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海之滨,保护区总面积 78000公顷,其中核心区2668 公顷,缓冲区2220 公顷,实验区73112 公顷。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
2015年10月8日,经国家旅游局公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概况
中华麋鹿园位于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占地面积4万亩。1986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建立,90年代初开始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中华麋鹿园景区,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盐城首个5A级旅游景区。迄今,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数量占世界麋鹿总数的60%,且建立了三个“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大丰麋鹿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迁徙网络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项目示范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这里港汊纵横、光滩沉寂、花红草绿、獐跃鸟鸣,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麋鹿种群与珍禽异兽此起彼伏,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原始自然风景画。从海外回归的麋鹿家族就活跃在这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土地上,精灵一般,拥有着富贵、吉祥、皇权的象征。除麋鹿外,保护区还有兽类27种,鸟类204种,两栖类和爬行类21种,鱼类156种、昆虫599种,棘皮动物10种、环节动物62种,腔肠动物6种、浮游动物9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1种。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地名鸭儿荡,位于大丰东南角林埸内,占地1.5万亩,区内分布着林地、草荒地沼泽 地和自然水面。位于江苏省大丰区东南,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33°36′和东经120°42′-120°51′之间。
地质地貌
为典型的滨海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滩涂、季节河和部分人工湿地,有大量林地、芦荡、沼泽地、盐裸地和森林草滩。
气候特征
大丰区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适宜喜温作物生长。海洋性气候表现在春季温度回升慢,秋季温度稳定且下降亦缓,初霜迟,无霜期长。季风性气候表现在冬季受大陆季风冷空气影响,多西北风,以少雨天气为主,常出现低温和霜冻;夏季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多东南风,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春秋两季处于交替时期,形成干、湿、暖、冷多变气候。春夏季、秋冬季界限不明显。冬季气温偏暖,大雪冰冻封河现象很少见。常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99天,常年降水量751.0毫米,日照2325.4小时。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兽类14种,鸟类182种,爬行两栖类27种,昆虫299多种。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麋鹿、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二级有河麂等23种。保护区有千余头从英国重引进的麋鹿,物种丰富多样,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40多种,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豆科、藜科植物。植被为盐生草甸、盐土沼泽、水生植被。还有人工林、人工牧草及半熟土抛荒地。
区系成分复杂,但群落发育较年轻。植被演替迅速,生境稳定性较差。有世界分布属的芦苇、苔草、碱蓬、盐角草等;北温带分布属有拂子茅、鸢尾及罗布麻等;泛热带分布属狗牙根;热带亚洲及热带大洋洲分布属结缕草、地中海及中亚分布属獐毛以及南温带与北温带间断分布的雀麦属等。无国家级保护植物。
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在大丰区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4年春国际野生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来此调查考察,确认其适宜麋鹿生活,
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江苏省在此联合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投资120万元,于1985年着手建设。保护区分为三个放养圈,核心圈面积45亩,中圈1815亩,外圈1.3140万亩,都用铁栅栏围成,以逐步扩大麋鹿群活动圈。保护区内以铺设砂石公路,建有管理人员工作室和生活用房,并接通高压电源,供区内照明和开发使用。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86年,原为大丰林场的一部分。
1986年8月13日上午,从英国伦敦以8箱分装麋鹿42头(雄性13头,雌性29头)空运广州,换机飞上海,再用汽车转运大丰保护区放养。
1995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保护网络”。
1996年底,该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666公顷,增加了第三核心区。
1997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3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湿地国际列入“东亚—澳大利亚鸟类保护网络成员”。
2006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岸淤积地带,黄海海岸线不断向大海延伸。
2015年10月15日,国家旅游局网站发布《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价值意义
1986年,依托从英国引进的39头麋鹿,在黄海滩涂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经过两年的“引种扩群”和十年的“行为再塑”两个阶段后,保护区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拯救工程的第三个阶段:“野生放归”。十年间四次放归53头麋鹿,经过十年艰辛探索,野生麋鹿每年递增13.2%。已经形成了118头的野生种群。截至2013年9月大丰麋鹿总数达到2027头。
经过多年时间的跟踪观察和监测,麋鹿的野生行为不断恢复,它们在野外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自然保护意识,连续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成功产仔,并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归大自然,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建设目标,成为世界麋鹿保护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拯救麋鹿
20多年来,其他国家麋鹿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大丰麋鹿种群数量已增长了25倍,成为世界麋鹿种群扩大的先锋。为此,麋鹿就此从“红皮书”中退出,被列为珍稀物种。这是麋鹿保护过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野生麋鹿在南黄海湿地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种群中已出现了重孙辈。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种群在大自然中的数量超过100头,基本脱离了种群发展的“危险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护区在全国麋鹿分布相对集中和比较分散的地域对它们进行了深层次的观察,发现了麋鹿到山上的树林中栖息和一头雌麋鹿同时哺乳3头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采食大米草等活动行为。这三项重大发现,是中国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对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次生效应
大丰保护区已经形成了林、草、水、鹿、鸟共生的生态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态系统,曾经被认是外来生物有害物种的互花米草成为麋鹿喜爱的食品,纳入了保护区的生物循环链。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内有12种兽类、27种两栖爬行动物、315种鸟类、599种昆虫和499种植物等。其中丹顶鹤、黑嘴鸥、天鹅、白尾海雕、牙獐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数量亦逐年增加。鸟的种类和数量的增长尤为突出,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提升,黄海湿地效能充分显现。
衍生经济
在经济方面,保护区已经成为滩涂旅游的重要景点,每年的游客达到三十万人,旅游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的餐饮、旅馆、交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成为附近农民致富的重要依托。而每年一度的大丰麋鹿节,已经成为展示盐城生态形象和生态保护成果、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舞台,每次都带来了十多亿元的洽谈成果。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麋鹿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空白。在麋鹿引种还乡,恢复其野生种群工作中,保护区不畏艰难,探索出了麋鹿繁衍生息的规律。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步行几万公里,写下观察日记3000多篇,收集了180多万字的相关资料。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5篇,其中1篇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收藏。
撰写世界第一部麋鹿研究专著《中国麋鹿研究》(40多万字,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撰写科普著作《神鹿回归》(15万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编著科研论文集《麋鹿保护与研究》(50万字)。已获得科研成果60多项,参加并主持科研课题18个,其中5个课题分别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麋鹿对光周期适应”,“麋鹿活体取茸”等4项成果,填补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
研究交流
启动南黄海湿地调查
中国南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大型调查项目于8月在麋鹿保护区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和麋鹿保护区联合进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志刚教授与著名麋鹿专家丁玉华研究员共同主持。
调查是以盐城滩涂湿地为重点,并沿着盐城市海岸线向南北延伸,将全面调查中国南黄海湿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气象、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及其可食植物,鸟类资源等情况,为地方生态建设、物种保护、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举行国际水鸟普查技术培训研讨会
2007年11月19~22日,由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主办,日本经团连自然保护基金会协办的“2007年国际水鸟普查技术培训研讨会”在麋鹿保护区举行。来自中国鸟类环志中心,国内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湿地保护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等40多家单位的80多名代表,以及来自湿地国际、西班牙、澳大利亚的10多名外国专家参加这次研讨会。
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亚太迁徙水鸟保护情况,研讨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举措,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迁徙水鸟保护工作。会议回顾了迁徙水鸟保护战略执行情况及中国水鸟网络点所开展的工作,交流了水鸟保护的信息与经验,并对水鸟普查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会议还重点研讨并明确了未来水鸟普查活动的发展方向。
获得荣誉
序号 | 时间 | 所获荣誉 |
1 | 1995年 | 获国家人与生物圈保护委员会授予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称号 |
2 | 1996年 | 获国家林业部授予的“科技进步三等奖”称号; |
3 | 1996年 | 获省农林厅、林业局授予的“苏北珍稀动物救护中心”称号 |
4 | 1998年 | 获中科院授予的“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实验基地”称号 |
5 | 1998年 | 保护区获江苏省农林厅授予的“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称号 |
6 | 1999年 | 获中国科学协会授予的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7 | 1999年 | 获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 |
8 | 1999年 | 获江苏省农林厅授予的“江苏省技术进步三等奖” |
9 | 2001年 | 获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称号 |
10 | 2001年 | 获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
11 | 2001年 | 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 |
12 | 2001年 | 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并作为永久性保护地 |
13 | 2002年 | 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单位”称号 |
14 | 2005年 | 国家旅游局授予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15 | 2005年 | 中国林学会授予的“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
16 | 2005年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授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
17 | 2005年 | 中国野保协会授予的“全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
18 | 2006年 | 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 |
19 | 2006年 | 中国动物协会授予的“中国麋鹿之乡”称号 |
20 | 2006年 | 获中国动物协会授予的“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先进单位”称号 |
21 | 2006年 | 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称号 |
22 | 2007年 | 江苏省林业局授予的“绿色江苏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
23 | 2007年 | 被国家旅游局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 |
24 | 2008年 | 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为“长江湿地网络保护区有效管理示范保护区” |
25 | 2008年 | 麋鹿保护区荣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先进集体奖” |
26 | 2009年 | 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麋鹿与丹顶鹤保护及栖息地恢复技术研究》项目荣获“第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7 | 2010年 | 获国家环保部和国家科技部联合授予的“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 |
28 | 2010年 | 获国家林业局湿地湿地保护管理中心、WWF颁发的“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先进集体” |
29 | 2010年 | 获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授予的“湿地科普教育示范区”称号 |
30 | 2010年 | 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
31 | 2010年 | 获江苏省人社厅批建的“博士后工作站” |
32 | 2015年 | 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景观景点
游客中心
中华麋鹿园景区游客中心为三层,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中心设施先进是一个集旅游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旅游换乘、餐饮、购物、娱乐、休息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平台,能为游客提供便利、舒适、安全、快捷、实惠的旅游服务。体现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并满足残疾人和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游客中心于大厅内设置了电脑触摸屏,休息室,备有沙发、茶几、电视、饮水机、擦鞋机等设施,景区在合理的布局下最大数量的配置相关设施,数量充足,宽敞舒适,并配有影视介绍系统,提供游客休息时欣赏景区的秀美风光。服务台免费为游客准备了景区导览图、宣传册、文化书刊等,配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便于游客的游览。
一号码头
2016年春节,中华麋鹿园正式开通游船服务,在麋鹿生活区内开辟了游船线路,新增游船码头两座,增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游线全长3500米,每艘游船可容纳4-6人不等,游客可自由选择。同时,景区配备了安全、救援设施以及经验丰富的救生员,保证每位游客的安全及观赏效果。游船码头入口两侧均有商店,方便游客购买精美的纪念品。水上观赏麋鹿,无疑是景区的一大亮点。
植物迷宫
中华麋鹿园植物迷宫长56米,宽27米,由法国冬青排列,地面由果岭草、黑麦草满铺而成。占地面积1512平方米,浓绿的树木长成密不透风的绿墙,这样的迷宫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探索人性的双重特征:复杂与简单、神秘与可知、感性与理性。
儿童乐园
儿童游乐园以儿童游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对儿童的身心特征、活动尺度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各类游戏设施的布置。以绿色生态、寓学于乐为主要原则,打造能让儿童快乐游戏、健康成长的游乐园。游乐设施采用进口黄花梨木,防腐防晒防水防潮,木质坚硬厚重,结实牢固,高档美观,绿色环保。儿童游乐园结合了国内市场特点,通过平衡木、高钻网、组合独木桥、爬坡组合等巧妙的将钻、爬、跳、滑、翻、滚等功能性动作溶于儿童的娱乐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平衡,独立协调和创造能力,也利于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游乐设施的结构安全耐用,其设计巧妙,色彩和谐,塑料的各个部件巧妙结合,可给孩子带来安全,欢乐和活泼的感受。
“神鹿回归”碑
原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视察时,了解到麋鹿野放回归自然实验获得可喜进展的情况下即席挥墨而作。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麋鹿始终是作为一种吉祥象征而存在的,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是贤达仁义的象征,还是绵延数千年的皇权象征。这一点在我国大量出土的瓦当、瓷器以及墓葬品描绘有众多麋鹿图案中得到证实。
百麋图
为纪念2007年大丰野生麋鹿超百头而建造。百麋图雕刻了麋鹿的一百种行为,麋王俯视、母鹿咀嚼、小鹿吮奶、双麋打斗、群鹿奔跃……一百头麋鹿形象逼真、直观生动、内涵丰富,堪称麋鹿行为的百科全书。1998年11月、2002年7月、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四次人工有计划的麋鹿全野生放养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其野生种群已由53头增至235头,已成为全世界拯救濒危物种及野生动物重引进项目的成功范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鹿王展示区
在中华麋鹿园内,每年春季都有一场鹿王争霸赛,每个鹿群都会产生一头鹿王。新建成的“麋鹿王府”内,安排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四头麋鹿王,它们都是当年的勇猛斗士,经过约一个月时间生死决斗,最终赢得胜利,成为当年数个麋鹿群中“妻妾成群”的麋鹿王之一。 2009年的麋鹿王,是当年第一麋鹿野化区的第一头麋鹿王,是“麋鹿王府”中最资深的元老级麋鹿王。2010年的一头麋鹿王,曾经因连续两年左角根部长出“匕首”型畸形角枝,而成为第三麋鹿野化区里2010年和2011年的连任麋鹿王。温和、稳健的另一头2011年麋鹿王,是第二麋鹿野化区麋鹿王。它对“王妃”恩爱有加,鹭鸟们也喜欢徘徊在它左右,但对“情敌”毫不留情,痛下杀手。2012年麋鹿王,是第三麋鹿野化区麋鹿王,拥有“王妃”200多位,为历届以来史上最强势的麋鹿王。
目前,四任麋鹿王还不太适应人们给它们安排的“王府”生活环境,胆子比较小,游客只能稍远一点观看。紧接着科研人员将对它们进行人工驯化,让游客能够近距离饲喂甚至可以触摸。
让这些“逊位”的麋鹿王集中展示,配以图文并茂的介绍,形象生动地向游客诠释麋鹿家族香火传承的行为和方式,使人们了解麋鹿、关爱麋鹿。
麋光角影
这是麋鹿回归后第一头鹿王角的放大仿制品。麋鹿角的生长和其它鹿种一样,按规律每年脱落一次,就象落叶乔木上的叶片,年复一年地生长凋落。而牛羊类的角一生只长一次,终生不换。在个体之间,从麋鹿角的大小可以判断麋鹿的年龄。角枝的大小和繁殖的成效呈正相关。角枝的作用主要用于同性间的竞争。正常情况下1岁1叉,直至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出突瘤。雄麋鹿争偶时主要靠显摆,以及仪式化的格斗,虽不时表现出用角不断相顶的势态,并发出震耳的撞击声,但一般都不会伤及对方的要害部位。这是进化过程中巧妙选择的结果。
麋鹿碑陵
这里安息着1986年回归祖国的39头麋鹿。它们完成了祖先还家的夙愿。在黄海滩涂上扎根、繁衍,使麋鹿家族香火不断,如今2360头大丰麋鹿都是它们的后裔。当初它们当中年龄最小的2岁,最长的7岁,麋鹿理论寿命25年,实际17—18年,如今它们的生命都已圆满划上了句号。这可称得上是世界上人类为野生动物建造的最大的纪念碑。1986年,39头麋鹿就是在这儿走下卡车,呦呦几声,奔向一望无际的黄海滩涂的。因此,这儿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听嗷坡。碑的东西两端分别雕塑着一只鸟——白鹭,与麋鹿相伴生,以采食麋鹿体外寄生虫长角血蜱为己任。所以又称它为麋鹿的白衣天使。这座墓碑的墙壁上分别刻着六首《安魂赋》,格式特别:摆布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形式,表明它们的童年在英国度过;沿袭中国古代的书写方式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来书写,则表明它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如今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麋鹿奔腾
按照39头“海归派”麋鹿原型、等比例制作而成的麋鹿群雕。为首体型高大、角枝粗壮、气宇轩昂者就是回归后的第一头鹿王、第一个离世的18号雄鹿,边上是调皮捣蛋、离家出走、勇于探险的39号,在它们身后就是39头麋鹿中最后去世的26号,边上是产下第一头小崽——“生生”的妈妈,3号麋鹿……39头麋鹿都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个“归侨”都有着史诗般的生命历程。“麋鹿奔腾”的场景取材于它们回归后的第一个春天,也就是1987年的春天,春意盎然、百鸟争鸣、晴空万里,它们“水足饭饱”后,欢快地越过土坡,俯冲下来的情景。它既真实再现了39头麋鹿的生活场景,又寓意了麋鹿保护事业迎来了动物史上的春天,并如奔腾的麋鹿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麋鹿本纪
世界上最长的以麋鹿文化为题材的石刻书法长廊。全长42米,高3.9米,39块黑色大理石镶嵌在古朴的长廊上,寓意着39头麋鹿的后代香火旺盛、绵长亘远。它以《史记》中记载皇家历史的体裁形式“本纪”,用文言文记述了麋鹿物种起源、与先民共存、千百成群、溃不成群、深居园囿、飘零异乡、绝处逢生、回归故土、种群复兴的曲折历史。它集书法、石刻、美文、历史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
麋字碑
石碑上用39种字体镌刻着39个“麋”字。它汲取了甲骨文、石鼓文和现代文中的各种字体,有象形文字、篆体、魏碑、仿宋、宋体等,表明了麋鹿历史源远流长。
鹦鹉园
中秋之际,中华麋鹿园的鹦鹉园将正式对外开放,牡丹鹦鹉、虎皮鹦鹉、亚历山大鹦鹉、鹊鸲、黑领噪鹛等20个种类近千只鸟儿进驻,将成为新的亮点。驻足鹦鹉园,手抓鸟食,舒展手臂,成群的“小精灵”便蜂拥而至,它们或站立于你的肩头、手臂,或叽叽喳喳呼唤同伴,或啄食,或嬉戏追逐,盘旋左右,场景既逗人又壮观。让你如痴如醉,可能会忘记拍下许多唯美的画面。和鸟的互动也让每一位游人真正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融洽和心情的愉悦,深刻体会到保护动物的责任和意义。
拯麋之尊
世界麋鹿保护史上有四座里程碑。第一座里程碑是清朝乾隆皇帝,他保存了麋鹿这个物种。麋鹿数量在商周时期达到顶峰,后来不断减少,到了乾隆年间野外麋鹿所剩无几,绝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中。乾隆皇帝在位59年,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相传他的父亲雍正帝在外打猎,获得一头雄麋鹿,喝了鹿血后热血沸腾,与一山野村姑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后来的乾隆帝。乾隆帝对麋鹿情有独钟,他不仅是一位勤政的国君,而且对保护野生动物也有独到见解。他花费了38万两白银将明代留下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的土墙改成砖墙,并增设了13座角门,使南海子成为一座范围广大、设施完备、技术成熟的皇家园囿。当时古南苑的具体范围现在仍可通过散落在北京城南的一些相关地名依稀可见。
为保护南苑内以麋鹿为主的珍禽异兽,朝廷除了严禁百姓涉足外,还设置了正四品的郎中总尉专门负责管理,采取了多种养护和建设措施,主要是栽种树木、花卉和水生植物,限制开垦土地。为清除苑内狼、狐和猛禽等食肉动物对珍禽异兽的伤害,每年冬天乾隆皇帝在围猎时也都亲自将这些动物作为主要的捕杀对象,称之为“打狼围”。同时还制定了具体的奖罚制度。在他之后的几位皇帝都沿袭了他的做法。经过200年左右的管理和运作,南苑内鸟兽兴旺、草木葱郁、环境优美,麋鹿数量也得以迅速增长,清史记载,当时苑内麋鹿数量已达数百头。
第二座里程碑是阿芒·大卫,他科学发现了麋鹿。正是他把麋鹿从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的角度推向全世界。阿芒·大卫是个酷爱自然和探险的人,36岁时被法国天主教派到中国来。他有个中国名叫谭征德。除了传教外,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中国内地3次科学考察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在动物标本收集、分类命名和生态描述等方面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不仅“发现”了大熊猫、金丝猴和珙桐,而且还“发现”了麋鹿并获得麋鹿标本,使其影响达到了顶峰。1865年,阿芒·大卫在北京天主教工作期间,他听说南苑内有许多珍禽异兽,这引起了他浓厚兴趣。于是他找到了一次机会,躲过哨兵爬上了围墙,他在众多动物中发现了过去从未见过的一种鹿,立即意识到这一鹿种极可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怎样获取麋鹿标本他费尽了心思。终于在1866年一个寒夜,他以20两纹银换取了两张麋鹿皮和两具头骨。之后这些标本被寄往巴黎自然博物馆,同年经米尔恩—爱德华兹主任鉴定证实了这群鹿果真是一个新属新种。从此这种绝灭于中华原野,身藏于皇家禁苑,世人未识的国粹动物以大卫鹿的称呼轰动了欧洲。当初定名的模式标本,至今仍收藏在法国自然博物馆。
第三座里程碑是指英国贝福特家族,他们保存了麋鹿物种。自1866年,也就是大卫将麋鹿公布于世后的若干年里,圈养在皇家猎苑内的麋鹿被英、法、德、比等国先后掠走,分别饲养在欧洲各家动物园里。但由于当时对这种动物的生态习性缺乏了解,有的在运输途中死去,有的是因为饲养面积太小、饲料单调,有的勉强活了下来,但繁殖又不理想。第一、第二代还过得去,到三代以后逐渐退化,最后不育而绝种。1894年—1901年,英国公爵贝福特十一世果断购买了残存在欧洲的18头麋鹿,并放养在自然环境和北京南苑差不多的英格兰乌邦寺庄园内。庄园内开阔的草地、稀疏古老巨大的橡树、稠密的人工林以及大小不一的人工湖,给麋鹿创造了和谐的自然生活环境。据贝福特的档案资料记载,在最初的18头中,只有来自巴黎的1头雄麋鹿和少数雌麋鹿有繁殖能力。也就是说,现在全球6个洲23个国家和地区209个饲养点麋鹿全是这18头甚至比这更少麋鹿的后代。
第四座里程碑是中华麋鹿园,它壮大了麋鹿种群。中华麋鹿园在麋鹿保护方面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种群数量最大;最大的基因库。近30年来,经过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保护区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科研保护、生态旅游事业全面发展。中华麋鹿园已经成为一个传播人类绿色文明的基地,同时又是增强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窗口和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的绿色课堂。
金滩鹿鸣
金滩鹿鸣,该区域为麋鹿生活区,总面积7000亩。在此可以看到几百头成群的半野生放养麋鹿。之所以称为“半野生“,是因为这个区域的麋鹿一年当中的初冬到第二年的初春大约小半年的时间是需要人工投喂饲料的,其余时间人类不干预它的生活。麋鹿生性胆小,不容易接近,为了更好的保护麋鹿以及观赏效果,此区域必须乘坐电瓶车或游船参观游览,禁止步行进入,乘车途中不得上下车。
封神台
封神台是根据姜子牙筑台封神台的传说修建的。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下山辅助周武王,兴国灭纣,姜子牙骑着四不象四处游说,并在东海之滨筑台封神,使得六神归位、百战百胜。这座封神台高39米,象征了当年回归的39头麋鹿。这座台塔有一些特别之处——第五层是没有门的,因为我们保护区在建立之初,由于严重供应水资源不足,于是想建座水塔,可是在这样和谐自然生态景观中建一座水塔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就做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把第五层作为储水库。既解决了水资源问题又便于游客观光赏景。
观鹿台
这是仿北京南郊的观鹿台建设的,这个观鹿台,是为了给游客看鹿方便。观鹿台的台阶是39层的,并被分成三个组成部分,象征了保护区发展的三个阶段:引种扩群、行为在塑、野生放养。在此我们可以享受到皇室的待遇看到一群悠闲的麋鹿。
听傲坡
这座墓碑是为麋鹿而建的,这里安息着1986年回归中国的39头麋鹿。它们完成了它们祖先还家的夙愿,在黄海滩涂上扎根、繁衍,使麋鹿家族香火不断,如今保护区内1169头都是他们的后裔。当初它们当中年龄最小的2岁,最长的7岁,麋鹿理论寿命25年,实际17——18年,如今它们的生命都已圆满划上了句号。可以称得上是人类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同伴——野生动物建造的最大的纪念碑。1986年,39头麋鹿就是在这儿走下卡车,呦呦几声,奔向一望无际的黄海滩涂的。因此,这儿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听嗷坡。
麋鹿本纪书法石刻
世界上最长的以麋鹿文化为题材的石刻书法长廊。全长42米,高3.9米,39块黑色大理石镶嵌在古朴的长廊上。寓意着39头麋鹿的后代香火旺盛、绵长亘远。“麋鹿本纪”全文由全国知名麋鹿文化研究学者马连义先生撰稿,由全国著名书法家张重光先生草书。它以《史记》中记载皇家历史的体裁形式“本纪”,用文言文记述了麋鹿物种起源、与先民共存、千百成群、溃不成群、深居园囿、飘零异乡、绝处逢生、回归故土、种群复兴的坎坷曲折的历史。它集书法、石刻、美文、历史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
生物大观园
热带雨林的奇异风貌、世界各式地貌的沧桑变化、蝴蝶谷的神秘悠远以及“地球之肾”的奇特容颜……这里汇集了海、陆、空中各种珍稀动物的标本以及相关知识,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地点。
旅游指南
交通
大丰-大丰麋鹿园
驾车驶入S332省道→沿路向东行驶20公里经过高架右转进入G228国道→过东灶村红绿灯左拐→中华麋鹿园
盐城-大丰麋鹿园
驾车驶入S331省道→沿路向东行驶50公里→右转进入G228国道→过东灶村红绿灯左拐→中华麋鹿园
南京-大丰麋鹿园
泰州刁铺出口下→宁靖盐高速→高兴东出口下→东台→沿匝道行驶316米→东墩公路→左转进入头灶方向→左转进入S333(看到景区指示牌43公里)→沿S333向前行驶向前行驶30公里处(景区指示牌)→过“花舍镇”加油站广告牌→左转行驶10公里→过川东农场约2公里处右转→中华麋鹿园
上海-大丰麋鹿园
苏通大桥→沿海高速→东台出口下→沿匝道行驶316米→东墩公路→左拐进入头灶方→向左转进入S333(看到景区指示牌43公里)→沿S333向前行驶约30公里处(景区指示牌)→过“花舍镇”加油站广告牌→左转行驶10公里→过川东农场约2公里处右转→ 中华麋鹿园
连云港-大丰麋鹿园
沿海高速→大丰白驹出口下(距离中华麋鹿园42公里)→丰山集团右转→麋鹿公路→中华麋鹿园
1 自动引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