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榜单|中国旅游指南|旅游百科|中国5A级景区|特产大全|特产百科|地区特产|中国之最|旅游图谱

旅游百科

武夷山(福建)

武夷山(Mount Wuyi),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1999年12月,根据世界遗产遴选标准 (Ⅲ)(Ⅵ)(Ⅶ)(Ⅹ),武夷山(Mount Wuyi)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911)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中国世界遗产之一。

2017年7月9日,江西铅山武夷山“申遗”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武夷山(福建)插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周边分别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阳区和邵武市北部、光泽县东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毗邻。规划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武夷山国家公园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岩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情况
四季分明,地处中亚热带,武夷山四季气温较均匀、温和湿润,总体年均气温约17℃~19℃,1月均温6~9℃,极端最低气温可达-9℃,7月均温28℃~29℃;年均降水量1684~1780毫米,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高达85%,雾日在100天以上。

景点景观

文化遗产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 [14]  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

古闽族文化

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道教洞天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道南理窟
武夷山不仅是道教名山,而且还是理学名山。 武夷山晚对峰上有一处引人注目的摩崖石刻:“道南理窟”(易斋马负书题)。这四个擘窠大字每字两米见方,苍郁古雅,内涵深奥,既有艺术价值,又是概括武夷山系“理学渊薮”的历史徽志。“道南理窟”这四个字的真正涵义是什么?让我们打开浩瀚的宋明理学史,来阐释一下它的真谛吧!

中国历史发展到北宋时期,进入了封建社会后期。从这个时候起,州县学校如雨后春笋,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整个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新情况。首先是当时士子对传统经说的怀疑,表明了唐朝钦定的经学笺注已走向没落,新的学术思想正在酝酿替换旧的学术思想;其次是在学术思想领域里大量渗透了佛学和道教思想;第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学术空气的格外清新和活跃。以全国范围来说,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医药、生理学、农学等方面的新成就与探索,达到了可喜的水平。北宋以来,武夷山毗邻建阳县所属的书坊、麻沙,印刷业十分兴旺,许多学术著作在此行销全国,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迅速发展。以上三点是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理学是在儒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宋明理学统治封建社会后期达700年之久,比诸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的时间都要长,由此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摩崖石刻“道南理窟”的涵义是什么呢?“理窟”意即武夷山乃理学荟萃之宝地。“道南”源于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当时,程颢在家乡河南颖川送别他的得意门徒杨时、游酢学成南归福建时说:“吾道南矣!”意即:“我的理学造诣和成果从此可以向南方传播了!”杨时、游酢后来讲学著述于武夷,终老于斯。他们的理学一派在武夷一带植根繁衍,历南宋、元、明、清数代,经久不衰。历代著名的理学家接踵而来,藏修著述,满载而归,播扬硕果。胡安国、胡宏和“东南三贤”朱熹、吕祖谦、张栻以及蔡元定、蔡沈、黄干、刘火仑、真德秀、魏了翁等都长期在这里传播理学。特别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达50年之久,他的师友门徒在理学研究上一枝独秀,号称闽学。元朝学者、朱熹门徒熊禾在武夷山的理学阵地上极力弘扬理学,并对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推崇备至。他在《考亭书院记》中写道:“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称朱熹为“百世之师……公之文,如日丽天;公之神,如水行地。”(引自《重建朱文公神道门疏》还撰联曰:“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在他和其他理学学者不懈地弘扬和创新之下,理学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元仁宗年间,朝廷诏颁武夷山学者胡安国的《春秋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蔡沈的《书集传》为科举取士的经文定本,从此武夷山在学术上长期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民国《崇安县新志》对此不无自豪地写道;“自此,本邑学术执全国之牛耳而笼罩百代矣!”

明代,理学在武夷山有长足的发展,王守仁(阳明)先生曾两度到武夷山讲学。他的学术思想师承陆九渊。远溯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武夷山毗邻的江西铅山鹅湖寺进行著名的学术论辩——“鹅湖之会”,为武夷山添了浓厚的学术色彩。明朝王守仁(阳明)对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心学”作了新的发展。这位在古代哲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明代理学巨子曾两度游学武夷。特别是正德十五年(1526年)他奉旨巡抚江西,再至武夷游学。遍览山中奇秀山水后,他赋诗感怀,有“山中又遇武夷君”的佳名,随后他在武夷宫冲佑观传授义理之学。颇有佳名。武夷山中历史上曾有两座为纪念他而构建的王文成公祠。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理学家李材长期在武夷山讲学授徒,留下题为“修身为本”的摩崖石刻。它是水光石的石刻群中刻字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精品。他的讲授理学之所“见罗书院”座落在九曲平旷之所,倍受青睐。明末著名理学家黄道周在武夷山茶洞构筑书室讲学两年。这位从祀孔庙的抗清英烈是位文武全才,他的寓居遗址荟萃了武夷景观的大部分特色,令人留连忘返。清朝,极受康熙皇帝恩宠的文渊阁大学士、大理学家李光地来到武夷,这位大学者编纂过卷帙浩繁的《朱子大全》。他曾到武夷山虔诚拜谒朱子等先贤遗址,他惊叹武夷“跨越四方之名胜……聚一时之人豪,著千秋之大业!”(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七一)

一些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儒者,也在畅游武夷山中留下了他们的语录和一、二首诗词,因篇数不多,很难寻踪觅求他们在武夷山探究理学的事迹。但《武夷山志》留下了他们的大名。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极力赞赏武夷岩茶,在拟人化的比喻中,他赋予武夷岩茶以理性和灵性。《武夷山志》把他列为理学名贤之冠,应在情理之中。

朱熹的学术成就和这座理学名山一样,名闻遐迩。关于这一点,海峡两岸的学者颇有共识。台湾著名学者钱穆先生高度评价了朱熹在中国理学史上的地位。他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最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大陆著名学者蔡尚思进而寓论于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由此可以看出,把武夷山誉为“道南理窟”并非溢美之词。

慧苑寺的双悟桥
在慧苑坑内有一座著名的古刹——慧苑寺?,又名法华寺。慧苑寺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重建,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曾书“静我神”匾。慧苑寺不大,但庙宇很有特色,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其儒、释、道一体的建筑风格,别树一帜。慧苑寺现建筑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2000年重新修复,2001年2月修浚开光。寺前有玉柱峰、流香涧,寺后有竹林茶园环抱。寺庙随山势起伏,层层叠叠,颇具南方建筑特色。殿内抱柱对联为“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既写出了翠竹掩隐中古寺的清幽,更写出了寺内众僧以茶广结善缘的心愿。大殿外有“涧绕流香心洗涤,峰攀玉柱佛庄严”的对联,把寺院前景观(流香涧、玉柱峰)嵌入联内,颇有韵味。据载,宋代名贤赵作、刘勉之、胡宪、陆游、朱熹、吕祖谦都曾与寺僧有密切的交往。
 
慧苑寺前有一座小石桥,名为“双悟桥”。桥边立有石碑,许多来这里造访名僧、探研佛法、礼佛参禅或随喜功德的人都喜欢在碑前留个影。据庙中高僧介绍,之所以叫“双悟桥”是指行经此桥有两条路,分别通往不同的地方,往哪条路走,在于自己的选择,寓意就像人生一样,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就决定以后什么样的人生。古大德都喜欢用“悟”字来参透人生,识我本心。正所谓:“悟之者,在儒既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在中国儒学史上,历代硕儒多有通过修养功夫,或养气、或慎独、或静坐、或格物等来自悟证道的体验历程。《说文》中说:“悟,觉也”。即“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字也形容不了,所以禅宗说“悟”是“言语道断,不立文字”的。唐朝的青原行思禅师曾以参禅前后的不同感受来说明悟后的心境,“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开悟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因为在没有悟道的时候,不能体会山水的清明,因此山与我无关,水于我何益?但是经过一番历练提升之后,我们能用平常心视之,再来看看山水万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山水不再是心外的山水,而是我心内所流露的智慧活泉。
 
几百年来,流香涧的水无声地淌着,“双悟桥”就这么默默地俯视着她,几声鸟语,伴着清幽的竹林,别有一番韵味。慧苑寺内挂着一幅对联“远尘嚣洗心空色相,除烦恼静心悟天机。”当年朱熹手书此联,想必也为抛却杂念,静心的领悟这天机。虽然“悟”或“未悟”,心知佛知就好,但古往今来,人们走过这“双悟桥”便是希望有所顿悟吧。

武夷山道教南宗祖庭
大王峰与玉女峰是武夷山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用道教来解释大王玉女可以称其是一阴一阳,丹山碧水、山水环绕的武夷山还是中国名山秀水中极具代表的一个,它是山水兼具完美融合的旅游胜地,还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有“中国最美丽的溪流”之称的九曲溪更是为武夷山增添了几分灵气和神韵。阴阳五行俱全,风水灵气俱佳,成为道教推崇养生文化、打造休闲养生名山的最好解释。

武夷山不仅山水秀美,人文底蕴丰厚,而且空气质量特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12万个,旅游交通便捷,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来此休闲旅游、度假养生。 武夷岩茶 修身养性 彭祖是武夷山的开山鼻祖,是养生大家、烹饪始祖,中国最长寿的寿星,相传活了八百多岁,他研制的彭祖药膳成为武夷山非常著名的养生补品。 除了彭祖药膳,武夷山首屈一指的武夷岩茶更是享誉中外,至今已有1500年的岩茶历史。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国际友人赞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

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2006到2008年这几年间,在旅游、文化部门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又重新修复,庭院里的两株桂树,则是宋代遗存下来的,是800—900年的古树。全面恢复武夷宫的计划将逐步进行。这座千古名观必将重现昔日的雄姿。

武夷山目前留下的道教遗迹还有:武夷宫遗址、三清殿、投龙洞、凝云道院等,而武夷宫三清殿内立有一块碑刻:洞天仙府,即武夷山是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地方。“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止止庵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为武夷山的养生之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林清道长认为,武夷山是一座养生名山,它的真山真水是天然的瑰宝,近千年来有许多名道前来此处修身悟道,孕育了武夷山独一无二的养生文化。 道教起源 止止庵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活动的名山之一,道家在武夷山修真的场所遍布全山,最为有名影响最大的是一曲溪畔的止止庵。所谓“止止”,取自“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道教教义,也是道教崇尚的自然无为。中国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止止庵道观位居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洞天——真升化玄天,七十二福地中名列第十三福地。

朱氏家祠与禁赌碑
儒家文化的理想是文明教化,祠堂是儒教实践“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理念的重要场所。家祠宗庙作为儒家道德伦理教化的有形载体或实体象征,如同文庙与书院,曾遍布全国城乡。而作为“朱子故里”“闽邦邹鲁”的武夷山,历史上也同样曾祠堂林立,但近百年来特别是文革后急剧湮灭,如今更凤毛麟角。

有幸的是,武夷山市农村还孑遗着少量的族姓祠堂。其中星村镇黎源行政村大源自然村的朱氏家祠尤其珍贵,文物价值极高。它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后裔为祀朱熹等先祖而建,古朴庄重,雕饰精美。大源村为宋明崇安邑与邵武军往来的要道,清初一度称乡,并聚居着朱子后裔300余户。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变化及其它的沧桑变故,该村朱氏后裔们相继信马登程,星散四海,村庄日渐清寂,目前只有村民31户,其中朱氏后裔28户。即使如此,大源村仍属武夷山市现存朱氏聚族而居最集中的自然村,部分村民还珍藏有朱熹派系宗谱。该村的朱氏家祠也是目前武夷山唯一保存下来的朱子后裔祠堂建筑。武夷山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朱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光大。由于该祠堂不仅历史悠久,又为朱子后裔聚居地,并且珍存的禁绝赌博顽疾的“合乡禁碑”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多得的古迹教材。因此,市政府于1992年将它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1年拨款2万元再度维护。

该家祠为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虽历尽风雨,残缺斑驳,但仍难掩当年的庄严显贵。该祠宇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坐西向东,依次为门楼、天井、主厅。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四周封火墙。家祠门阔三间15米,进深两进24米。前进有戏台,后进为大殿,大殿上房为牌位神龛。戏台已损坏严重,仅存木架及屋顶;大殿尚好,部分木柱有一定程度朽坏。戏台与大殿之间有两厢,均已无存。大门为砖砌门面,呈“八”字形三门,中间大门额嵌“朱氏家祠”砖雕,两侧饰以花鸟人物砖雕,纹饰精繁华美,有石抱鼓一对。两侧小门为砖拱圆形门额,嵌砖雕左“礼门”、右“义路”,“文化大革命”时被铲平,但字迹仍清晰可辨,为朱熹行书字体。祠堂殿屋解放后征为集体使用,生产队解散后无具体人管理,成为存放木柴等杂物的公共场所。随着包括朱氏后人在内的村民基本搬迁到黎星公路边居住,祠堂失于看护,如今又严重破损,内外杂草丛生,一派萧条。

该家祠中保存着一方珍贵的碑铭,长102厘米,宽46.5厘米。它镶嵌在大门右侧墙壁中,名《永禁千秋》,落款乾隆三十三年(1768)。估计它初为立于祠堂大门前基座上,后期才改嵌入墙体之中。它的文字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该村在乾隆年间朱子后裔规模之巨与朱氏家法之严。它虽为“家教”“家规”,但却立于村里要冲、祠堂之外,因此便有如《朱子家训》,客观为对社会的示范,对诸姓的劝善。今天,如果能对此碑加以保护和宣传,对如今乡村的精神教化,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模范城市”等,仍具有现实意义。

该碑的题额为《永禁千秋》,全文如下:
乾隆三十三年岁在戊子,大吕之中,合族立禁赌碑,以维地方事。切思赌赙一途,原系恶习,失时荒业,贻害不小,矧大源一姓之乡三百余家,非若杂姓错处,岂可任伯叔弟侄人等群聚而赌,以致殴打灭伦,流离,莫顾外人之耻笑,背祖训之格言。兹与合乡公议,共立禁碑,上至坳上碓下,下至水口村庵,俱不许私自偷赌。至于不肖子弟背地私开窝赌者,一经拿住,罚出练银贰十四两存众公用外,又罚戏三台,倘或恃强连禁不遵公议者,即鸣官究治,决不轻恕。此系合乡公禁,非为一人之事,各宜禀慎,毋忽。
禁首朱杬昆、伯、和、珍、彪,光饶、誉、宪、佐,艾瑛茂、祖文润 垂维仝立。

武夷山(福建)插图1

自然遗产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对高度215m。它是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涧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约120m泉。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峰顶胡麻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近百处。其中最大一幅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九曲溪

九曲溪发源于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2.8公里。进入风景区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弯曲的作用之外,还受多组岩层断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长的河流,直线距离仅5公里,曲率达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质达国家地面水Ι类标准。

大红袍景区

大红袍景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中心部位,景区著名大峡谷“九龙窠”内。这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谷地深切,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耸、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独特的节理发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

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今后,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

水帘洞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爽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

水帘洞掩映着题刻纵横的丹崖。其中有撷取朱熹七绝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篆体字。有明代景点题刻“水帘洞”以及楹联石刻“古今晴檐终日雨,春秋花月一联珠”。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的境内,总面积5.65万公顷, 其中,集体林3.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0%,国有林2.25万公顷,占40%;其中,核心区2.93万公顷,缓冲区1.24万公顷,实验区1.49万公顷,保护区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区内山峦重叠,形成高山深谷地貌。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根据1978年11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请福建省委采取有力措施”的批示,于1979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12月,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2006年11月被列为全国51个首批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2009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评价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学习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在13 ℃之间,极端最低温 – 15 ℃,年降水量为2000 mm左右,局部高达3 000 mm 以上,年蒸发量仅1 000mm 左右,相对湿度78 %~84 % ,无霜期253~272 天。是福建省温度最低、湿度最大、雨量最多、雾日最长的地方。本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

武夷山保护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使之具备了充足的水、光、热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独特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繁衍。这里未受第四纪冰川影响,成为许多古生物的避难所。这里远离城镇,过去长期交通闭塞,动植物资源绝大部分保存完好,保护区建立后更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6.3%,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黄岗山和猪母岗周围地带完整地保留有原生性森林植被2.9万公顷,为闽江的天然巨型“蓄水库”,是全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很多模式标本的原产地之一。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完整,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

植被类型丰富 地势的高低悬殊影响水热变化,形成了呈垂直地理变化梯度分布的植被类型,由低处向高海拔依次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曲林、中山草甸5个植被类型。共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目前已知有银杏、南方铁杉、鹅掌楸、钟萼木、天女花、水松、香榧等珍稀孑遗植物,其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存完好的南方铁杉举世无双,非常珍贵。

生物物种多样 区内已定名的野生生物种类达10760种,其中:昆虫6849种(约占全国已定名昆虫的五分之一,全世界昆虫共34个目,中国有33个目,保护区就有31个目)、鸟类268种(占全国总数的近1/3)、两栖爬行类111种、兽类72种、鱼类63种、螨类113种、高等植物2537种、低等植物747种。

野生动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等57种,属国际候鸟保护网的有101种,1998年发现过濒临灭绝物种华南虎的踪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渐危植物有钟萼木、南方铁杉等2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南方红豆杉、水松等25种。

生态功能发挥充分 它是闽江和赣江的分水岭,区内有大小溪流150多条,常年水流不息,是闽江的主要源头和集水区之一。其中拥有弥足珍贵的2.9万公顷原生性中亚热带森林植被,是地球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对闽江流域的水土保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保护了武夷山风景区的精华—九曲溪。

武夷山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生物的“天然博物馆”和“天然避难所”,是中国东南大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东南植物宝库”、“蛇的王国”、“昆虫世界”、“鸟的天堂”、“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武夷山(福建)插图2

资源情况

土地资源
国有土地面积334.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比例的33.40%;集体土地面积666.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比例66.60%,森林覆盖率达到87.86%。

植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公园内自然环境多样,发育着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还有210.70平方公里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公园内相对海拔最高达1700米,随着海拔的递增,气温的递减和降水量的增多,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依次分布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中山苔藓矮曲林、中山草甸五个垂直带谱,是中国大陆东南部发育最完好的垂直带谱。

根据国内外数十年来以来对武夷山地区的野外调查、植物标本采集、鉴定、整理和统计,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高等植物269科2799种(包含亚种、变种,下同),包括苔藓植物70科345种、蕨类植物40科314种、裸子植物7科26种和被子植物152科2114种(包括亚种和变种)。此外,还记录藻类73科191属239种、真菌38科83属503种和地衣13科35属100种。这些物种既有大量亚热带的物种,也有从北方温带分不到这里的种类和从南方热带延伸到这里的种类,具有很高的植物物种丰富度。

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截止至2018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已知有32属78种,宽距兰,多花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新记录。而蕨类就有14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盖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轴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种之多。武夷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古桂、坑上980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动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公园内地貌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蛇的王国”、“昆虫世界”、“鸟的天堂”、“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根据大量涉及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查研究文献,同时结合因分类学进展而变化的种类对原有的物种进行修订,经初步统计,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野生脊椎动物5纲35目125科332属558种,包括哺乳类8目23科56属79种、鸟类18目59科167属302种、爬行类2目17科52属80种、两栖类2目10科26属35种、鱼类5目16科41属62种,占福建省野生脊椎动物的33.27%,表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此外,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现已整理鉴定出昆虫31目599科6849种,约占中国昆虫种数的1/5。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爬行类和昆类分布众多而著名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记录的7407种野生动物中共记录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CITES附录物种及受威胁物种115种,黑麂、黄腹角雉等9种列入一级保护。属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种类有97种。中国特有野生动物74种,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更为武夷山所特有。

水生生物资源
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包括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动物等。其中,高等水生植物共计42科51属139种,浮游动物67种,鱼类22科56属104种,以及中华鳖、大鲵等水生动物。

历史与文化遗产资源
武夷山是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

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开发建设

重要价值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鉴于武夷山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武夷山

●英文名称:Mount Wuyi

●批准时间:1999.12

●遗产种类: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武夷山根据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N(III)(IV)、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获得荣誉

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1982年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

199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航空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第二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3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城市。

2010年被权威旅游丛书《孤星旅游指南》评出“全球十大最幸福地方”之一。

2012年武夷山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2013年武夷山被美国著名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为“中国最美景点”。

2013年11月武夷山东溪水库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3年12月3日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3年12月武夷山入选2013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位列第13位。

2014年2月被《英国电讯报》公布”新经济基金会”对全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评为“全球十大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之一。

2015年12月被新华网、中国互联网+旅游景区大数据应用联盟授予“2015年度中国互联网+旅游年度先行者”称号。

2016年2月,武夷山景区与美国火山口湖国家公园签订友好关系协议书(姐妹公园)。

2017年7月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山榜”。

武夷山(福建)插图3

历史文化

历史

武夷山是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习俗

喊山与开山

喊山与开山原是武夷山御茶园内举行的一种仪式,每年于惊蛰日由知县主持祭祀活动,在规定的程序中,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祈求神灵保佑武夷岩茶丰收、甘醇,是为“喊山”。“开山”一般定于立夏前三日之内,茶农们赶早在制茶祖师杨太白塑像前静默行祭。早餐后由专人带至休茶地,分散采茶,待太阳升起、露水初收之后,带山人向采茶工们分民烟卷,表示可相互对话,开山仪式才正式结束。喊山与开山是武夷山茶农特有的习俗。

茶区三角戏

采茶戏有两个发源地:一是赣南九龙山茶区。二是赣东铅山县武夷山茶区。(而武夷山茶区实际上是包括武夷山南坡的崇安、光泽、建阳、建瓯等古代著名产茶地)。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是武夷茶北销的重要集散地,采茶歌舞十分活跃,所以说武夷山茶区孕育着采茶戏的雏形。

枫坡拔烛桥

武夷山枫坡村的“拔烛桥”是一个很独特的民间习俗。这个习俗和禁赌有关。相传清咸丰八年(1858年),京官邱美金的“大大”(爹爹)见家乡赌博成风,土地荒芜,心中十分焦急。于是,他心生一计,从京城传话称:由于赌博的瘴气遮住了家乡,麒麟看不见家乡的田,保不住丰收与平安,村民务必在正月里赶制百盏花灯、百个可插蜡烛的木架,在14-16日三天绕村游行,然后把花灯堆放燃烧,将赌具投入火中焚毁,清除瘴气,以求麒麟保佑。乡民们遵此办法焚烧了赌具,安心生产,来年果然风调雨顺、人畜兴旺。此后,这种习俗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拔烛桥”活动。

婚丧之俗重礼仪

武夷山的旧婚嫁礼,一般有下列程序:说媒、相亲、换贴(交换生辰八字)送聘、过门、回门。其中“换帖”很微妙,互换庚贴后,庚贴要放置祖先香位前七天,点燃香烛,不让停熄。如果烛尽香残或杯盘破损,出生年月又有些抵触,这起婚事就要告吹。若成,男家凭媒以聘书、礼物送上女家,叫做“插记”。

民间传统大盛会

蜡烛会和柴头会是武夷山的二大民间集会。

闰月饭和喝茶俗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那便是每逢闰年闰月,父母、兄弟必须把女儿、姐妹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把嫁出门的女儿请回家中,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把嫁出的姐妹请回来吃一顿“闰月饭”。

传说

武夷山的由来

相传上古尧帝时期,彭祖率领族人移居到闽北一带。当时此地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彭祖的两个儿子彭武和彭夷带领族人堆山挖河,疏浚洪水。后人为了纪念武、夷两兄弟,就把堆山的山脉叫做“武夷”。

天游峰传说

当年朱熹在隐屏峰下的武夷精舍讲学、著书立说。一天夜里在天游峰下的小亭子里面一人对月饮酒,出现一个妙龄女子,于是对饮相伴。日久天长,两人过起了恩爱生活。其实丽娘是狐狸修炼千年才得以化身的,只是她怕失去朱熹,一直不敢提及自己的身世。后来有一对乌龟精,嫉妒丽娘的法力,于是就乘丽娘外出时候,跟朱熹说,你妻子是狐狸精,不相信的话,你晚上看她的鼻子,会有意外收获的。朱熹虽然不愿意相信,但心里记下了,夜里假寐,后来看见丽娘的鼻前挂着一双晶莹剔透的玉箸。

朱熹失声大叫。丽娘从梦中惊醒,水晶条掉在地上,化为粉末。丽娘掩面痛哭,说这是她千年修行的魂魄所在,如今没有了,不得不离开。

在外看热闹的老乌龟夫妇窃笑,朱熹闻声而至,急忙落荒而逃。朱熹愤然拿起桌上的毛笔,点过去。于是就有了在九曲溪畔的“上下水龟”。丽娘跑了。朱熹非常后悔,在后面一直追着。可是已经无法挽回了。在那座小庙里面,看见丽娘安详地躺在百花丛中,再也不会回来了。

水金龟的传说

有一年,御茶园里震天的喊山祭茶的声音,惊动了天庭玉帝仙茶园里专门为茶树浇水的金龟。这老龟原在青云山云虚洞里修炼千年,原想成了正果后,上天也可谋取一官半职。

没想到上了天庭,那无情的玉帝老儿却派它专门为仙茶园茶树浇水。开始他倒也觉得清闲自在,干久了,却也闷得慌。

这天它猛然间听到人间传来“茶发芽,茶发芽。”的喊声,不禁偷偷地跑到南天门往下偷看:只见武夷山九曲溪畔御茶园里,正在祭祀茶神。红烛高照,金鼓齐鸣,茶农们齐刷刷地跑在地上,顶礼膜拜。金龟看到凡人对茶如此敬奉,不由得啧啧称赞。

一想到自己长年在天庭事茶,却无人问津,气就不打一处来。“罢了,罢了,我这千年金龟还不如人间一株茶,我何不也到人间去作一株茶呢。”金龟的目光从九曲溪畔慢慢地移到山北牛栏坑。这里奇峰突兀,千岩竞秀。

名人事迹

公元849年,辗转于各藩镇做幕僚的李商隐,来到大竹岚,看到层层叠叠的毛竹,便借这个典故感怀自己的仕途坎坷。

公元1179年,年逾五旬的陆游,因一纸诏书停下了抗金的脚步,来到闽北建宁府(今建瓯市)担任通判。此后八年间,陆游都居住于此,以诗话武夷为乐趣。

真正让武夷山名闻天下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他在这里营建武夷精舍,也就是后来的紫阳书院。“朱子理学”也在这里萌芽、发展、传播天下。也因此在武夷山生活了近50年,武夷山不愧为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和传播地。”1178年初秋,朱熹与友人沿九曲溪逆流而上,眼见溪水旋绕曲折,每曲各有特色,朱老夫子一时兴起,创作了《九曲棹歌》,并引得后世多位诗人以此奉和。

公元1616年,徐霞客首次入闽,短短三天时间,他的足迹遍及武夷山方圆百二十里。今天,许多丹霞的爱好者仍凭借着徐霞客的《游武夷山日记》做第一手资料,对天游峰、玉女峰等典型发育的丹霞山进行考察。

武夷山(福建)插图4

旅游指南

门票价格

从2018年10月1日起,武夷山景区改变以往一、二、三日游门票价格为一种门票价格,并实行淡旺季价格,即旺季(3月至11月)门票价格从160元降为140元,淡季(12月至次年2月)门票价格从160元降为120元(3日内有效)。

2021年10月15日至12月31日,进入主景区游览的游客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给予免主景区门票的优惠(不含观光车票和竹筏漂流票)。

当地特产

大红袍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开始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骏眉

金骏眉首创于2005年,是在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创新工艺研发的高端红茶,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市场无高端红茶的空白,其名寓意:希冀金贵之茶犹如骏马奔腾般发展。金骏眉原料产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方圆565平方公里的原生态茶山,手工采摘后由茶师精心制作,每500克金骏眉约需6~8万颗芽尖。

特色小吃

武夷山小吃种类繁多,有紫溪粉、熏鹅、瘦肉羹、清明粿、光饼、千层糕、胡麻饭、朱子孝母饼等。其中朱子孝母饼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创造的;光饼,与朱子孝母饼相同,以创作人的名字来取名,明朝时戚继光追缴倭寇至闽北地区时,为了令众士兵方便携带干粮而创作出了光饼。

发表评论