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了4年。
承志堂以中门、前后正厅堂为中轴线,南北纵深一进庭院,二进厅堂,东西两侧对称布局。正厅西侧从前至后设有鱼塘偏厅、庭院厢房、小天井、水井、小偏厅、厨房附属建筑,正厅东侧有书房、东前天井、东偏厅、吞云轩、东后天井、排山阁等。整栋建筑饮水有井、养鱼有塘、薪火有厨房,娱乐有内房、储粮有粮仓,养花有花园,读书有书房,招待宾客有厅堂,雨天行路有长廊。
(2)前堂
前堂也称大堂、前厅,是“承志堂”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厅堂摆设、悬挂的楹联、字画都非常讲究,整个厅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当时房主的豪华和气魄。承志堂木雕精美绝伦,以密集型劳动为代价的徽州木雕艺术精湛,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深厚的艺术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当时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物力。天井下檐四根支柱,雕有“渔樵耕读图”;前厅中门之上,有一长幅图案“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100个小孩全是男孩,雕刻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把徽州民间闹元宵的喜庆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东西边门呈古钱币形状,又很像一个“商”字,象征着财源滚滚,东边上图为“董卓进京”、下图为“三英战吕布”;西边上图是“战长沙”、下图是“战宛城”,横梁上雕的是“甘露寺”、“长坂坡”、“定军山”等三国演义战争图,画面栩栩和生。
额枋上的木雕图案——“唐肃宗宴百官图”。在长约2米,高0.33米的木雕图案上,四张八仙桌一字摆开,众官员围着正在弹琴、下棋、看书、作画。30多个官员坐、站、行、止姿态各异,各得其乐。图上东角有一佣人正在烧茶,茶壶冒着热气,火炉边一佣人正在扇火,西角有一理发匠,正在为一官员理发挖耳朵,整个画面线条清晰,构图巧妙,形态极逼真,5、6厘米厚的额枋上雕出7、8个层次,极富有立体感。
前堂左右是卧室,外有过厢,卧室厢房是双扇莲花门,门上雕有万事如意图案,图案有两对鱼,意思是吉庆有余。格扇门上有四个图案,两边共八块,雕的是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人物,每个仙人旁有一道童,共16人;中间裙板雕有渔樵耕读图案;下端还雕有福、禄、寿、禧四星高照图。前厅楼上是闺房,房顶上有大窗,采光性能好,便于小姐绣花描红。楼上四周是绣楼,可以走路,还有花栏轩。花栏轩设有了望窗,小姐从这里可以窥望楼下大厅。
(3)后厅
后厅为长辈老者居住的地方,结构和前厅基本相同,木雕内容与前厅明显不同。后厅描写的是高龄高寿,多福多寿多禄,世代发达,寓意深刻。柱石上均雕有寿字,额枋雕的是“郭子仪上寿图”,正中雕的是郭子仪夫妇,两边是来贺寿的文武百官,跪着拜寿的是儿、媳下辈;下枋雕的是“九族共荣图”(或“九世同堂图”);两边支柱上南寿星老、北寿星老,上枋八个小支柱上雕的是仙鹤长寿等图案。天井四周有锡制“百天受禄”四个大字,即世世代代有人在朝里做官受禄,永远富贵的意思。
(4)娱乐场所排山阁、吞云轩
正屋左侧往东过中门,是一个天井,天井上首一厢房名叫“排山阁”,这是专门搓麻将的房间,名字取自搓起麻将的哗哗声,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下首厢房名叫“吞云轩”,是专门供吞云吐雾吸鸦片的地方,天花板上彩绘的有云雾,还有精美花卉,据说这是罂粟花。
(5)鱼塘厅
承志堂西边的一小块三角形余地,建了座非楼非阁非亭的建筑,一般叫它“鱼塘厅”。据传当时建筑承志堂大院楼房时,靠水圳多了这块三角形空地,工匠就对这个空间精心设计:小天井下有一汪鱼池,圳水从外潺潺流进,又通过石栏缓缓流去,池畔上设“美人靠”,可凭栏观鱼,多余数十平方米,建成小客厅和小居室,墙上设石雕漏窗,雕的是喜鹊登梅图案,四只喜鹊有飞的、睡的、叫的、跳的,姿态各异,又称“四喜图”,是徽州石雕精品。鱼塘厅空间利用非常巧妙,整体设置使人有一种雅致清幽的感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吉姆斯博士来参观时,见了这鱼塘厅的设计,大为惊异,原来他们研究多年的课题“建筑巧用三角空间”,答案在中国一百多年前的小山村就已成为现实。
树人堂
建造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汪氏91世祖汪星聚建造。汪星聚身为京官,整幢建筑式样,中规中矩,高朗明快,尽显徽州官宦人家的气派。大门八字门楼朝东南,悬房结构的内门楼。里外呼应,厅堂高大,天花粉绘,兰花彩蝶,是古徽州传统民居中隐隐透出的时代新意。当然,门窗栏板的精美木雕,亦是出自当年雕匠高手。大厅门、窗主图案为宝鼎、宝瓶,两边窗户上方各有松鼠和葡萄,象征着勤劳致富、硕果累累。下方窗栏板上雕刻着典故:“尧帝让贤”和“周文王访贤”图。雕刻十分精细,而且层次比较多,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两侧厢房莲花门中间栏板雕刻着大片的蝙蝠、寿桃、铜钱,意为“福禄寿”之意。
腰板雕刻木雕精细繁多,有八仙手执之法器,如:铁拐李的拐杖、吕洞宾的宝剑、汉钟离的扇、张果老的鱼壶、韩湘子的萧、曹国舅的黄金笏 、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暗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此之外房主还在腰板上方刻有两枚象棋子“卒”、“仕”。此意暗指:房主心念百姓,事事要以百姓为重。此宅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正厅东侧利用全幢六角形宅基的一个角,引进水圳活水,掘一小池塘,小小庭院间,高墙斑驳,花坛里南天竹红果灼灼,青石栏杆,长条石花台,盆景错落其间,塘南小玻璃厅一间,名曰“鉴园”,过去是家塾,延师教子孙的地方,斑驳的高墙之下有一塘活水,气宇轩昂的厅堂之侧另藏一方秀气。粉彩画、玻璃厅,西洋之风悄悄的融入了徽州古宅,精木雕、秀花园,树人堂实属徽州古园另有一番古韵。
桃园居
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房东曾于院内植一稀有品种的桃树而得名。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大厅房门及窗户和书厅雕花门上。大厅门、窗主图案为宝鼎、宝瓶,窗户开口为挂络式,两边窗户上方各有两个守窗“童子”,窗栏板上的四只喜鹊、六只麒麟犹如活的一般,寓为“四喜六顺”,房门上部为“藤结花”,每扇门上的“花心板”上的人物均为历史典故,其中东房门里扇 “花心板”上为“四爱图”——王羲之戏鹅、陶渊明赏菊、李太白醉酒、欧阳修放鹤。另外两厢的葡萄挂络,双狮雀替均属珍品,挂络中的飞马寓“飞黄腾达”之意。
村口大树
宏村村口,一眼望去,可见到两棵有500年树龄的古树。这两棵大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南侧的白果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因为银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而这棵银杏又有500岁,所以大家把这棵银杏称为村口“瑰宝”。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这里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距屯溪约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西递原名西川,西递村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0余年,后因徽州府于村3华里古驿道处设“铺递补所”而改称今名,村中保存完好的124幢明清民居,大多为三间与四合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马头墙、小青瓦,目“布局之下,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都是国内罕见,被游客、学者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
西诺距黄山市府所在地中深54公里,距野具具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
千多。据中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器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十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
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殷,但仍保
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村是以宗教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西递村四面环山,东西约长800米,有三条溪流
从村北、村东流经全村后在村南会源桥处汇聚。西递村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形成船形的船体,村落四周的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整个村庄。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西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用黟具本地产的青石铺就。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富有韵律感。宽约3米的正街、横路街、前边溪街、后边溪街等四条街道,构成了村落的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辐射全村。住宅大多临水而建,有精雕细刻的八字大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形状各异的石雕漏窗及街头巷尾的石登、水井、石板桥,这些建筑和物件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西递民居外表简朴,墙面出于防盗安全的需要,基本是用封闭的外墙围护,对外窗户很少,多以黟县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镇嵌门罩,多用砖石雕刻,以花鸟中鱼或历中场景为题材,寓意深刻,极为精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房间的梁、枋、斗横、雀替、隔扇和凭空窗上的雕刻,雕工细腻,异常精美。建筑上多用木雕、石雕、砖雕,这是明清徽派民居建筑的又一典型的特征。西递村内现存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祠堂3幢,道路、水系均维持原状,正街、横路街和40多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都得以保留,使得西递堪称徽州古村落中的典范。
西递敬爱堂
敬爱堂位于前边溪东岸,是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典型徽派砖木结构建筑,也是西递村现存最大的祠堂。敬爱堂门前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步入中门为祭祠大厅,大厅分上下庭,中间有大型天井。敬爱堂是祀拜祖先、教育后代、凝聚宗族和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于1992年重新修复,现被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西递追慕堂
追慕堂位于大路街上方,建于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用以追思慕念胡氏先祖。使后人勿忘当年的李胡渊源。追慕堂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风格独特,极为精美壮观。
西递旷古斋
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幢清朝时期典型的徽派庭院式的私家宅院。斋内的砖、木、石三雕都基本保持原样。正厅堂前摆放有西递古村落全景大沙盘,形象地再现了古村落的整个布局和山形地貌。
西递瑞玉庭
瑞玉庭位于横路街口,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徽商住宅。从上而下整体看来似“商”字形状,当人从下穿过时就与其组成了完整的“商”字,寓含着”人人皆经商”之意,这是徽派民居厅堂里的一个独例。
西递桃李园
桃李园位于横路街中部,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是西递微商胡元熙的旧宝,也是西递唯一的住宅、书馆相配的建筑。后进厅堂两侧有12块雕花木板,上面依次镶有书法漆雕《醉翁亭记》全文是出自康熙年间古黟书法家黄元治之手,十分珍贵。
西递西园、东园
西园在中横路街上、建干清雍下年间,距今有260年历中,是清道光年间四品官胡文照的私宅。庭院介前、中、后三进,以低墙相隔,院内有花草树木、鱼池假山、匾额漏窗,用的是典型的徽派造园手法。东园与西园相对应,是一组多单元的古老住宅,风格古朴,不事华丽。
西递膺福堂
膺福堂是西递官职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的私邸。”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三进三楼结构。膺福堂是典型的徽派四合院,屋内的隔扇门皆雕成莲花状,精制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狮,尽显官商府第的气派。
西递仁堂
仁堂位于大夫第后弄的前边溪畔,建于清康熙年间,原为村中徽商泰斗,有”江南六富”之一美誉的胡贯三晚年的居所。仁堂古朴而典雅,房屋是五间二楼结构。惇仁堂后来还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递创办黟县第一所“崇德女子学堂”的大家闺秀黄杏仙的故居。
西递尚德堂
尚德堂位于前边溪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是目前西递古村落里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筑。
西递走马楼
走马楼位于西递村头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在此凭栏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八面来风,令人心旷神怡。
西递绣楼
绣楼位于西递村大路街与横路街交汇处的大夫第边,传说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楼上抛绣球择婿,因而又被称为”小姐绣楼”,绣楼占地仅6平方米,但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十分玲珑典雅。
西递桃源洞
桃源洞在西递村西南8公里的石墨岭南麓。这里山崖陡峭,河水湍急,古人在崖壁上凿通一洞,洞深3米,一条石板栈道穿洞而过,是古代府县往来之要塞。1956年,黟渔公路施工,将洞口炸开,如今遗址可见。
西递胡文光牌坊
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文物价值
世界遗产
遗产名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and Hongcun
入选时间:2000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v)
地理位置:N29 54 16 E117 59 15(西递)
N30 00 13 E117 58 54(宏村)
遗产编号:1002
遗产描述:
宏村、西递是中国皖南民居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著名景点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西递距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规划、古建筑和装饰,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文化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历史价值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
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建筑价值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筑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文物保护
2004年起,黟县政府每年拨出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白蚁防治,采取国际新型的IPM饵剂系统,对祠堂、古民居内的木结构进行生物防治,有效解决了白蚁等害虫的危害,确保了古建筑安全。
2013年,皖南黄田村和呈坎村两个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文物维修保护样板示范工程,之一,旨在通过对古村落民居的重点维修和古村落整体保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古民居维修标准,探索全国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模式。工程包括黄田、呈坎两个古村落以及河北省易县清西陵等3个。黄田、呈坎古村落整体保护维修示范工程试点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古民居单体的修缮保护,古民居消防、技防、防雷设施建设,古村落环境整治和历史风貌的恢复等。
2014年,黄田古村落整体保护工程稳步推进,一期7个文物点的维修方案已获批并开始动工,二期12个文物点的维修方案编制也已获得批准立项。整个工程将历时4年。
旅游指南
交通路线
坐火车到黄山火车站,到火车站出站后打车到新汽车站,然后再乘屯溪至宏村的旅游公交班车。游览线路:月沼风荷 →敬修堂→承志堂→德义堂→树人堂→桃园居 →红白古树→南湖书院→南湖
餐饮
较常见的小吃有宏村御饼、腊八豆腐和千层饼。徽州菜肴中名声最响的是臭桂鱼和毛豆腐。
住宿
宏村的客栈比西递要多。建议不要住专门的旅店,找一家民居住下感觉相当不错哦。
1 自动引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