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古九州之首,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面向社会公示了20家新5A景区,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古城旅游区入选5A级景区。

2017年2月25日,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古城旅游区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州古城(山东)插图

青州概况

青州位居齐鲁大地的腹地,山东半岛的咽喉处,是山东中部的交通枢纽。198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州市,面积1569平方公里,现辖4个街道,8个镇,总人口96万(截至2020年)。

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多年以前,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5000年。

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改堵为疏,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冀、兖、青、徐、梁、扬、雍、豫、荆),青州即为古九州之一。中国古老的历史著作《尚书·禹贡》中已有“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的记载。意思是说,青州的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泰山,书中记载:“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解释为,青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被称之为青州,又因为是第一个可以看到太阳升起的州,故又被誉为“东方第一州”。

青州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有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此地。西汉元封五年,汉中央政权在全国设13个刺史部,巡治各地,青州是其中之一。

青州人杰地灵,藏龙卧虎。有刚直威猛国之栋梁的文官武将,还有成就卓越名贯古今的文学大家。宋代名臣寇准、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先后知青州,其清廉之名为人们所敬仰;宋朝宰相王曾连中三元成为历史上的科考奇迹;赵秉忠状元卷真迹名闻遐迩,是当之无愧的国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是一个学术上的高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是登一代婉约词之巅,其缠绵悱恻低徊婉转历千古而不衰,至若燕肃、陈经、刘珝、冯溥、李文藻等青州籍历史名人,更是灿若星辰。抗倭名将邢介名震朝鲜半岛令倭寇闻风丧胆。

青州“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名胜荟萃,风光秀丽。在青州境内的云门山大寿字仅仅下边的寸字就有2.3米高,素有人无寸高之说;驼山东南面的千寻巨佛,则为世界之最,全长2600米,令人叹为观止;驼山石窟造像群为我国东部之最,保存着从北齐、隋、唐时期的石佛造像638尊,大者高逾7米,小者不过方寸,其精美的雕工是其它同时代造像所不能比拟的,充分显示了当时青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玲珑山上郑道昭的魏碑真迹,为中外书法学者流连忘返。以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而建的范公亭,西南山区的仰天山、泰和山,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的真教寺,明代衡王府的午朝门,宋、明、清几经修缮的万年桥,以及建筑年代距今500多年的王府花园、宰相府第——偶园等等都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昭德古街被评为中国十大古街之一,此外,像井塘古村、双镇流域等等……山山水水、一景一物无不具有诱人的魅力。

青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发展历史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青州是古九州之首,有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汉代的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州市。

青州市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被列为山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新时代下,青州市将继续按照省和国家的发展要求,以建设“五强四宜”美丽青州为目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地理位置

青州市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县接壤,东北与潍坊市的寿光毗连,总面积1563.8平方公里,跨东径118°10′~118°46′,北纬36°24′~36°56′范围内。胶济铁路和羊临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青州内交叉贯通,309国道、352省道等穿境而过,济青高铁在青州设青州市北站。

名称由来

《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菜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青州这个名称,始见于中国最早的地理专著《尚书·禹贡》。大禹治水,排除洪涝,把全国按照山川以及河流的走向划分了九个区域,这九个区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古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梁州、豫州。书中记载青州的范围是”海岱惟青州”,意思是东到大海,西到泰山,都是古青州的地域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这时候的青州只是个笼统的地理区域概念,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管理范围。
在九州中,青州的位置在中原大地的最东方,根据古代盛行的五行学说来看,东方属木,木颜色为青色,所以青州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晋朝王隐说:东方少阳,其色青,其气清,岁之首,事之始,故以青名也。意思是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气青色绿,万物茂盛,生机盎然,是一年的春天,事物的发端,由此可见,在我们先人的理念中,青州确实是一个包含无限发展生机和希望的美好家园。
  
在九州中,青州的位置在中原大地的最东方,根据古代盛行的五行学说来看,东方属木,木颜色为青色,所以青州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晋朝王隐说:东方少阳,其色青,其气清,岁之首,事之始,故以青名也。意思是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气青色绿,万物茂盛,生机盎然,是一年的春天,事物的发端,由此可见,在我们先人的理念中,青州确实是一个包含无限发展生机和希望的美好家园。

城内结构

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其中,北门大街、偶园街、东门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街巷,游客走在其中将领略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许多诗句,不管是王心鉴的《游云门山》:“闲访云门山,悠然踏龟鳞。移步皆苍翠,招手即白云。勿扰陈抟梦,恍闻范公吟。明月照青州,仙境蜕俗痕。”还是赵居贞的《云门山投龙诗》,都把青州的美景,刻画得激动人心。

青州古城(山东)插图1

建筑特色

民居特色
青州民居院落的一些门窗细部和建筑色彩等方面具有宋明时代的典型特征,整体简练凝重大气,而不失细部的细腻奢华。如常采用竖棂和方格窗、正厅前常建有露台、插栱的应用、屋脊端部基本不起翘与垂脊形成有力的直角交叉、举折大多符合清早期雍正年间编写的《清代官式营造则例》,而在墀头部位的框边又常带有莲花须弥类型的雕饰、重要厅堂的屋架会有绿旋子带锦文彩绘、室内的隔断装饰也大多为方格,清代晚期建筑隔断会有较华丽的装饰,颜色多为暗红等。青州沿街商业建筑色彩基调以沉稳的黑色为主,边框、封檐板等勾饰红色边框或绿、青、黄色色块。门板或沿街大门上张贴红色对联或年画,以街中色彩艳丽的行业悬挑幌子和遮挡布幔、广告牌匾等来体现大街热闹的商业氛围。青州民居以硬山式为主,用小青砖仰铺,屋脊平直,或实心砖或小瓦片堆砌;垂脊或合瓦三道,或竖砖上合筒瓦,一般带外撇戗脊。

偶园假山
偶园原是清初大学士、太子太溥冯溥的私人花园,系清康熙初年所建,是全国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它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园林建筑艺术。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已经四百余年,三株明代留下来的迎春花,虽“老态龙钟”,但每年隆冬都会绽开满枝黄花,迎接春天的到来。在偶园最富有吸引力的就是偶园假山了,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园东、南两墙环列,乍看并无奇特之处,细考究则颇有趣味,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于一园之内显出千里之势,据专家考证,青州偶园假山是全国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假山。

真教寺
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市东关回族聚集集中的昭德街。据寺内碑文记载:大元大德六年(公元一三○二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为我国元朝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早在元代就被封为官寺。寺内有明朝朱元璋题的“百字赞”碑,历来是山东东部伊斯兰教活动中心。真教寺熔阿拉伯建筑艺术与中国建筑艺术于一炉,远看象中国古式建筑,近看又处处有着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印痕。作为主体建筑的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等,全都排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配列,三进院落,拾级而上,完全是中国宫殿式的建筑风格。

棋盘街
位于昭德历史文化街区内,因街道密集,商铺林立,得名棋盘街。

主要景点

有北门大街、东门大街、偶园街、北营街、南营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馆、三贤祠、李清照纪念馆、万年桥、宋城、偶园、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贡院、府衙门、府文庙、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书院、南门、魁星楼、欧阳修山斋、李清故居等120多处景点,还有上百处老字号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青州传统的市井风情和社会习俗。

阜财门
阜财门是古南阳城的南门。南阳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金、元、明、清为路、行省、府署所在。初为土城,砖城建于洪武三年,城墙高12米,厚6米,长13华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个(《蕉砚录》:城周围十三里零三步,垛口称一千七百七十五,实一千七百七十七。),有海晏、岱宗、阜财、瞻辰四座城门,衙署、庙宇、教堂、书院、府邸、公馆、会馆、商号、店铺、票号、镖局等罗布其中,为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城”。礼部尚书冯琦曾对青州古城有这样的评价:地控海邦,万里扫鲸鲵之浪;云开天府,千山当虎豹之关。明代吴斌的《青州歌》中也写到:“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羽林兵卫若熊虎,剑戟耀日寒光浮。”因古南阳城形似卧牛,故又俗称“卧牛城”。

现重建的阜财门及城台是按照历史原貌进行设计复建。城门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二层重檐带周围廊歇山式建筑,为砖木结构。南城门城台内设两层,古时作为藏兵洞,城台中部的券洞内两侧各设有三个券洞门进入藏兵洞,通过楼梯可上达城门楼内。城台东西两侧另设东西登城马道。

阜财门,之前称作云山门。历史上的南门有二重,头道城门外有跨涧石桥,称“官桥”。据志书记载,青州府城南门“崇宏壮阔,与东、西、北三门迥殊。”这是因为城面南而立,当为正门。进入南门是瓮城,比较宽阔,但当时仅有两家住户。瓮城之内曾有照壁。

第二重城门上原来悬有汉白玉匾额,上有牡丹、熊和霸鸟图案,据说,其寓意是青州为雄霸一方的富庶之地。门洞两侧各有藏兵洞三个,别看这洞门小,但里面却又深又宽阔,足以藏兵。旧时,进了南门,东向为隙地,内有一庙宇俗称“疙瘩庙”,人有患荨麻疹的,拜之极灵验。而庙的正名应称“太尉庙”,祭祀的是宋代周氏太尉,本地人。进门向北即是南门大街,街面用条石铺成,长约200余米,尽头处为东西向的万寿宫街,再向北即偶园街。南门大街两侧有东华门南巷、万寿宫街、九曲巷等街巷,有天主教堂、胭脂井、海岱都会坊等。

海岱都会坊
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设立了这座牌坊,该坊四柱三门式,总高度9.4米,总宽14.4米。四柱三门式,中间之门宽阔,可以通车马。一般情况下,官员可以走中间,平民百姓只能走两边的小门。

一门科第坊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复建。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92米,总高度11.32米。 青州冯氏家族自冯裕开始,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自明正德三年(1508)至明万历元年(1573)冯氏三代65年的时间内,先后有冯裕、冯惟重、冯惟讷、冯子履、冯琦、冯瑗等6人考中进士,冯惟健、冯惟敏、冯子咸等3人考中举人。历史上,冯氏为青州的名门望族之一,声名显赫,被称为“北海世家”,亦称北海冯氏。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冯裕、冯溥、冯琦等名人,如:明代,冯裕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冯琦官至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襄;清代,冯溥官至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在过去,牌坊不是随便可以立的,是有明确规定和程序的。这一门科第坊也是经过皇帝批准的。你看,这座牌坊的题额是“一门科第”,顶额有“圣旨”二字;小字右边是“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共六个进士、三个举人,左边小字是“大明工部奉敕立,万历丙戌榖旦”;南面抱驻联,上联是“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下联是“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江玉坤撰联,张诗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阎金亮撰连,张诗杰书丹)

大学士坊
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该坊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5.94米,总高度12.65米。翟銮,字仲鸣,青州府诸城县(今诸城市)人,以锦衣卫籍举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首辅),卒谥文懿。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因为翟銮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张景孔撰联,沈铁君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阎金亮撰联,陈铸书丹)。

柱国坊
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2014年,复建,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2.78米,总高度12.74米。 刘珝,字叔温,明代青州府寿光县人,今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弘治三年卒,弘治皇帝为之亲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青州府、寿光县都建祠祭祀。

顶额为“敕赠”,题额“柱国坊”,题额右边的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珝”。“柱国”是文勋封号。左边落款为“弘治辛酉榖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此联为弘治皇帝御制祭联,刘杰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张景孔撰练,刘葆君书丹)

万寿宫街
东西走向,因街北有万寿宫而得名。东接云门山路,西至玲珑山南路,又西斜对心寺街,条石铺设。万寿宫为地方官员遥拜皇帝之所,始建于清初,民国前期拆毁。 万寿宫街以南分别有:团圆阁西巷,因该路东侧三官庙有团圆阁而名,北起万寿宫街,南至城墙;四井口巷,北接万寿宫街,南抵城墙,因巷内有四井口得名。据传,该井始凿于北魏后期,口阔井深水涌,为安全井上覆有石板,开四口,可同时供多人取水,故曰四井口。以北有九曲巷,因此巷狭窄多曲折而得名,西接玲珑山南路,东连南门大街,北临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
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最初规模较小。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法国梅神甫接管后第一次购地扩建。民国二十年(1931),益都天主教堂正式由烟台教区划出,直归罗马教区管辖,设立青州教区,统管益都、临朐、昌乐、寿光、临淄、高苑、博山、博兴、广饶等十县的教务。由法国神甫卫国栋任独立教区的第一任主教。随着天主教的不断发展,1933年又在原址上重建了规模更大的天主教堂。主教堂外型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大门座西面东,门楼为西洋尖拱式。

教堂以南原为修女院,当地百姓称作“老姑院”,解放前教会在此院办过孤儿院,收容社会孤儿数十名。解放后这里由政府接管,院内孤儿都陆续做了妥善安置,少数孤儿于五十年代初随同修女、大姑并入坊子孤儿院。解放前夕,华东局创办的青州建设研究会曾在此办公,原设在弥河镇大关营村的华东局保育院南迁前也曾在此暂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天主教爱国会得已恢复,办公地点暂设在修女院内。1997年,青州市政府拨款在修女院旧址重建天主教堂。新教堂坐西面东,外型仍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东西长40米,南北宽18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迎面坎山砖雕精美别致,顶部有三座尖塔高耸入云,其中间一座高35.8米。三个红色大门圣洁典雅,正门上方雕有耶稣像,两边门上方有白色和平鸽,继上雕刻着“荣主”、“益人”四个大字。四周墙体青砖到顶。堂内西首设圣坦,四周墙壁挂着数十幅精湛的艺术油画,内容多为救世主耶稣活动的圣迹。堂前院北侧有人造假山,院中有各种奇花异草,环境幽雅,设施完备,是教友们的一处极好的活动场所,礼拜日,有众多教友按时来此作弥撒。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益都主教区”均设于此,辖管西至淄博以东,东至烟台(青岛除外),北至寿光,南至临沂等数十个县市区的教务。近年,本市范围内的上院、辛庄、北枕头等多处分教堂均修复一新,正常的宗教活动常年不断。

尚书里坊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石茂华而立,被毁,后根据史料在原址复建。该坊四柱三门式,总宽度13.8米,总高度11.48米。 石茂华,青州府益都县人,字君采,号毅庵,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文治武功,政绩卓著。后以养老致仕归家。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歉,朝廷以他曾在此地任职多年,民望很高,又重新起用,命其前去督抚救灾。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为旌褒石茂华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并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建造了此坊。

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江玉坤撰联,刘三民书丹);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闫金亮撰联,王建军书丹)。可以说,这两副对联是对石茂华政绩的高度概括。石茂华的事迹除见于史料记载外,还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如《聊斋志异》“谕鬼”一篇,说的是石茂华镇鬼的故事。民间还有石家“八把黄伞出南门”的传说。

偶园
坐落于偶园街中段路东。偶园街全长约1000米,南接南门大街,北至县十字口,是古南阳城纵贯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过去曾称估衣市街、中山街、新民街、民主街、民主北街、东方红路,后因“偶园”改称偶园街。

偶园,最早为衡王府的东花园,后为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冯氏是青州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自始祖冯裕开始,世代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诗书文脉代代传承。 冯溥,字孔博,又字易斋,青州府益都县人,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冯溥学识渊博,生性刚正不阿,深得康熙帝的重用,康熙皇帝称其为“辅弼重臣”,并赞扬他“端敏通达”、“勤劳素著”。冯溥秉性耿直,敢于直谏,向皇帝提出过许多治国安民之策,为百姓作了很多好事。

历史上的冯溥,还曾有一个甘冒杀头之罪的义薄云天之举。那就是冯溥与其子冯协一的故事。清顺治十六年,南方发生变乱,平定之后,当朝官员有王主事明新受牵连,遭受灭门之灾,家人女眷充军。在充军路上行至红花铺时,怀孕的小妾产下一儿。杨姓老仆人说,覆巢之下无完卵,王家血脉寄于此子,我们投奔益都冯家吧,主人曾是冯氏门下。当深夜赶到冯家时,恰逢冯溥在家,冯溥慨然日:“此我事也。”说这就是我的事情,冒着杀头的危险收留了这个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取名协一,意思是视同己出,长大后为官,历任广州太守、台湾知府,为大清边防发展稳定做出很大贡献。这个故事载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成书的《觚剩》中,作者钮秀,字玉樵,江苏吴江人。

冯溥在京城时,曾得元人之万柳园,园内因遍植柳树而得名。康熙二十一年,七十四岁的冯溥告老还乡,购得此园,取“无独有偶”之意,谓之“偶园”。(《清史稿》说此园是康熙帝所赐,近年根据冯氏研究者考证,实际上在冯溥致仕之前就已经购得此园。)

偶园北面与古朴宽大的冯氏宗祠、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互相衬托,实际上是一组宅第、宗祠、园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古代建筑群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宗祠和宅第大部分都已经被毁,但花园仍保持完好。因为以前是衡王的东花园,因此,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尤其是园内的假山,构思巧妙、手法高超。其艺术构思与叠石风格技巧与中南海瀛台完全一致。据园林专家考证,青州偶园是明代中国造园名家张南垣的之子张然的作品。

园内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来花香依旧;园内“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弥足珍贵,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之说,更有园内假山堆砌,精巧别致,小桥流水,古柏参天。 走进园门,一条砖石甬道向东延伸,路旁竹影摇曳,花香扑鼻,四株明朝的大桂花左右对称排列。据记载,这些桂花是明朝衡王府的遗物,至今已经历了四百多年,现仍枝繁叶茂。旁边这个朝北的小门,上书“偶园门”,透过小园门和墙上的漏窗往里看,只见亭台错落,山多林茂,如同国画一般。

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又名“石景园”,园内怪石点缀,古梅苍翠,令人心旷神怡。院中坐北朝南的古建筑,叫“佳山堂”,是冯溥待客和写作的场所,也就是会客室和书房了。冯溥在偶园内生活了十年,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记录了他晚年的悠闲生活,所著《佳山堂集》就是以佳山堂命名的。

堂前沿东、南两墙成半月形环列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三峰假山了。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的叠石家张南垣之子张然设计,浓缩了九州的山川秀水,被誉为“国宝”。假山取材于四川峨嵋山和青州南山上的花纹怪石,而且山石的堆砌也是按照岩石的固有的纹路,自上而下,有机排列的,确实达到了弄假成真的程度,而且不失天然之美,显示出张南垣家族叠山造园技术的高超。 假山分为东、中、西三峰,山上有石涧、石洞、暗道、平台等,形体浑厚多变,充分体现了古代园林假山连、接、拼、挑、飘、透、悬、垂的组合形式,山体不大,但布局得体适宜,给人以一种山峦叠障的感觉。

假山西峰比较平坦,上面有水井,井水流下来形成一挂瀑布,注入山下的瀑水池。池北的亭子叫“近樵亭”,游人走到这儿,可以在此稍事休息,观赏水池中鱼儿嬉戏,池中水循山向东流去,水上叠石为桥,名“瀑水桥”,过石桥可进入一个石洞,先往东南走,再往南一折,脚下越来越高,顺势渐进,不知不觉登上山腰,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了。中峰最为险峻,向东则登上了主峰之巅,远山近树一览在目,峰东北临水,壁上有石窟,俯身入窟,开始,光线昏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婉转西行,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是已经进入一座方丈石室了!顶部有一裂缝,阳光自缝中射入,耀人眼目,再往南转,洞顶有一圆孔,孔中窥天,恰似悬在头顶上的一块玉璧,这座暗室给整座假山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走出暗室往东走,就可见山腰处的“卧云亭”了。亭子下临山涧,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泉水自横石桥下流出形成洞泉水,与西南流过来的瀑布水汇合后,沿山根向北流去,注入北边的方池。卧云亭后石径崎岖,盘桓而上,可走假山之东峰,沿石径继续北去,可登松风阁,举目四望,全园景色可尽收眼底。我们随着水流登上了大石桥,桥下池内鱼儿嬉戏,荷花盛开,桥北面的门是楮绿门,出了楮绿门,右边建筑即为“松风阁”,它为全石无梁建筑,结构奇特,冬暖夏凉。

偶园内不仅有全国唯一的三峰假山,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在中国赏石界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奇石收藏家所推崇。 据传说,这四块奇石是明衡王朱祐楎过寿时,地方官宦贵人赠送的礼品贡石,每一块都玲珑剔透,气度不凡。专家评价,四石“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蕴含着书法篆刻的神韵,并依其形似与神似,分别取名为“福”、“寿”、“康”、“宁”四个吉祥的字,给石头取上吉祥的名字,存于园内,也是象征着家族兴旺,福寿康宁,透出了浓浓的隐逸意识以及博大精深的石文化内涵。

前面为牡丹园,旧为冯溥的住宅,现遍植各种名贵牡丹,园中伫立的是“福”石,这块“福”石,高2.4米,宽1.63米,体态雍容华贵,与偶园的牡丹相映成趣,它玲珑剔透,周身多孔,若在石下点燃柴草,那么烟雾穿行各个孔中,缭绕而升,甚为奇观。

青州有两“寿”:一是云门山上的大“寿”字,二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寿”石了。石高2.4米,宽1.7米,坐南面北,周身也有很多孔,漏透皆备,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孔。透过石孔,则可看到对面的“康”石了,石高3.7米,宽1.2米,婀娜多姿,形同鹤立。四石中形态最好的就是“宁”石了,它竖立于偶园甬道南侧,高2.3米,宽1.2米,兼具瘦、漏、透、皱之特点,清奇拙怪,气度不凡。

关于这“福、寿、康、宁”四大名石,在青州还流传着一个“一两石头一两银”的传说。据说,冯溥去世后,家境逐渐败落,他的后人靠变卖家产维持生计。有一个南方富豪来冯宅买古玩时,看到了这四块奇石,惊叹不已,请求主人卖给他。于是,商议好价钱是一两石头一两银,称一下石头有多重,就用同等重量的银子来换。富商马上回去筹措资金,准备第二天一早来买奇石。主人这边却一夜无眠,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了。他想,如果把这镇园之宝也卖了,那不是要留下败家子的骂名吗?可君子之定,又岂能说变就变,一直想到天亮,也没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夫人献上良策。一会儿,南方富商就兴高采烈的来了,迫不急待的想交银子取奇石。这时主人说,称奇石时要把奇石下面的石制雕花底座也称上,富商一听傻了眼,因为四块奇石下都有一个底座,这些石制底座比上面的奇石还重,即使再富有,也买不起了,只好告辞。主人既没有食言,又保全了镇园之宝。否则在300年后的今天,我们就无法在此领略到“福、寿、康、宁”四大奇石的风采了。这四块奇石的价值,现在则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

偶园中,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就是“大齐碑”,碑高4.45米,宽1.6米,厚19cm,青石石质,碑首作半圆形,高129cm,以高浮雕技法刻两条俯首盘旋的巨龙,中题阳文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3行12字,字径17cm,中有界格,题额两侧各有一小佛像,碑的正文为阴刻隶书,29行,原文共1635字,现存1500字,碑文记载了北齐青州刺史娄定远重修南阳寺的功德、青州地位的重要以及南阳寺的位置等资料。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字径67cm,原系唐代李邕书写的龙兴寺寺额,金皇统六年(1146年)摹刻于碑阴。这块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的石碑,文物和艺术价值极高,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偶园规模虽不大,但结构严谨,布局得体,景色小巧而精致,紧缩却不繁琐,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园林建筑艺术。现在的偶园,除去尽量保持它的原貌外,还新添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用“青州怪石”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水石盆景,使古老的偶园锦上添花,风景更加靓丽!

基督教堂
187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青州。1879年,英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库寿宁等来青,先在青州市民主街中段路西购置部分土地,建了部分平房,成为青州基督教最早的活动场所。1909年,牧师卜如斯,聂德华等偕英藉工程师,由英浸礼会投资,在原址正式创建了大基督教堂,即现在大家所在的地方。该教堂占地面积二千六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四百多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以欧式为主调,与天主教堂不同之处是,它巧妙的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除大教堂之外,周围还有许多辅属建筑,形成一宏伟的建筑群。包括:大教堂,小礼拜堂、博物堂,牧师寝舍及办公用房等。欧式的尖拱大门坐西面东,门两侧有欧艺铁护栏,护栏两旁为青砖灰瓦西式尖拱门窗的沿街东屋数间。大门内青砖甬道直达月台,月台台基高1.3米,月台之上是主体建筑大礼拜堂。教堂面阔五间,进深九间,面积614平方米,正中不留门,尖顶大坎山两边各有一六角型三层柱式钟楼,曰“恩光楼”,楼高15米,上为六角亭顶,每层周边有拱型修长小窗。楼的底层正面各开一尖拱式大门直通教堂内。教堂内装饰独特,正面西首有一突出的圣坦,上有祭台,台前有一直径二米的圆形地下净池,据说供教友听课前净手净身之用。教堂内两边有东西两排拱式木制框架,更显堂内庄严肃穆。大教堂前月台下南北各有平房十一间,北为办公场所,南为教会原先建的博物堂。

据考证,青州博物堂始建于1887年,而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馆建于1905年。因此可以断定,青州博物堂是当今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它比南通博物馆早了8年时间。对此,国家文物部门非常重视,专门到青州调阅了相关资料。博物堂正门设在南屋东山,山尖两旁有尖顶小塔两座,正上方嵌一竖型匾额,阳刻“博物堂”三个大字。大门两侧墙上各嵌两块青石立式石板,上刻楹联一幅,上联为:“飞潜动植群生悉上帝慈悲实验”;下联为:“电磁声光诸学皆下民富强本源。”博物堂面积虽然不大,但内藏展品十分丰富。大到虎狼狐鹰,小到蝴蝶昆虫,实物标本无其不有。还有许多从欧洲带来的显微镜,地动仪、天文图、福音画片等。因是免费参观,全日开放,故每天有众多的民众来此参观以饱眼福。随着形势的发展,1905年,牧师怀恩光又在济南府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类似博物馆性质的展馆,名“广智院”。该院建成后,便将青州博物堂的大部设备及展品调往济南充实了广智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教堂首当其冲,红卫兵首先将两座恩光楼拆毁。因大教堂当时有益都县印刷厂当作仓库,还内存部队的部分军需物资,才免遭洗劫,幸存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于1980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整修,除两座恩光楼没进行重建外,其余建筑基本恢复原貌。2010年,又筹资将两座恩光楼按原样复建,使大教堂得以恢复原貌,又显当年雄姿。今已成为基督教民的正常活动中心。2012年,基督教堂建筑群公布为潍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19世纪末开始,天主教、基督教陆续传入青州。在传教的同时,他们在青州办学校、办医院,促进了西方文化在青州的传播。青州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宋传典,曾就读于教会办的广德书院,后来他经商办实业,曾当选民国第三届山东省议会会长,后来去了天津,与其子宋斐卿一起创办了天津东亚毛纺厂,生产著名的“抵羊”牌毛线。

宋代古槐
国槐,落叶乔木,蝶形花科,槐属,在青州地区栽植历史悠久,现存古槐400余棵,明代及明代以前的约占一半,树龄最长的为宋代古槐。该树高10米,冠幅10米,胸围4.4米,树龄约800年,为偶园街区内重要的历史标志物。人们一说起城里老槐树,就知道是偶园街这个地方。 青州古树名木非常多,前几年做过一个普查,各种古树名木达数千棵之多,最著名的当属范公亭公园里的唐楸宋槐,老树虬枝,依然生机旺盛,枝繁叶茂。现在城区范围之内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00多棵。

东门大街
说起东门大街,得先说说东门。东门过去称海晏门。原来门洞上方有块石匾,上刻有“海晏”门之旧名“海岱”二字,落款为“大明洪武三年山东都指挥使叶大旺监修”。城墙及城门洞外层为包砖加固,城门洞包砖有生铁汁灌缝,十分坚固。出东门,即东关昭德古街。在六十年代,东门瓮城内尚有关帝庙、少数民族卫生所、著名商号闵家庄“西桂堂”、牛家“同仁堂”等及住户18家。牛家“同仁堂”的主人牛汉武为原国民党益都县城关镇镇长,但此人好善乐施。解放后虽被镇压判死缓,但由于当地百姓联名保释出狱,后以卖菜为生,于60年代去逝。

进入东门向西即东门大街。东门大街是青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始建于北魏初期。为南阳城内最主要的东西大街,也是当时重要的商业街。这条街道,东段是传统意义上的东门大街,而西段原称卫街,现在统称东门大街,东起东门,西至卫街西口,全长600多米。当时,街内衙署、寺庙、名人府邸、老字号,林林总总,从经济到军事到书院,在这里都有丰厚的遗存。金代山东东西路统军司衙署,明初山东布政分司衙署、山东都指挥使司衙署、青州左卫衙署、青州府贡院皆设于此街。沿街店铺密布,有隆盛糕点、顺和笔庄、仁和堂药铺、义翰斋、泰盛和、天增益帽店等老字号。大街两侧有前局、后司、南营街、北营街、卫里巷、楼里巷、冯宅巷等街巷和凝翠楼、东岳庙、冯府等著名建筑。解放后陆续改为居住和商业。

冯府旧址
原先为清代大学士冯溥的府第,其宅第规模当时堪称青州第一。大门坐北面南,门前有旗杆、石狮,旗杆顶上是三斗九箍,象征着一品官阶。其宅第有三进院落,外加东跨院、后花园,共计有房屋60余间。其前厅,面阔5间,半人多高的月台,正面出厦亮窗,砖、木、石三雕精美无比,檐下四根朱红柱子,直径粗足两人合抱。厅内陈设一流,厅房之大可容数百人,人称“山东第一厅”。《青社琐记》记载:“冯文毅公之予告归也,清圣祖赐诗、赐玉印,方约寸余,高则忘之,印文曰:“适志东山”。解放后冯府曾为益都县城关镇驻地。历经多年,院落已不成体系,尚存7栋历史建筑,保存较好,在墀头及山墙位置能看到少量砖雕。宅内原有“冯起震画竹石刻”一方,现存青州市博物馆。

卫里巷
因巷内曾有明山东都指挥使司及青州卫署指挥机关而得名。山东都指挥使司是明代设在青州的军事机构。明洪武初,设立益都卫。洪武三年,改青州都指挥使司,洪武十九年,迁于济南,遂为山东都指挥使司,青州立左、右二卫。永乐四年,移右卫戍德州。现仅存正厅两间。 此巷现为回民聚居区。

青州府贡院
青州府贡院,即考院,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场所。 封建社会实行科举选士制度始自隋朝,当时士子读书以求进取,需经层层考选,博取功名。一般的考试要经过四道关口。 一是考秀才,府城考选仅为头道关口,谓之“进学”,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那今天的话来说,算是拿到最低一等的文凭。没能考中的,无论长幼,还是“童生”,要继续考试。二是考举人,秀才有资格参加省里的考试,即乡试,就是参加行省考试,我们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全省大会考,乡试录取的成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三是考进士,成为举人后方能取得进京考试的资格,这个考试叫做会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会元”。四是考状元,会试录取者再统一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排出具体名次,第一名为“状元”。作为进学考试,选拔秀才,一般是三年两次进行,而乡试、会试则为三年一次。乡试是在考试之年秋季进行,称“秋闱”,翌年春季举行会试、殿试,故称“春闱”。科举取士,乃封建时代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措施,从进学到殿试,都有一整套规范严整的制度与措施。贡院设施均按规制设置,明清时期在府州县设立考棚,在京师及各省会城市则设立贡院。

青州贡院的前身为明代山东布政司衙署。据记载,明初设山东布政使司于青州,即省级行政区。洪武九年(1376)迁至历城,于青州设布政分司,后废。万历四十年(1612),山东按察副使高第与青州知府王家宾共议,将此处改为书院,按察副使高第为之命名曰“云门书院”,同时,作为学道考选士子之所。当地提学,即管理学道的官员以按察司佥事身份兼管海防道,平日视事海防道,至期便亲临书院,选考士子。清雍正四年(1726),确立考选制度,即成为“学使按临之所,遂专考院之名”,民间俗称其为“考院”。直至清末(1905)废科举。此地作为府城考选各县秀才场所,历史长达数百年之久。《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在这里考中的秀才。民国初年,全省师范调整,青州、莱州、登州、胶州、武定(今惠民)各府所办师范共组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校址就在这里。其治学严谨,名师高徒辈出,成为当时著名学府。建国后,初为山东工农速成中学,1954年为益都第二中学校址,2006年,二中迁入新建校址后,改为“青州市云门双语学校”。

青州自古文运昌盛,科举成果蔚为大观。据史料记载,自唐代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有状元名称以来,至清末1905年最后一名状元,共产生了777个文武状元。其中,姓名、籍贯均可考者约440人,今山东地区共有36名,其中仅今青州市范围内就有6人,数量之多,仅次于孔子故里曲阜的7人。这6名状元,即文状元苏德祥、王曾、张唐卿、普颜不花、赵秉忠,武状元丁殿祥。至清代,还有一名状元与青州有关,就是洪钧。洪钧本籍苏州,当年随母来青州给人打工,主人看他聪明,让他陪儿子一起读书,后来高中状元,所以,青州有句俗语“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关于洪钧,大家都熟悉,曾任多国大使,其妻即名妓赛金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的主人公就是以赛金花为原型。

石桥子
东门街与南、北营街的交叉口原有一处石桥,桥下是排水系统,故称此路口为“石桥子” 。“石桥子”往北是北营街,旧时为青州著名的小五金加工街,盛时剪刀作坊数十家,“家家红炉旺,户户铁锤声”,所产的“大三”牌剪刀,工艺制作精良,闻名全国。街内“森盛”号为清末状元洪钧幼时学徒和读书之所。现由于云门双语学校的东门开于此街,业态多与教育培训有关。 “石桥子”往南是南营街,嘉庆年间的武状元丁殿祥便生在此街,这里原有富丽堂皇的武魁府和高唐王府等,现偶园的东门以及清真寺的西门均开于此街。

青州古城(山东)插图2

文化价值

青州古城是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国内外罕见的明清古城。与国内其他古城相比,青州古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希望各位在游览的过程中细心品味:
一是历史脉络清晰,城建格局完整。至今仍完整的保留着山、水、城一体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城内街巷肌理完好,古店铺、古宅院鳞次栉比,2万多原住居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昭德古街,200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当你穿行在古城的古街小巷中,脚下斑驳的青石板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宅院店铺,可以说是“虽似陋巷有典故,但是长街即景观”,会让你目不暇接,充分感受到古朴沧桑之美。

二是历史悠久,地位重要。青州素有“东方古州,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之称。古城的历史可上溯到7000年前,是北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汉初开始在此置郡县,曾为1000多年的省级治所、1600多年的州郡府治所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之前,始终是山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曾是建国立都、封侯封王之地。南燕国定鼎青州古城12年,王朝都城,省内唯一。

三是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仅在今青州市范围内,古代就出了王曾、赵秉忠等6位状元,180多名进士,可谓是状元、进士之乡;在此为官、居住或游历过的历史名人,如宋代的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李清照,明代的王世贞、胡宗宪、冯裕、冯琦、钟羽正、邢玠、石茂华、刘珝,清代的冯溥、房可壮,近代的宋传典、宋斐卿、胡可、胡旭、祁天民等,不下百余位。他们在青州留下了大量的园林府邸、景观建筑和诗文著作,增加了青州古城的内涵,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并存。城区内有有回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既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又有天主教堂、基督教。东关真教寺为全国仅存的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多民族和睦相处、多宗教共栖一域,风格各异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会让您流连忘返。

古九州之一
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居于天下之正中,是中原地区,就把国家的名字叫做“中国”,而把它周围的地方称为“四方”。古人以“九”代指多数。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候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以表示中原地区的辽阔。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后来人们就用“九州”代指中国。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等也是用“九州”代指中国。“九州”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九个行政区域的名称。“九州”的名称,说法不大一样,一般都采取《尚书·禹贡篇》的说法,认为“九州”是指:冀州、豫州、雍州、扬州、兖州、徐州、梁州、青州、荆州。

非遗聚集地
为发掘古城文化,青州市政府先后组建了古城艺术团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团,将青州花毽、挫琴、刺绣等50余项文化遗产项目,在古城区进行公开展演,让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走向公众,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古丝绸之路源头
古青州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是古代中国通过河西走廊联贯西域以及欧洲诸国的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且是山东半岛通往日韩等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为丝绸东路)的首航地。

东夷文化发祥地
夏商时期,青州区域内的东夷部落和方国,代表着东夷文化的发展水平。而西周初期东夷部落的最后一个方国——莱国被齐国所灭后,其遗民被迁徙到青州西南的淄河河谷。综上所述,古代青州地区就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佛造像“青州风格”
“青州风格”佛教艺术的真正形成与发展应该是在北朝时期。发现的大量的佛教造像均属这一时期,特别是南齐至北齐末的这段时间。青州境内的龙兴寺(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广福寺、兴国寺等遗址上发现了这一时期大量的石雕彩绘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分为带莲瓣形背屏的高浮雕造像和圆雕造像两种形式。

带莲瓣形背屏的造像,顾名思义,造像背连莲瓣状背屏,多以一铺三身形式出现。三身造像中间主尊多为佛像,两侧各有一胁侍菩萨。背屏下部主尊两侧雕饰舞动的双龙,口衔莲花、莲叶、莲蕾,托起二胁侍菩萨。背屏上部正中多为一单层侧面塔。塔上的覆钵很突出,覆钵上立刹杆、环相轮。在北魏晚期的一些造像上出现了手托日月的天神。若将组成背屏的这些要素分开来看,在我国其他地方的石窟或单体造像上都能找到。例如单层覆钵塔,在新疆、山西、河北等地的石窟中都曾出现;龙衔莲花的造型在河南出土的造像上也曾出现。但将这些要素以一种固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唯有青州造像。

背屏式造像上体现的“青州风格”流行于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后期,这种风格的造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自东魏晚期起,一种有别于褒衣博带式服饰的佛教造像逐渐兴起,高齐立国发展尤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宿白曾在《青州龙兴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几个问题——青州城与龙兴寺之三》一文中所指的这种薄衣透体的佛像体现的是青州风格的另一个方面。这种风格的佛像,肉髻微凸,双目低垂,体态修长、健美,肩宽而平,胸部微微隆起,小腹略突,细腰,服饰轻薄,紧贴身体,是“曹衣出水”的很好的再现。菩萨像在体态的表现上也是如此。这种表现的“青州风格”主要流行于北齐时期。

南燕故都
广固城,南燕国国都,存在了12年。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长寿之乡”是青州的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青州市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放大“长寿之乡”品牌效应,促进青州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让青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光彩、展现新魅力。
2016年1月25日,青州市申报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专家认证会召开。认证委员会对我市申报“中国长寿之乡”进行评审,一致认为我市各项指标符合“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我市顺利通过专家认证环节。1月30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印发了《关于授予山东省青州市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决定》,正式命名我市为“中国长寿之乡”。

特色美食

隆盛糕点
原址在东门里路南第二家,共有南北三进院落,是现今传人的五世祖脱万隆先生于清道光年间创办。当时取其名字的最后一个“隆”字又加一个“盛”字取“隆盛”号。青州商业志对隆盛号有记载,西门外驿道旁的一块清咸丰年间的碑记也出现过“隆盛”号。建国前其第三代传人脱奉臣继承祖业产品质量又上档升级,始之誉满全城,公私合营后停止营业。1979年,改革开放后,脱老先生不顾年迈重新恢复生产,建立隆盛糕点厂,恢复传统名吃,共开发品种30多个。今掌门人脱安利已是第五代传人,今隆盛糕点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山东省卫生厅食品A级单位等。
隆盛糕点品种众多,口味各异。

蜜三刀
蜜三刀:采用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芝麻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鲜亮、晶莹剔透,通体透着玛瑙一般的光泽。一口咬下去,直触味蕾,蜜汁的香甜沁人心脾,嘴边还挂着未断的糖丝,让人回味无穷。
桃酥:色泽金黄,松脆爽口,入口即化,满口芝麻的清香。用沸水冲泡成糊状,不做清。配料采用的是砂糖、精制面粉、鲜鸡蛋、花生油等,再加上独特的生产工艺,使得桃酥具有保存时间长,却松脆如初等特点。
蛋糕:外形饱满,平整,乍一看,似乎与市场上的欧式蛋糕并无二异,但是细细品之,才发现,它具有更为香醇的传统糕点的味道,更为纯正、更为复古、更为返璞归真。其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仅用白砂糖、精制面粉、鲜鸡蛋和花生油等作为原材料,内质疏松多孔,弹性好,口感松软,入口即化,爽口不粘牙,具有蛋糕独有的芳香感。
绿豆糕: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醇厚、香糯、不粘牙。以绿豆粉、白砂糖、香油等为原料精制。
燕窝酥:外形似燕窝,晶莹剔透,香糯爽口,有豆沙香味。配料为白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豆沙馅。

桃酥
千层酥:层次分明,外酥里嫩,晶莹剔透,香糯爽口,不粘牙,入口即化。配料为白砂糖、精制面粉、花生油、饴糖等。
寿桃:也叫月饼,外皮酥松,层次分明均匀,皮薄如纸,馅大饱满,清香爽口,使人回味无穷。

衡王府香鸡
衡王府香鸡系明代衡王宴请公侯贵宾的主菜,具有入口软糯、香嫩的特点。
其制作方法是选用饲养一年的小公鸡,按照祖传秘方,加入枸杞子、党参、杜仲、补骨脂、砂仁等多种益气健脾、补肾添髓的中草药,精心烹调而成。烹制过的衡王府香鸡具有色、香、昧、形俱佳的特点,鸡肉鲜嫩脱骨,口味独特,越嚼越香。
因为衡王府香鸡在烹制过程加入了多种中草药,因而还具备了食疗的功能,是招待来宾及家用的上好食品。

东关酱牛肉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满、汉、回等多个民族的聚集地,各民族特有的饮食、风俗、服饰等都独成一体、各具特色。其中青州回族的清真美食更是做工考究、远近闻名。回族人的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其加工、制作、吃法上都具有独特的讲究与工艺。炖牛肉、爆炒牛肉、大块子牛肉、牛肉丸子、炖牛排、清蒸牛舌、炸里脊、炖羊茬、全羊汤、牛尾汤等都是上等的清真美食,特别是回族的清真酱牛肉,更是让人大饱口福,回味长久。酱牛肉选料精细、制作考究,选取肥瘦适中的健壮适龄牛,由阿訇代刀屠宰,主要选用牛的腱子肉和精肉部分,如前腿腱子、“哈尔巴”(牛的前肩台)。其加工用料过程,以清香型酱牛肉为例:选精牛肉14斤,清水洗净,放入锅内开水紧到六成熟提出,用白糖200-300克,炒至有焦煳味,用精酱煮,待酱色吃入牛肉1.5厘米左右,停火晾10分钟,把原汁加水稀释加入配料,将牛肉回锅温火煮熟,浸泡待取。

加工酱牛肉的配料有:花椒20克、八角20克、小茴香料20克、桂皮5克、白芷5克、草叩10克、山楂片10克、冻粉150克、白糖20克、盐60克,外加葱、姜、蒜,同时入锅。
上等的酱牛肉切开后断面如花一般,肉嫩鲜美,酱香浓郁,口味纯正,劲道可口,咸淡适中。其营养价值极高,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内必须的氨基酸、维生素等滋补营养成分,是青州回族的传统名吃,并深受青州各族人民的喜欢。

东关杠子头火烧
青州回族人民心灵手巧,他们对于面食的加工制作尤为出色。其中,东关杠子头火烧就是回族面食中颇具代表的一种。杠子头火烧,因其面硬,手揉不动,需要木杠翻压而得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煳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即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

杠子头火烧有一种粮食的天然香味,再加上面硬、口感劲道,即便空口吃下,也是口味甘甜、越嚼越香;热吃时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在古代,出门做生意的商人和经常外出的人们将杠子头火烧用麻绳穿成串,挂在鞍边、车旁,赶路饿了就取下来充饥。据老人们说:西安名吃羊肉泡馍中所泡的“馍”,就是由商客带去的青州东关杠子头演变而来的。定居在外的老人们,每当身边有人要回青州老家的,总是特别叮嘱给带回一些东关杠子头火烧,以用来填补对家乡那份深深的思念。
如今,东关杠子头已经不单单是回族人民独有的面食,而是成为青州各族人民所喜爱的美食,更是多少年来山东中东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特色名吃。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青州古城旅游区(青州古城·云门山·青州博物馆)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

2021年11月,青州古城景区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结果公示。

2021年11月,成为第一批山东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青州古城(山东)插图3

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
内部交通
青州古城区域内设置了22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和5个电动旅游观光公交车站点,投放了300辆公共自行车、20辆黄包车和14辆电动旅游观光公交车,游客可自由选择喜爱的方式在古城内尽情游赏。
外部交通
青州交通发达,有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以及济青高速铁路横贯东西,西距济南150km,东距青岛240km。另有地方铁路益羊铁路和青临铁路连接渤海与鲁中山区。公路方面,有济青高速北线、济青高速中线(在建)和东青高速公路。另有309国道、233国道、济青公路和羊临公路等,是山东中部的交通枢纽。
门票信息
青州古城景区不收取门票,在偶园景区及登城楼另行收取门票。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七彩乡村游
七彩乡村游,汇聚青州市旅游业态丰富的秀美乡村,让游客不仅可以登山、玩水、游乐,还可以体验青州独特的水浒文化、孝文化。包括清风寨、侯王、圣峪口、北崔崖、黄鹿井、荷花窑洞、杏花村、南阳河亲子乐园等。青州市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尤其是西南山区山清水秀、植被丰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清风寨是水浒英雄花荣驻军处。侯王是以孝治村发源地、全国文明村。圣峪口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最清凉最原生态的瀑布、河道。黄鹿井是远近闻名的民俗体验村,荷花窑洞、杏花村、南阳河亲子乐园游乐项目众多,是亲子游乐的好去处。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红色记忆游
红色记忆游,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仰望先辈脊梁。包括段村烈士祠、赤涧支前粮站纪念馆、九龙峪陈毅纪念馆、胡林古原益都县委旧址等。青州是鲁中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段村烈士祠是为缅怀益寿临广“四边”地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赤涧支前粮站纪念馆是青州人民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战争的历史见证。陈毅纪念馆是陈毅元帅指挥临朐战役的见证。胡林古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益都县委所在地,也是一个著名的古村落,在民间素有“先有胡林谷,后有青州府”的说法,胡林古目前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书海花香游
书海花香游,综合了青州花卉旅游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游客朋友可以在欣赏、购买美丽青州花卉的同时,深层次体验青州“书香城市”的文化内涵。包括花好月圆景区、城市书房东城店、图书馆、文化馆、南湖书院等。青州素有“东方花都”之美誉,是著名花木之乡、七博会举办地。近年来,青州市大力推动花卉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花卉旅游景区。花好月圆是3A级景区,拥有花卉交易大厅20万平方米,省级花卉高科技园一万亩,还建有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花卉博物馆,是集花卉种植、花卉交易和花卉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青州市还是全国“书香城市”,全民阅读氛围浓厚。城市书房东城店是青州市首座公益性“城市书房”,藏书1万余册,配备自助借还机,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青州市图书馆连续6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是全国“文明图书馆”和全省“先进图书馆”。青州文化馆是国家一级文化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南湖书院是青州公共文化的“新坐标”,是由青州市新华书店打造的集读书、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翰墨青州游
翰墨青州游,集合了青州优质书画旅游资源,正所谓“中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青州书画产业蓬勃发展,是“中国书画之乡”,相信爱好书画的朋友绝对会不虚此行。包括中国中晨书画艺术小镇、君怡都书画城、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宋城、宝鼎书画城等。中国中晨书画艺术小镇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各类书画展馆、书画创作中心、书画交易中心、艺术培训中心、书画备案鉴定中心、展览中心等。君怡都书画古玩城是以经营书画、古玩为主,集休闲、旅游、商业、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书画古玩市场。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是集农民画培训、交流、研发、交易、展示于一体的文化惠民服务基地,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宋城是集古玩字画、商业贸易、文化传媒、特色旅游于一体的大型仿古建筑群,有各类艺术馆、画廊60余家。宝鼎书画市场已吸引省内外近70家画廊入驻。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绿野仙踪游
绿野仙踪游,汇集青州多个主要山岳景点,让游客尽享悠游山水、访古问贤、探秘寻幽之乐。包括云门山、驼山、云门山四季滑雪场、九龙峪、仰天山、泰和山等。云门山是国家5A级景区,山顶明代摩崖石刻“寿”字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寿”字,被誉为“天下第一高寿”。驼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名震青齐的游览胜地,号称“驼岭千寻”。云门山四季滑雪场是亚洲最大的四季滑雪场。九龙峪是国家4A级景区,建设观光旅游、度假酒店、研学体验、体育运动、精品民宿五大核心板块,集休闲、康养、研学、采摘、游乐、餐饮、住宿于一体。仰天山以“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森林郁茂,古迹荟萃,山险谷幽,地形奇特。泰和山是国家4A级景区,黄花溪板块以“峭壁、峡谷、飞瀑、溪流”为特色,天缘谷板块集宗教文化体验区、山寨文化休闲区、山林生态观光区于一体。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古香古韵游
古香古韵游注重挖掘人文底蕴,集中展现古城青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包括青州古城、青州博物馆、井塘古村等。青州古城是国内外罕见,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的明清古城,是国家5A级景区。青州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井塘古村是保存较完好、具有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古村。

“畅游青州 乐享生活”主题游——醉美夜色游
通过夜间主题观光、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消费、品质休闲活动,让游客体会不一样的“夜青州”。包括青州古城、九龙峪、南阳河等。近年来,青州市依托丰富的夜间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夜游青州”品牌。青州古城通过打造“一街三区”,充实灯光秀、夜间驻唱、汉服秀、广场演艺、文玩特产交易等内容,打造青州夜游新高地。九龙峪欢乐世界“梦幻灯光节暨啤酒网红夜”,演绎出一场璀璨震撼的光影艺术盛宴。南阳河通过音乐喷泉、主题灯展、设施及绿化亮化,营造出层次通透、主线突出的园林夜景。

作者 蜘蛛指南

在 “青州古城(山东)”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