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山是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与晋城市山河镇狄河村交界,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102平方公里。传说,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而得名神农山,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面积97平方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故得名神农山。

神农山景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

神农山(河南)插图

景区概况

神农山自然风光优美。亿万年苍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她千峰竞秀,谷壑幽深的奇丽风光。世界地质奇观龙脊长城,是神农山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龙脊长城一岭九峰,蜿蜒起伏,犹如一条神龙盘横在太行之巅,山势峻秀,景色绝佳,令人叹为观止。神农山植被繁茂,品类众多,这里是全国闻名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的原产地,这里还是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珍稀树种野生龙鳞松的原产地,数万株龙鳞松扎根崖壁,姿态万千。神农山动物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共有3000余只,分属9个猕猴群,它们就像是大山里的精灵,或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或与游客嬉戏逗乐。

神农山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创农耕,设坛祭天,开创了农业和医学的先河,肇启了中华文明之源。他与黄帝一起并称中华人文史祖,为历代敬仰。神农山静应庙,是道教上清派发源地,被中国道教协会尊奉为上清祖庭。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在这里著述了道教经典《黄庭经》,开创了中华养生学之源。这里还有太平寺千年摩崖石刻,有佛、道共存的云阳寺、清静宫,有历史悠久的三大天门,古迹众多、香火鼎盛,自古就是广大信众祈财、祈福和祈运的圣地。

1940年,朱德总司令从山西去洛阳谈判途经神农山时,被壮观的景色所感染,有感而发,赋诗一首《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景区视察后欣然题词“神农白鹤松,九州一奇观”!

历史沿革

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神农山还是祈财、祈福和祈运的圣地,游客到此“一拜神农,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二拜神农,百病全消、平安一生;三拜神农,官运亨通、心想事成”。

位置境域

神农山位于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地理座标介于北纬35°11′30″—35°19′;东径112°44′——113°02′之间。

地质地貌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属太行山南端前沿中山地段,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50~1116.9米之间。其中草凹岭、紫金顶、小月顶、铜沟顶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山势陡峻,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生境多样。因受地质构造运动,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及石灰的淋溶作用,形成许多悬崖、深沟峡谷和天然溶洞。整个地形可分为三类:一是险坡悬崖 地带,分布在太行山南沿1~2公里地段,从海拔200米拔地而起,突然升高到700~800米,坡度在45°~90°之间,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植被稀疏,多为险坡悬崖,人们难以攀登。二是险坡缓冲地带,海拔在700米~900米之间,人称二站,坡度在20°左右,土层深厚,植物生长良好。三是山顶缓平地带,面积较大,地势平缓开阔,形成许多小平地、小盆地,水份条件好,多为酸性土壤,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气候特点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长,冬季寒冷干燥。据沁阳市气象站观察:年平均气温14.3℃。一月份最冷-2℃,极端最低气温-1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2.1℃。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4692.2℃。年平均日照时数2496小时,日照率57%。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降水量 61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水热同期。冬季雨量占全年降水量 的10%,春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既阻挡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平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夏季气温较平原低6~8℃。

水文特征

自然保护区属黄河水系,是仙神河、云阳河、逍遥石河、丹河的发源地和上游,这几条河汇集沁河注入黄河。源头地区地形复杂,形成许多半辐射状的山涧溪流,沟谷深幽,河道狭窄,多弯曲,比降大。有些地段流水洪积成积梯瀑布。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汛期 多雨,流量大;冬春少雨,流量小,甚至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保护区内由于山高林密,植被覆盖率高,降雨量较平原多,加上石灰岩淋溶的结果,形成许多山泉,终年不涸,有的沟底形成地下河,水声潺潺,却不见流水。水质良好,据同济大学化验测试,富含多种矿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可直接饮用。

自然资源

神农山自然风光优美。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遍布16000余株珍稀树种龙鳞松的白松岭,一岭九峰,犹如巨龙横亘山巅,被地质专家形象地誉为“龙脊长城”。神农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被称作“天然氧吧”。这里有植物1912种,名贵中药材300余种,当地流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神农山动物种类繁多,有陆栖脊椎动物260余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共有3000余只,分属9个猕猴群。15600余株白皮松。神农山自然风光优美。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遍布16000余株珍稀树种龙鳞松的白松岭,一岭九峰,犹如巨龙横亘山巅,被地质专家形象地誉为“龙脊长城”。神农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被称作“天然氧吧”。这里有植物1912种,名贵中药材300余种,当地流传着“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的俗语;神农山动物种类繁多,有陆栖脊椎动物260余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太行猕猴,共有3000余只,分属9个猕猴群。

历史人文

抗战之际,朱德总司令从山西去洛阳谈判途经神农山时,被壮观的景色所感染,有感而发,赋诗言志。为这里增添了坚强的人文底蕴。同时,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引得道士高僧来此修行。西晋女道士魏华存在此修道42年,著述了被称为“四大天书”之一的《黄庭经》,创立了道教上清派;北魏高僧稠禅在此开凿太平寺摩崖石刻,兴建云阳寺、临川寺、太平寺和沐涧寺;虽经朝代更替战乱而香火从未间断。

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神农山还是祈财、祈福和祈运的圣地,游客到此“一拜神农,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二拜神农,百病全消、平安一生;三拜神农,官运亨通、心想事成”。如今的神农山,每年三月三的庙会已成为当地最具盛名的景观。天还未亮,周边县市的善男信女们已来到这里,在缭绕香火中或祈福,或祈财,或祈官,虽与道佛教义相背,然而却使儒家、道家、佛家在这里共生共存,平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神农山最大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登顶,还在于浏览四季不同的景色变换。

主要景点

紫金顶

俗称“北顶”,是神农山的主峰,海拔1028米,傲立群山之巅,巍峨挺拔,直插云霄,号称“中天玉柱”。紫金顶部为1000平方米的平台,四周为悬崖峭壁,悬崖上生长着古老的白松,实为登峰造极之所在。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筑炉炼丹。峰顶常年紫气环绕,金光流溢,与南顶武当并誉海内外。紫金顶上还有一个长、宽、深约1米的石坑,相传是伏羲氏卧听风声、悟画八卦之处,名叫“八卦坑”。

卧虎山是紫金顶东南方向半山腰中两条河谷之间的一道山岭,山岭西高东低,最前方为一断山崖,状如从紫金顶上扑下的一只猛虎,头、耳、爪依稀可辨,所以名叫卧虎山。

静应庙

静应庙,当地俗称二仙庙,供奉道教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魏华存,因民间信仰称二仙奶奶,俗称二仙庙,地处仙神河谷东岸台地,大庙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依紫金山麓,西临仙神河,南瞰山口“八一水库”,后望沐涧山大仙掌。静应庙座北面南,平面趋势略近似长方形,有弧拱,如神龙摆尾;建筑基本为对称布局,四周原有墙垣。按记载,静应庙通阔百米余,进深一千五百多米,现存尚有部分原有墙垣基础,复建后庙院通阔为38米,进深288米。庙前约30米为“灵枋”,今存基石与夹杆石,基石雕长方须弥座,夹杆石为伏龙盘鼓,雕刻细腻,技艺精湛。山门名曰“端门”,为过庭式。过端门进入庙中,中有石铺甬道,在近百米的甬道上原有三道门,现存基础。

由南向北依次为朝阳门、仪门、正阳门。两侧厢房,分别供奉各路真君全神。过正阳门两侧为东、西九间阁,向北30米左右为紫虚元君大殿紫虚宫及前卷棚,大殿后为飞来石,上有梳妆台;东九间阁供奉抬护鸾架功臣,西九间阁为两层,一层供奉十二金龙老母;二层为藏经阁,因历史原因,大量典籍遗失,无有遗留。仅复建包括大殿、东西九间阁、钟鼓楼等在内的部分建筑,尚有大量建筑遗址,如瑶池圣阁、九皇殿、包公殿、太乙殿、救苦殿、甬道东西厢房各路真君殿,以及厨房、斋堂、寮房、祭殿、和后山门外的后花园、山庄园林等。

龙脊长城

从紫金顶北望,一道峻拔山岭象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奔向太行山的层峦群峰之中,其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又像人工堆砌的长城一样,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龙脊长城”。龙脊长城最高海拔1020米,整体长约11.5公里,现开发游览线路2.5公里。龙脊长城有五奇:一是岭奇、二是松奇、三是石奇、四是路奇、五是景奇。顺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险壑,一步一景,一松一景,一石一景,乃神农山风光绝佳之处。如果说攀紫金顶是登高观景,那么游龙脊长城才是历险揽胜,才能真正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龙脊长城是在两条峡谷间高耸的龙脊状山岭,长11.5千米,高100——200米,宽仅数米——十余米。整个山岭由石灰岩构成,近水平产出的层理和两组垂直节理共同将石灰岩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好像一块块巨石堆砌的石墙,一岭九峰、岭若长城,峰似烽火台,俨然一座大自然造就的“天然长城”。

桃花溪

从伏羲峰到一天门之间的一条长约1.5公里的峡谷名叫桃花溪,又名西贝涧。每逢阳春三月,满溪桃花盛开,就象是天然的长轴画卷。阴雨季节,桃花溪流水滴瀑,雾气茫茫,登山之行犹如仙境。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当年经此登紫金顶探险揽胜,就被这里的优美风光所吸引,挥毫赋诗《题西贝涧》一首,诗中写到“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幽泉间复逗石侧,喷珠漱玉相交喧”,便是对桃花溪风光由衷的赞美。

南天门

位于紫金顶的最南端。置身于此,云雾缭绕,如临灵霄宝殿。站在这里,极目远眺,会感受到山之雄伟。前方是俗称“牛角川”的沁黄河冲积平原,太行山到此戛然而止,母亲河黄河依稀可见,它形成了大山、大河、大平原的壮丽景观。

山前的怀川大地用它甘甜的乳汁,孕育出了韩愈、李商隐、朱载育等历史文化名人,背后是连绵起伏、逶迤不绝的八百里巍巍太行。清代诗人张用达曾用“置身云路觉天低”来形容南天门的雄伟壮观。

一天门

是登临紫金顶的咽喉要道,其西南侧有一碑楼,内置明隆庆二年刻立的“紫金坛创修庙门记”石碑,碑刻为龟趺圆首,首身一体。由该碑刻得知,此门建造于明嘉靖42年,比泰山的一天门还要早154年。

一线天

在距今4.9亿年前的晚寒武世形成的薄层状碳酸盐岩地层中,流水沿近东西向发育的断裂长期冲刷、溶蚀,形成了这条长50米、宽仅2—5米、高达100余米的线状峡谷。谷底望天,天成一线,故名。

云阳寺

云阳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叫寿圣寺,元中统元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增建了圣果寺。 现存山门、四大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大雄宝殿四座建筑。寺院的东北方向现存方形密檐式砖塔3座,塔高4—6米,仿唐代风格,分别为元、明、清三代建造。云阳寺(佛教)和清静宫(道教)仅一墙之隔,是一处我国极为罕见的佛道共荣之所云阳寺依山傍水,借助山势逐层而上,四组建筑群依次排列在高差5米的四级平台上,在鼎盛时期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000多平方米。1982年,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云阳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阳寨

云阳寨始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多有整修。寨门用青石砌成,顶端有石垛。古代云阳寨是沟通豫晋两省的雄关险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览神农山时,写下了《早登太行山言志》一诗,其中“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带给人以“白云”和“朝阳”之恋的无限遐想,于是后人就把这里命名为“云阳寨”。

清静宫

清静宫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一处清代无梁建筑群。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正中为三皇阁、左为王母殿、右为玉皇阁,均为双层楼阁式建筑,其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建筑风格上打破了轴线对称的佛寺道观建筑格局,把东方的窑洞和西方的楼阁结合在一起,且取材均为石材,堪称中原古建筑一绝。

临川寺

又名龙泉寺、静安寺。该寺始建于汉晋年间,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宋、元、明、清多次增修,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大佛殿、三棚阁、龙官庙、朝阳洞、玄天玉女洞等七处建筑。 景区位于仙神河东2公里处的老垄沟北端山腰平台上,据记载:东汉桓帝延熹七年(164年)六月,河内野王(今沁阳市)山上有龙死,长可数丈。即此,故名。

溯沟而上,山神坡上有一小庙,名曰山神庙,相传唐时孙思邈采药至此,路遇猛虎,被山神所救,后世人于此立庙祭祀。它是进入临川寺的前门。

沐涧寺

位于二仙庙北1公里处的仙神河西岸,沐涧山山腰上,寺前一涧自西而来,逆水而上,可达一涧自西而来,逆水而上,可达西石瓮。

沐涧寺坐北面南。唐贞观年间,皇爷鄂侯名僧肃然创建。本名果禅院。东西宽30米,进深百余米,面积4600多平方米,寺中保存有肃上人的禅房。前中后殿等建筑16座,后周及宋、金石经幢3座。

沐涧寺门前有东西长40多米,南北宽20多米的平台,平台上林木茂盛,东侧立有36字狂草倒书碑。右侧立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沐涧寺金桩前殿倒书碑记”及布施四通。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内有光绪十一年创修前后殿碑记一通。前殿左右有砖石洞扩哦式结构建筑,右曰“桃花洞”。右柱上刻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建置题款。

沐涧寺地处名山,环境幽美,泉出圣水,川流寺中,两侧竹树花卉荫合,其后高山雄峙。在其西南1.5公里处有西石瓮。西石瓮位于山涧之尽头,圆形,上小下打,游人至此,如在瓮中,故名。四周壁上,唐代以来有题记。在涧与仙神河交汇处,有鸣玉亭,道光五年记载:“唐鸣玉亭,三大篆字,无年月,高四尺三寸,广一尺三寸,在河内沐涧山”。

沐涧寺是自唐以来的佛道胜地,石刻题记犹多,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一处独具秀、幽风格的景点。

1982年,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谷寺

真谷寺创建于隋代,唐、元、明、清历代续修。先后修建有福地洞天门、山门、大钟岭、马武寨、太行门、禅师隐真洞、太平寺摩崖、四大天王殿、齐天大圣殿,白衣大士殿、三佛殿、法兰殿、龙王阁、十二老母殿、地藏王菩萨殿、五姑娘殿等规模的寺院。但随着朝代的更替,寺院已几经兴废。先后易名悬谷寺、真谷寺、太平寺、上开化寺等。在这有限的空间内留下了众多的佛教遗址,崖壁题记多处,寺院碑记20余通,给世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真谷寺景区位于静应庙西南海拔500米处的山腰,东连大钟岭,西连阳洛山,两山夹谷,向北绵延2公里,谷若盘龙,龛如盎腹,峭壁悬崖,雄险兼奇,泉涌溪流,苍翠葱郁,寺窟在抱,碑林书壁,隋代开发,历代继承,福地洞天,佛道胜地。北魏时在此兴建寺院,开窟造像,称“太平寺千佛岩”,隋唐时,开窟造像达到鼎盛。五代及金、明清等时期又摹刻金刚经,续造窟龛。寺名几经演变,更名为“开化寺”“悬谷寺”“真谷寺”(贞谷寺)。

其寺是中原古文化的一部分,寺观庙坛建筑群及古文化遗址十五处,洞窟三处,摩崖造像1300余尊。题记多处,名人名记多处,帝尧放勋,汉广武、唐太宗、宋徽宗、元仁宗、乾隆及李白、李商隐、韩愈、王铎等文人墨客都幸游抒怀。被誉为“小龙门”。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

窄涧谷太平寺摩崖处于二仙庙景区西侧的悬谷山间,号称豫西北“小龙门”。站在悬谷山东边的山岭上,古代建筑遗迹清晰可见,在岭崖边原有一座钟亭,古人称此岭为“大钟岭”。由此我们也可想象古代那晨钟暮鼓、木鱼唱经的景象。现已亭倒钟没,仅存基础。顺大钟岭前行至山谷口,山路叉开,叉路正中为老母宝殿,向右可行至沐涧山,向左通过山门便进入窄涧谷内。窄涧谷,明清时更名为“悬谷山”。北魏时在此兴建寺院,开凿造像,称“太平寺千佛岩”,隋唐时开窟造像达到鼎盛,五代及金、明、清等时期又摩刻金刚经、续造窟龛。寺名几经演变,先后易名为“开化寺”、“悬谷寺”、“真谷寺”。寺院历代扩建,民国年间废圮。而摩崖造像仍存于山间石壁上,现存三窟六龛。

猕猴苑

猕猴苑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神农山太行猕猴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玩赏和研究野生太行猕猴的最佳基地。韩愈《题西白涧》诗中曾对云阳山猕猴描绘道:“群猿见之走绝壁,绿峰虚睇弗劳力。呜禽面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猕猴苑是国家二类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神农山太行猕猴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玩赏和研究野生太行猕猴的最佳基地。韩愈《题西白涧》诗中曾对云阳山猕猴描绘道:“群猿见之走绝壁,绿峰虚睇弗劳力。呜禽面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

云阳寨

云阳寨,它始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多有整修。寨门用青石砌成,顶端有石垛和了望孔。古时云阳寨是沟通豫晋两省的雄关险隘,因此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明皇李隆基在游览神农山的时候,留下了《早登太行山言志》的名篇,他在诗中写道:“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这句诗的意境,给人以“白云”和“朝阳”之恋的无限遐想,于是后人就把这里命名为“云阳寨”。大书法家王铎在《怀州吊古》中赞道:“北面峰峦拱孟门,野王形胜沁河混”

纪元广场

纪元广场位于云阳河畔,这里首阳山、八仙山两山对峙,云阳河一水中流,如同天然的门阙,这也标志着从这里开始人类进入了文明的大门。

财神庙

炎帝神农于神农山辨五谷、制耒耜,教民耕种,肇启中华农耕文明,为原始先民创造物质财富,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民族创造财富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财神”。游客至此有“祭拜神农,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之说。炎帝神农于神农山辨五谷、制耒耜,教民耕种,肇启中华农耕文明,为原始先民创造物质财富,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民族创造财富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财神”。游客至此有“祭拜神农,五谷丰登,生意兴隆”之说。

神农文化广场

神农文化广场,又叫祭祖坛。端座在中央的高大塑像是我们人类的始祖——炎帝神农。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云阳河象一条玉带从左侧穿过,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整个祭祖坛共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365天,每个登坛步道之间分置三块浮雕,寓意每季有三个月,12块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底层的环坛路共24圈,寓意24节气,每圈由365块青石铺成,寓意一年有。

神农山(河南)插图1

神话传说

一、神农文化:《中国人为何称炎黄子孙》一文说的是炎黄二帝联合打败蚩尤之后,炎帝神农留在了覃怀境内的太行山辨五谷尝百草教民耕种,开创中华农耕文明;《神农出世》中讲到神农自山西高平南出太行,向怀川拓展农耕时走过的长12公里的神农故道;《神农坛的由来》中说玉帝派信使丹雀帮助神农度过饥荒,教会神农种植五谷,让神农在覃怀的小北顶设坛祭天,与上天对话沟通;《女娲造人》、《伏羲峰和女娲山》、《补天峰》等提到伏羲、女娲合婚并如何造人、补天;《轩辕氏百草洼访贤》中轩辕黄帝在百草洼巧遇后稷神农,学习播种五谷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太行山一带百姓特别地崇拜伏羲与女娲。单地名就可以充分体现,如神农山里有大雄山,在桃花谷之左,山半有祖先洞。女娲峰在谷口之右,峰腰有女娲洞。始祖峰从谷底拔起,其下是伏羲殿。始祖峰、女娲峰、祖先洞、伏羲殿、泥人场,分人石,都具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与人类起源和早期家庭生活有关。

二、佛教文化:《望佛台》中一个叫王小的青年屠夫受父母之命到云阳山寿圣寺出家,不许,就长跪八十一天,感动方丈,终归佛门,法号瑞安。后继任方丈,主持有方,寺庙兴盛。山贼乱寺,瑞安勇斗,遇箭而亡。他长跪望佛的地方就是“望佛台”;《临川寺的传说》讲述了老龙沟临川寺的创建过程。南北朝时期的高僧稠禅师云游至此,发现是块风水宝地,就在此兴建净安寺,弘扬佛法。后降服山上的两条老龙皈依佛祖,老龙引东海之水变为山泉,造福当地百姓。至宋代寺庙已有一定规模,后改陵川寺、临川寺。

三、道教文化。这一带的民间传说内容,道教题材为一大宗,因为神农山山上寺院大多为道教宫观。如《唐王修庙谢二仙》中谈到自山西太原起家的李世民在攻打割据洛阳的王世充时,得到怀州太行山二仙奶奶魏华存的帮助,后来李世民登基,敕令建造道教上清派祖庭二仙庙的故事;《鸡鸣山的传说》讲到岳飞率岳家军在太行山一带抵抗金兵,夜梦道教太上老君赠送金鸡,可以瞭望敌军,遇“金”而鸣。梦醒果如愿,金兵被杀退。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率部取道泽州、潞安途经云阳口,因牛金星名字犯讳,无法过关,遂夜间派人隔断金鸡勃颈上的葛藤,才算得过。自此,金鸡无法再遇“金”而鸣,久而久之化成一只石鸡,所在的山叫做“鸡鸣山”。《玉帝赐名紫金顶》假托玉帝与老君亲临小北顶视察地形,并赐名“紫金顶”,并在顶上修建庙宇;《三修伏羲殿》讲述了神农山伏羲殿历经创建、元代张连成率民集资重修、沁阳市政府扩修的三次修建的历史;《一天门和奉国将军》较为真实地描述了明朝周藩永宁王府修建一天门的始末由来与过程;《云阳口的连根槐》则提到沁阳一带人民是从山西洪洞移民而来,并在清代有一吕姓的赵寨村民从洪洞移栽小槐树到云阳口以示纪念;《云阳山与八仙传说》描述了作恶多端的曹国舅在云阳山修炼,改过自新,最终脚踏“云阳板”成仙;《五凤岭下青竹观》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回来,遗落唐僧一粒佛珠在五凤岭,后佛珠托梦一孟姓道士,兴建青竹观。

四、生殖(爱情)文化:《伏羲殿、老母庙与合婚石》讲的是伏羲女娲经历了青烟相交、滚石相合、白龟为媒,终归百年好合,繁衍人类;《锣鼓洞和洛神》中伏羲之女宓妃死后化作洛神,河神冯夷敲锣打鼓,向宓妃示爱;《嫦娥峰与商隐石》中的嫦娥与后羿、李商隐和宋华阳之间凄美的爱情催人泪下;《老婆山与镇河石》中讲到云阳口一对夫妇十分相爱,丈夫帮助大禹治水,与水兽搏斗不归,妻子背着孩子立于云阳山半山腰翘首南望,化作一座青山,叫做“老婆山”;《镢头沟与碓臼坡》中的倔头和对儿在神农爷启发下发明镢头和碓臼,最终喜结连理;《小月沟和望夫石》中后稷之女小月和轩辕黄帝之子七王子相爱,结为夫妇,后七王子与儿子相继出征,小月每日爬到山顶向北遥望,后化为巨石,名曰“望夫石”;《大月沟和月仙姑娘》河内县西北太行山下太平庄胡加仑村的李长保误入“妈头洞”,后与大月沟大月寺的仙女大月姑娘成婚,但经一道士的挑唆,李长保妻离子散,后又历经磨难,全家终于团聚;《哺乳峰》中的牛郎身披老牛皮,肩挑着两个孩子,紧追被天神带走的织女,织女不舍,抱起孩子哺育,后化成一座山峰,即紫金顶上玉皇殿对面山谷中的“哺乳峰”;《三修伏羲殿》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故事,传说元代有一对夫妇结婚十年不孕,就来伏羲洞居住,一年后果生一子。他们为报答伏羲爷恩惠,破洞建殿,人称伏羲殿。这些传说都紧紧围绕“爱情”的主题展开。这些作品结合神农山的山水景点,反映了人们对生殖文化的朴素认识和对爱情的热情讴歌和赞扬。

五、其他。主要是一些地方风物传说。《山药沟》、《菊花岭》、《地黄坡》、《牛膝川》、《神农仙茶——冬凌草》、《茶的来历》、《延龄草》、《中瓜的传说》等传说则巧妙阐述了炎帝神农在神农山上的活动,发现四大怀药及各种山体特产植被的分布生长情况和用途。《百草洼的故事》、《赑屃驮碑的由来》、《白松岭传奇》、《王母洞和老母洞的来历》、《云阳山与八仙传说》、《补天峰》、《嫦娥峰与商隐石》、《蛤蟆泉》、《圪针坡》、《老龙沟的传说》、《月牙山和窟窿山》等传说生动讲述了神农山很多山峰、景点和掌故等众多经典的由来。还有不少与炎帝神农密切相关的自然地名,如神农氏在神农山尝百草,辨五谷的百草坡、五谷畦,还有鐝头沟、碓臼沟、磨盘岭等。

老龙沟的传说
老龙沟在沁阳市西北三十五公里处的紫陵村北,是太行山紫金坛畔有名的名胜古迹。这里峰峦挺峙,削壁千尺,怪石巍峨,悬崖险峻,峭壁上两条穿山石龙口喷泉水,下落成潭。潭水晶亮清澈,水中的五色金鱼,娃娃鱼嘻戏追逐于天光去影之间。至于这块佛家宝地为什么叫老龙沟,还有一个传说。

在老龙沟的千尺削壁上,有两条天然石龙。经朝历代,它们受雨露滋润,采日月精华,渐渐有了灵气。后来又学会了飞腾变化,你看它们一会儿变人,一会儿化物;一会儿吐水,一会儿喷火。上天入地,由着性子。这一来,可苦了周围的生灵,谁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不知在哪个朝代,一位高僧来到了老龙沟。见这里的山峻峭奇兀,怪石巍巍;青松白云,交相掩映;千变万化,著灵显异;千尺削壁内流水轰响,削壁上两条石龙昂首欲飞。不觉心中大喜,就住了下来。

两条龙见老龙沟忽然住了一位僧人,大为恼怒。深夜,它们驾着黑云,挟着狂风向高僧袭来。就在它们起飞偷袭的同时,一朵莲花由高僧头顶升起,挡在了两条龙的前头。两条龙正在催云赶雾向前冲来。忽觉云头一震,停住不动了。它们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是一朵金光闪闪的八瓣莲花挡住了去路。它们自出世以来就只知道自己厉害,哪里还把别人放在心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挥爪就向莲花抓去。谁知还未接近,就被一束红光扫落沟底。两条龙在沟底缩做一团,全身盘抽骨碎,疼痛难忍。它们翻滚着,终于没能挣扎起来。到这时,它们真是后悔极了。两条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它们想起了高僧在诵经时“孽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就一齐忍着疼痛,忏悔起自己过去的罪孽来,发誓改恶从善。它们这一忏悔,高僧就知道了,挥手解除了对它们的惩罚法术。两条龙爬起来,一齐向高僧行礼跪拜,从此双双皈依佛祖,做起对人民有益的事来了。你看那老龙沟千尺削壁上两条龙口中的泉水,据说就是皈依佛祖后从东海引来的。老龙沟的传说就这平一直流传至今,每年的三月初一到十五仙神的庙会里里,人们难免到老龙沟祈祷一番,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

阳落山与飞来石
紫陵村北仙神河以西,群峰林立,直刺蓝天,巍峨险峻,云雾缭绕,绵亘数十里,这就是我国颇有名气的阳落山。《怀庆府志》有载:“阳落山在府西城西北五十里,内多仙迹。”山上峰谷岩洞,幻化万状。当你登临此山,绿色林海的清冷,烟云飞荡的飘忽,使你有步入仙境之感。

仙山多仙迹,神仙也争山。传说西晋女道士魏华存成仙后,看上了这座山,施巧计,从她的祖师太上老君手里夺走了这座仙山。魏华存,就是传说中的二仙奶奶。一天,二仙来到紫金顶拜见太上老君。其真实意图是想要太上老君的阳落山。这紫金顶在仙神河东岸,和阳落山隔河相望,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她看见老君正在炼丹炉旁忙个不停,两手如同煤耙,鼻上有烟灰,样子非常滑稽可笑,不觉笑出声来,老君修道以来,还没有谁敢当面嘲笑,就要试试她的能耐。于是说道:“你要在那边山上炼丹,可那座山是我柴山,我早就占下了。”二仙一听,知道老君是故意刁难,立即接口道:“祖师,你有啥证据,说那是你的柴山?”“有啊!山的西边有宝剑为界。”二仙说:“我也有证。”老君说:“好,咱们明天亲眼查看。”就这样叫五褒作证,明天查看。其实二位心里都有数,不敢随即去看。当天晚上二人都没有闲着,二仙年青心眼活,她暗地观察老君的行动。夜里老君驾云到阳落山西界,沿界边插了几把宝剑,就回去休息了。

因白天炼丹、生火、烧炉、加料、看火候劳累了一天,躺下便睡着了。二仙看得一清二楚,随即将所插的剑拔出,剑下埋了绣鞋,又把剑插入原地。天明之后便同着老君、王褒一齐去看。老君见自己的宝剑好好地插在那里,非常高兴。只见二仙笑眯眯地开了口:“祖师!你是宝剑为记,我是绣鞋作证,如果不信可拔剑查看。”王褒岂能叫老师动手,赶忙上前拔剑,剑尖却带出一只绣鞋来,每处都是一样。老君心里明白。她本无争山之意,只是试试二仙的智力。就是承认阳落山是二仙的了。但这只是斗智,她的法术又怎样呢?老君又想了个办法,顺势说:“可以,阳落山就算是你的,回去吧!二仙刚由紫金顶走到山脚下,老君运用神力一推,把一座小由头推出,向二仙砸去。二仙听到响声,回头一看,见是一块巨石飞来。知道是老君要试自己的功夫,就从头上拔下金簪,口中念念有词:”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高阴阳。”轻轻一挡,石头落在面前,大石正中列开一缝成为阴阳石。又在大石头上盖了一痤小屋,取名梳妆台。后人就根据魏夫人列布的阴阳石,来投石子卜问自己能否生育,并预测是生男还是生女。老君亲眼看到二仙的智力和功夫,从心眼里高兴,深感“后生可畏”。夸奖道:“我道家后继有人,日后定会作出成就,造福人民。”从此,二仙在老君亲自指导下修炼,终成正果,成为道教的正宗,上清派第一代祖师。就在老君夸奖二仙的时候,太阳刚好落下西山,远看好像就落在山后一样,从此,二仙修炼的这架山,就叫阳落山。

现在的阳落山上尚有很多二仙奶奶的遗迹,在山背后有一山洞,人称二仙洞。深六十多米,内有许多钏乳石,没壁自然形成壁画一样的亭台楼阁。传说二仙奶奶就在这里修炼,故名“二仙洞”。《怀庆府志》载:“为二仙的清虚别宫,洞中紫虚炎光,藏白玉炎简,青玉为字的《大洞真经》《八素玉篇》等 经书三十余篇。”此外还有魏夫人祠遗址,圣水泉,忘旧亭等。“柴虚元君殿”后的“飞来石”尤存,更是一大厅观,两丈多高,周围十丈长的巨石,正中彻地通天列开一道 大缝,非人工能为。独特的自然奇景,吸引了不知多少游人。

梳妆台的传说
在仙神庙里,仙神河东岸的山脚下,有一块四米见方的大石头。大石头的中间有一道缝,大石头顶面平整如洗,上面盖了一座小房,这就是二仙奶奶和太上老君抢占仙神河这块风水宝地的遗物。

原来,太上老君为了给自己找个落脚的地方,曾经云游四方,到各地察看。这天他来到太行山中,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就打算在这里修殿盖庙。可又怕别人把这块风水宝地占走,就摘下宝剑,插在这个地方。老君走后不久,二仙奶奶也到这里,也相中了这块地,可一看老君的剑,就泄气了,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呀。又想想这样好地方实在难得,顿时心生一计,要和老君斗一斗。于是,脱下一只绣鞋,穿到老君宝剑上。不久,太上老君领了工匠,来到这里大兴土木,二仙奶奶站出来说:“你这老头子,为何在我的地盘上修庙建殿?”老君觉得奇怪,就说:“这块地方我早已占下,并且插了宝剑为记,你有何凭证?”二仙奶奶说:“占地也得有个先来后到,你插宝剑时就没看别人占了没有?”于是二人就去察看。

老君掘出宝剑一看,不偏不倚,那宝剑正好插在绣花鞋上,老君无话可说,只好作罢。但老君气极,明明知道是这小妇人耍的把戏,又无可奈何,但一看到二仙那得意样子就更加生气。他一步跨到神农坛顶上,抬脚从山上蹬下一块巨石朝二仙奶奶砸来。二仙奶奶抬头一看,就从头上拔下金簪向上一挑,把巨石一分为二,又在上边修了一座供梳妆用的小屋。后来,人们就把老君踢下那块巨石取名叫飞来石,明朝人杨嗣修还写有《来石吟》抒发自己的感情。飞来石上供二仙梳妆的小屋,取名叫梳妆台。

神农山(河南)插图2

旅游指南

交通信息

飞机
洛阳机场,郑州机场
高铁
焦作站
自驾游路线
高速:
●郑州方向
郑州一郑焦晋高速一焦作一荷宝高速(济源方向)一柏香站一紫黄公路一焦克公路一神农山游客服务中心(全程约2小时)
●洛阳方向
洛阳一二广高速(济源北出口下)一焦克公路一神农山游客服务中心(全程约1小时20分钟)
●新乡方向
新乡一荷宝高速(沁阳方向)一柏香站一紫黄公路-焦克公路一神农山游客服务中心(全程约1小时30分钟)
●开封方向
开封一连霍高速(郑州方向)一巩义东站一紫黄公路(温县方向)一焦克公路神农山游客服务中心(全程约2小时)
●晋城方向
晋城一郑焦晋高速一焦作境内一菏宝高速一柏香站一紫黄公路一焦克公路一神农山游客服务中心(全程约1小时30分钟)

门票信息

景区开放时间:
夏 季:8:00—18:00
冬 季:8:00—17:00

景区票价信息:
门票:65元/人 半价:32元/人
索道:上程:40元/人 下程:35元/人 往返:70元/人
观光车:双程:25元/人(景区内巴士+内观光车)
台风馆:20元/人
地震馆:20元/人
神农武备馆:20元/人
玻璃吊桥:50元/人
玻璃滑道:20元/人
飞包滑:20元/人
挑战桥:50元/人

免费政策包含:
1、对六十周岁以上(含六十周岁)的老年人实行门票免费;
2、对身高1.4米以下(含1.4米)的未成年人实行门票免费,身高1.1米以下(含1.1米)的儿童并免索道、观光车票;
3、持本人《残疾证》的残疾人实行门票免费;
4、持本人有效现役军人证、人民警察、国家消防救援人员持相关证件的实行门票免费;
5、对河南援鄂医疗队十五批1281名队员凭有效证件终身免票(包含内容:门票+观光车+索道);
6、持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实行门票免费;
7、持国家旅游行政部门颁发的经理资格证、导游证的人员实行门票免费;
8、地市级以上摄影家协会会员实行门票免费;
9、持本人驾驶证的随团大巴车司机实行门票免费。

优惠政策包含:
1、对人民教师、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全日制大中专学生实行门票半价;
2、对港澳台等入境游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实行门票半价;
3、对焦作市高层次人才实行免门票并携带两名随行人员(根据本人持一卡通时间确定,其中截止日期分别为:2023年5月31日、2024年8月31日)。

作者 蜘蛛指南

在 “神农山(河南)”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