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 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黄鹤楼(湖北)插图

历史沿革

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吴大帝孙权修筑夏口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即黄鹤楼。

南朝宋大明六年(462年),文学家鲍照首作《登黄鹄矶》诗于黄鹤楼;泰始五年(469年),祖冲之撰成志怪小说《述异记》讲述有江陵人荀环在黄鹤楼遇见仙人驾鹤并与之交谈的故事,为黄鹤楼称谓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史学家萧子显撰《南齐书》称黄鹤楼神话中驾鹤仙人为王子安,使黄鹤楼更具现实色彩。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诗人崔颢作《黄鹤楼》七律诗,黄鹤楼因此又有“崔氏楼”之称。

唐永泰元年(765年),文学家阎伯理撰《黄鹤楼记》,涉及黄鹤楼的传说、地势形制、当时人物活动及感想诸方面;记中指出黄鹤楼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为费祎,形成与《南齐书》中称仙人为王子安不同的说法,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黄鹤楼传说。

唐宝历二年(826年),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鄂岳沔蕲黄观察史牛僧孺对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城垣进行大规模改造,黄鹤楼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后楼毁改建为白云阁。

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鄂州知州方泽重建黄鹤楼。

南宋初年,黄鹤楼倾圮,实体故址不存。

元至正三年(1343年),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修建胜像宝塔,为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黄鹤楼实体仍不存。

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大规模扩建武昌府城,重修黄鹤楼。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黄鹤楼年久倾圯,都御史吴琛重修之。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黄鹤楼毁于大火。

明隆庆五年(1571年),都御使刘悫重建黄鹤楼。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义军大西政权领袖张献忠所部败退武昌,明平贼将军左良玉率兵入城与之激战,黄鹤楼毁于兵火。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御史上官铉重修黄鹤楼。

清康熙三年(166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湖广总督张长庚、巡抚刘兆骐重建黄鹤楼。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湖广总督蔡毓荣补葺黄鹤楼。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黄鹤楼遭雷击起火,部分损毁,后整体倾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湖广总督喻成龙、巡抚刘殿衡重建黄鹤楼。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湖广总督满丕,巡抚张连登小修黄鹤楼。

清乾隆元年(1736年),湖广总督史贻直重修黄鹤楼。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为黄鹤楼题“江汉仙踪”四字横匾,后又御制“百岁寿民吴国瑞四世一堂”的诗碑置于黄鹤楼中。

清嘉庆元年(1796年),湖广总督马慧裕全面整修黄鹤楼,增加石础四十余件,中间贯以铁索,改变了黄鹤楼自始建以来的纯木结构。

清咸丰六年十二月(1856年),太平天国起义军为保卫武昌城与清军激战,黄鹤楼毁于战火。

清同治七年(1868年),湖广总督官文、李瀚章,巡抚郭伯荫重建黄鹤楼。

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仅余攒尖铜顶一座。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首次提出用铁质材料重建黄鹤楼。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北巡抚端方在黄鹤楼故址附近修建有两层西式红色洋楼,称“警钟楼”。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军学界筹资于蛇山建风度楼和抱冰堂,张之洞题写“奥略楼”三字作为楼匾。

民国八年(1919年),湖北督军兼民政长王占元欲重修黄鹤楼,后因兵变等原因取消。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四月,武汉绅商动议重建黄鹤楼,但未获北洋政府回复。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省主席夏斗寅欲筹资重建黄鹤楼,后因水灾等原因取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武汉抗日群众团体在清理倾圮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镌刻有岳飞半身遗像和四言像赞诗的青石碑,并为此于黄鹤楼故址附近建立岳武穆遗像亭。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湖北省主席万耀煌“欲重修黄鹤楼,因时局有变取消。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四月九日,武昌市政府决定募集资金重修黄鹤楼、抱冰堂等文化古迹,制订有筹募款办法,后因不明原因取消。

1956年7月27日,武汉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武汉市黄鹤楼重建委员会。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占用黄鹤楼故址。

1975年12月27日,根据武汉市革委会文化局提交的《关于重建黄鹤楼选址的意见》,中共武汉市委决定将黄鹤楼按清代同治年间楼式重建。

1976年6月3日,中共武汉市委批准成立武汉市黄鹤楼筹建领导小组,下设武汉市革委会重建黄鹤楼筹建办公室。

1980年6月20日,湖北省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重建黄鹤楼计划任务书》。

1981年初,湖北省计划委员会通知黄鹤楼工程停建。同年4月4日,重建黄鹤楼办公室向武汉市人民政府呈交《关于完成重建黄鹤楼开工前准备工作的报告》,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启动。

1981年10月22日,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于故址千米外的蛇山山顶破土动工。

1984年5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黄鹤楼公园,同时筹组隶属于武汉市园林局的黄鹤楼公园管理处。

1985年2月7日,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正式成立。

1985年6月,黄鹤楼重建正式落成;同年11月,黄鹤楼正式对外开放。

1989年5月,武汉市人民政府为重建黄鹤楼工程立纪功碑一座于公园内。

2018年2月20日,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启动景观改造工程,补修黄鹤楼。

位置境域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黄鹤楼(湖北)插图1

建筑格局

综述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从第一层开始,整体建筑以向上收缩为主,增强了建筑牢固稳定性;楼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 一楼

一楼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 二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 三楼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 四楼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 五楼

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陈列。

建筑特色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飞檐的鹤翼造型体现了黄鹤楼的独特文化,使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与文化意蕴完美结合。

自然资源

蛇山历史悠久,自东吴建武昌城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活动的繁盛区域,蛇山见证了中华文化千年的发展,诸多朝代的兴衰更迭,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现留有很多近现代的历史遗迹遗存遍布其上。

黄鹤楼公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上,东起大东门,西至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北临京广线,南靠武珞路和武汉长江大桥引桥。龟蛇两山隔江相对,武昌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蛇山西半段为黄鹤楼公园的收费区域,东半段为免费开放区域。整个蛇山面积为40.3公顷,绿化面积35.6公顷,全园绿化率为88.34%。

蛇山历史悠久,自东吴建武昌城以来一直是政治经济活动的繁盛区域,蛇山见证了中华文化千年的发展,诸多朝代的兴衰更迭,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诞生,现留有很多近现代的历史遗迹遗存遍布其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蛇山身处城市的核心区域,却又避开了城市建设扩张时的人为改变,比较完好的保存了自然植物群落,保留了大量近代的自然林木资源。因武汉长江大桥改建,黄鹤楼由蛇山黄鹄矶改迁到现址新建的黄鹤楼;因避开近代城市扩建改造保留了大量的古树名木;张之洞修建抱冰堂时在门前种下了从外国带回来的武汉市第一棵法国梧桐,当年在抱冰堂四周种下的树木现已长成参天古树,整个蛇山现有古树名木41株,其中一级古树美1株,二级古树名木40株。

通过调查统计,蛇山上现有主要植物情况:西区:面积18.3公顷,绿地面积13.4公顷,水面1200平米,绿地率74%。主要植物108种,涉及78个科,101个属。其中常绿乔木17种,落叶乔木42种,灌木53种,藤本植物9种,绿篱植物10种,水生湿生植物15种,地被及花卉植物60余种。东区 :面积22公顷,绿地面积20.15公顷,绿地率91.6%主要植物84种,涉及56个科,70个属。其中常绿乔木10种,落叶乔木33种,灌木32种。

主要园林景点:
鹅池,诗碑廊及落梅轩:以江南园林的形制打造的庭院式园林布局,结合山、水、廊、亭、阁的分层布局,展现黄鹤楼历代文人作品,诗词碑刻,歌舞曲艺的文化区域。百松园,梅园,杜鹃园:三园处于西区山北,相互衔接,有共称“百松千梅万杜鹃”,连接主楼与岳飞广场。是山北自然式园林景观的核心游览主题,梅园与落梅轩均出于李白的诗句:“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江城别名的由来也是出自这句诗。

紫薇园:紫薇是黄鹤楼公园的园花,紫薇园是今年我园新建的特色区域。以紫薇为造园的核心主题,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紫薇造型和各类不同品种。涵盖了紫薇这种经典园林植物在造园中的各种运用方式。园内收集了紫薇四大类:紫薇、银薇、翠薇、赤薇及其下的不同品种。以及紫薇在造园中不同手法的运用方式,如,紫薇盆景,紫薇古桩,紫薇扎景,紫薇篱笆,紫薇屏风,紫薇扎字,紫薇拼接合栽,紫薇嫁接一树多花,矮生紫薇等等。

黄鹤楼(湖北)插图2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

因仙说

因仙说分两种。一说是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此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楼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称黄鹤楼。

因山说

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 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相关诗词

黄鹤楼吸引了历代众多文学家、诗人等登楼题诗作文,仅旧志中收录的诗文就多达近400多篇(首),对于常见的诗词举例如下表:

轶闻传说

辛氏楼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道士(即纯阳帝君吕洞宾祖师),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道士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他喝酒。有一天道士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道士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道士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道士,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诗仙搁笔

崔颢在登黄鹤楼时写下了饱含自己怀才不遇、浓浓乡愁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鹤踏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让后来登上黄鹤楼的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非遗文化

2011年5月,黄鹤楼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获荣誉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

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山坡特1号。

交通线路

乘坐武汉电车1路、电车4路,公交10路、61路、64路、108路、401路、402路到黄鹤楼站下车即可到达。

乘坐411路、413路、507路、519路、537路、542路、554路、561路、571路、584路、607路、608路、609路、706路、710路、905路到阅马场站下车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

8:00开门售票,17:00停止售票。

作者 蜘蛛指南

在 “黄鹤楼(湖北)” 有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